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商南县土地利用的地形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对商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图和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出的地形要素图的叠加,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坡度、坡向、高程、起伏度等方面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吉布斯-马丁多样化指数公式计算出不同地形因子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结果表明,商南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牧草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其它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较小。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集中在朝东、朝南坡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主要分布在较低高程和起伏度较缓地块,耕地、牧草地和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度高程和起伏度中等地块,林地和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较高高程和起伏度较大地块。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指数随坡度的增大、高程的上升和起伏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黄建业 《广东科技》2014,(12):235-236
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用于旅游产业的宗地出让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土地用途分类中旅游用地分类的缺失,在宗地出让时旅游用地往往参照其他用地类型进行,没有体现出旅游用地的特殊性质,也不利于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通过总结国内对旅游用地概念界定及分类的研究,尝试建立一套旅游用地分类体系,并与土地用途分类相衔接。  相似文献   

3.
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居民点用地选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农户意愿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分析法、入户调查法和GIS数据分析法探讨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居民点用地选址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兼业类型农户对居民点用地条件的需求各不相同:农业主导型农户基于农业生产的生存理性选择,在考虑居民点用地选址时生存因素考虑更多;农工兼具型农户基于经济理性选择期望居民点用地能兼顾非农和务农生产活动的需求;非农主导型农户则偏向考虑影响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因素.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址需要充分尊重农户意愿,满足不同兼业类型农户需求,最终实现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及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1954~1981年多期航空像片解译获得的太湖流域围湖遥感解译资料和1979年、1991年和2001年3个时相的Landsat数据获得1954~1981年、1981~1991年和1991~2001年3个时段洮、滆湖地区湖泊及环湖土地的利用类型动态变化的相关数据,采用DEM计算获得径流积累量指标,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提取植被生长适宜度指标和建筑用地量指标,使用上述3个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早期围湖造田地块退田还湖适宜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后期(1991~2001年)湖泊及环湖土地的利用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适宜退田还湖的地块,为该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LUCC研究是当今热点之一.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最观破碎度、景观优势度、景观多样性、景观分维数等指标,对济南城市用地不同类型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分3个圈层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规划,针对济南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对第二圈层的工业用地适当集中,对于第一、二圈层,要重视在居民区附近开辟零星的绿地和设施用地,具体做到“集聚间有离析”;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商业用地的规模.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结合当地实践,探讨了城镇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地还原利率的确定方法,并对城镇工业用地土地还原利率的确定提出新的技术路线:即根据各种风险因素对不同用途土地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确定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风险调整值,从而计算出城镇工业用地还原利率.  相似文献   

7.
陈美 《科技资讯》2013,(26):221-222
地块统一编码,即在建设用地报批时以地块为单位统一编号.开展地块统一编码工作,是实现土地息信化管理、地籍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的必要手段.文章结合海南实际,对海南建设用地报批地块统一编码存在问题及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可供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8.
从研究铁路用地入手,提出了土地广义价值的概念,认为土地价值受其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附属价值的综合影响。自身价值是土地在特定用途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两方面属性进行综合评定的结果;社会价值反映社会因素对土地价值潜在的影响;附属价值反映铁路占用土地所应付出的除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外的额外代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类指标,建立了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铁路建设方案优选提供了相对合理的用地价值指标,并为铁路用地评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观尺度观测开发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对于深入理解城市地域空间增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地理国情普查高清遥感数据,借助GIS等手段,从微观视角对广东清远经济开发区2005-2013年土地利用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开发区土地开发活跃,耕地减少明显,道路、构筑物、房屋建筑用地年均增长速度突出,人工堆掘地、草地、耕地等类型土地的空间变化较为剧烈,而从土地空间扩展来看,2009-2011年间表现出强烈的空间推进特征,土地开发堆掘过程明显;2开发区建设用地空间微观形态日趋规整,但斑块破碎化程度加剧,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性不断提升;3开发区土地空间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建设与开发的空间转换过程,土地空间体系进程以"退一进二"为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土地空间利用集约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开发区土地利用受产业发展和规划控制的影响显著,房屋建设空间扩展和生态类型地块空间变化表现突出,存在土地开发与土地建设失衡的问题,未来需要减少开发地块的闲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该县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农(耕)土地类。宜园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并选择对土地用途影响较大的因子为评价项目,依其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指标,按指标评定每个土地适宜类的适宜等级,分别评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三个级别,统计其面积。