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6 毫秒
1.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智慧的中心所在,它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转向的新篇章。对“物自体”概念的把握,是掌握康德批判哲学从感性论到理性论再到实践论演变过程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人们研究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7,(4):72-76
"物自体"概念是康德批判哲学的基石,物自体的预设使康德哲学产生了矛盾。要想厘清康德哲学的发展脉络,就必须弄清楚康德物自体的含义。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表现为物自体的不可知论。康德的批判哲学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维特根斯坦用“私人语言”与“我们共同的语言”相对,这种相对是语言的发音过程。“私人语言”是呼唤“大家都来看”的我的感觉的一瞬间,“命名感觉”就是“说”一个词,意义是从命题开始,并以命题为结束的思想的过程,闪电般的思想就是理解。思想贯穿经验及分割一个经验,逻辑使我们永远被一个经验所吸引,于是逻辑最终形成我们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4.
《老子》讲“道”超越感觉经验的有限与浮浅,有助于发展人的想象力、领悟力和整体直观能力;讲“道”的“自然”、“无为”特点,包含着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睿智;讲事物否定的辩证法,使人能自觉恪守柔弱无为的原则,不固执于一得,不逞强于一时;讲得道者“上德若谷”的包容性,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本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哲学著述和教科书里,凡在论及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时,几乎都会引述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第二章第四节中给物质下的定义,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即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我们称此为列宁的第一个物质定义。列宁在同一本书的第五章第二节还给物质概念下过一个定义,即“物质这个概念在认识论上,正如我们已经讲过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精明的企业家介绍他成功的经验时,曾说其获得成功的唯一经验就是:“两只眼睛要盯住他人”。乍一听让人觉得有些不顺耳,又感觉莫明其妙。说不顺耳是因为人们都认为盯人总是件不太好的事;说莫明其妙是因为搞不懂为什么“两只眼睛要盯住他人”。然而,企业家所说两只眼睛要盯住他人,不是要你去盯某个人的哨,窥视他人的私生活或隐私,而是说要注意观察周围人活动的新动向、市场变化情况,社会改革以及大千世界各种层出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中表象及表象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它是以人声为乐器,利用人声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一门音乐艺术,歌唱时“声音位置感觉”、“声音共鸣感觉”“气息控制感觉”“读字感觉”“情绪和情感的感觉”等感觉,抽象、无形、不容易具体地进行说教。运用心理学上的“表象”,把日常生活的各种表象通过联想联系到声乐教学中来,会使抽象的声乐学习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为此,本文就表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象能力等方面发表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电磁学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曾经遭遇过许多困难,教的人感觉难教,学的人感觉难学这些困难,一般说来,可分两点: 1.感觉单位“太乱”, 2.感觉许多量,尤其是埸量太抽象,因此感觉电磁现象太“抽象”,加以许多作者由於看法不同,写法亦不一致,更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上面两点是密切相关的,实际上可说就是一点。正因为单位不必要的乱,才引起了“太抽象”的  相似文献   

9.
哈哈镜     
广 告 语         一学生爬墙出校,被校长抓住。校长问:“为什么不走校 门?”学生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校长又问: “这么高的墙,你怎么翻得过去?”学生指了指裤子说:“‘李 宁’——一切皆有可能。”接着,校长又问:“翻墙的感觉怎 样?”学生指了指鞋子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         第二天,这个学生从学校大门进来,被校长看见了。校 长问:“今天怎么不翻墙了?”学生说:“‘安踏’——我选择, 我喜欢。”          第三天,学生穿混混装进校,校长说:“不可以穿混混 装上…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审美对经验的依赖关系.以“宁静”的感觉为内容,探讨了情感因素与产品形态的对应关系,试图建立一种从理性的抽象到感性的直觉的连接.  相似文献   

11.
常娟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25-29
庄子的“自然”是与“道”融合的,它是外部自然界及其规律与主体相契合的结果,具有自然而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康德的“自然”则是相对于物自体而存在的“现象界的全部”,它包括外在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和内在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然,是主体对象化的产物,体现了主体的先验综合能力。两相比较,庄子的“自然”居于本体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的浑融天成,康德的“自然”则带有鲜明的主体烙印,认为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自然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种差异与中西方思维方式以及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时代和学术背景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认为使感词是指(外界环境)使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某种不舒服的主观感觉的具有述宾关系的一类词,其中述语位是动语素,宾语位必须是“人”。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讨论了使感词的类型:①“单音节V”+人式和“双音节V”+人式。②单一型“V+人”和双重型“V+人”。③“心理感受动语素+人”和“生理感受动语素+人”。不管哪种类型,使感词都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可受副词修饰。②后面可以接语气词“的咧”,表示某种不舒服的感觉的程度加强,带有夸张的语气。③后面常可以接程度补语“死、l ei44不行”等,表示人的某种不舒服的主观感觉已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④可作谓语。⑤不作定语和补语。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创造并运用了许多新的方法。我们拜读了一些介绍教学经验的好文章,大受教益。但我们发现这些文章虽然分析了很多有价值的教学方法,然而多半不够系统、不够具体,还缺乏实质性的分析和理论性的探讨,使人读过之后,在拍案叫好的同时,总有一种“不够味儿”或“味儿不浓”的感觉。这说明教学方法领域里还有许多“荒地”,需要我们去开垦。其中关于教学方法的  相似文献   

14.
(一)序“边讲边实验”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实验合起来进行,本文试就“边讲边实验”提出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是有着充分的理论根据的,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直接的经验,否  相似文献   

15.
1.艺术感觉的内涵是什么?这对于察悟作家的创作心态和研究文学的本质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感觉可分为两种形态:真实感觉和想象感觉。想象感觉是主体凭以往的真实感觉经验推测和设想出来的感觉。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而艺术感觉则是审美化的想象感觉,它来自于一般感觉经验又超越一般感觉经验,是一种包孕着艺术内容和作家个性特点的想象感觉,它主要体现在主体时感觉对象的情感介人和情绪体验上。换一种方式说,艺术感觉是一种“以感觉和体验为基础,以情绪和情感为动力,以想象和幻想为主要方式的、直观的然而富于理性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相互作用,现代艺术中的感官互动无论作为心理学或语言学,都是一种感觉引起、诱发其它感官进行的系统反应,是一种“感觉挪移”.注重感官成为现代艺术与生活中重要的形式法则,它是一种设计思维、一项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7.
“音叉平衡”是音叉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这道工序原先一直依靠人手感觉再凭经验去完成。这样不仅操作困难、生产率低,而且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对于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也长期地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迫切需要搞清“平衡”的原理;制造一种仪器来代替人手的感觉。于是我们就开始了研制音叉平衡仪的工作,本文打算把我们的工作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声乐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嗓音条件不错,主观上对声乐也有浓烈的兴趣,对“五音”也不乏感知能力,不少人也具备了一定的演唱技能,但歌就是唱不好,究其原因,此类情况大多是由于“不够味”,用歌曲演唱中的