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县的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 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 选取14 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 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 并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改进模型算法, 形成综合评价法、模糊评判法和RS/GIS 相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结果分等级显示土地生态敏感程度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的空间分布, 根据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 划定区域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 以长沙市湘江新区为例, 基于2010 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 定量评价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 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建设用地格局。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 对于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阐述城市地租的测算方法,分析不同类型城市、不同用途土地地租的特征。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线性统计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综合总结了现有测算地租的方法,并将其归结为四类;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基准地价成果测算地租的思路和方法;以华东地区大、中、小三类城市为例,对其商、住、工三类用地的地租进行了测算;分析了不同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地租的特点与模型特征。研究结论:利用基准地价成果测算地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地租的测算与分析对于科学管理和利用城市土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振 《甘肃科技》2011,27(4):76-78
阐述了宝中铁路甘肃段铁路用地地籍调查的工作依据和技术方案;并对带状地块的地籍调查工作方法、土地权属界线的确定、土地他项权利的确定、地籍测绘、土地面积量算汇总统计、地籍数据整理等具体的工作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陈哲  徐翰 《江西科学》2022,(2):312-317
随着江西省不断发展,城市化加快,人地矛盾问题突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优化和完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结构可以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这对实现土地景观格局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基于GIS技术在Arc GIS、Fragstats等软件的支持下,对该研究区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期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建设用地的动态度最高,达到5.87%;林地的面积变化量最大,呈现减少的趋势; 2) PD指数增加,CONTAG指数减少,SHDI和SHEI指数增加,说明江西省整体景观呈现出异质性的特征,景观类型的分布朝着多样化发展,景观中不同斑块类型的团聚程度正在下降,连接性下降,破碎程度增加; 3)耕地和林地面积最大,并且最大斑块面积指数最高,建设用地斑块连结度逐年增加,表明景观要素的斑块越来越集中分布,其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片块状的聚落,连通度不断提高,通过对建设用地产业条件的改善,以及受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提高了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5.
以郧县为例,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生态环境等要素,构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郧县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进行适宜性评价,将全县的低丘缓坡土地分为4个等级:一类用地为适宜建设用地、二类用地为基本适宜建设用地、三类用地为基本不适宜建设用地、四类用地为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低丘缓坡土地的比例为9.48%,42.97%,35.39%和12.17%.全县适宜进行低丘缓坡土地开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安阳镇、杨溪铺镇、梅家铺镇、茶店镇及刘洞镇、五峰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土地利用变化定量模拟模型的不断增加,模型的适用性也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选取林地和草地动态变化的典型区为研究案例,分别应用CLUE模型、元胞自动机模型和DLS模型3类模型模拟了不同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然后依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提取出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基于各类型正确模拟的栅格数除以该类型总栅格数,分别从栅格尺度和县域尺度,以对不同典型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进行精度验证,从而综合评价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模拟模型的适宜性和精度.结果表明,在对单种用地类型进行土地利用模拟,特别是建设用地的模拟时,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适宜度更高;对于综合模拟所有用地类型时,尤其是需要模拟林地和草地二级分类变化时,DLS模型和CLUE模型均可,但是DLS模型的精度相对较高;对于需要考虑土地转移的时间长短时,尤其是有林地形成,CLUE模型相对更为适宜.这些研究结论将为不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宋博文  张维 《科技信息》2013,(15):422-423
本文综合考虑地形、地质灾害和土地用地类型等影响建设用地适宜性的指标,构建了多因子加权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集成DEM、遥感影像等多源数据实现了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今后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喀斯特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谢高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测算典型案例在实施土地整治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整治类型和区域的响应规律。结果:(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4类土地整治项目的响应差异较为显著,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较高,其次为农用地整理与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最低。(2)各类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存在地区差异。(3)单位建设规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投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2个指标在地区和类型间存在差异,农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的2个指标地区差异不显著,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2个指标地区差异显著。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在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产业用地信息梳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地块的底数,其中图斑所在土地的用地性质是关键信息。由于一些早期的纸质信息对相关信息的关键字缺少明确标识,所以只能花费很多人力和时间去阅读这些纸质内容或者扫描文件中的数据,最后进行人工判断、总结。现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通过引入重要词权重构建改进型朴素贝叶斯模型,对需要的土地信息进行识别,并和实际正确的信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机器学习对字典的构建后,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产业用地关键信息识别的准确度和效率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索了一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新方法。即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在系统分析城市用地类型与主要生态因子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指标数量化及规划聚类法对城市主要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性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该方法在承德市辖建成区的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及用地发展方向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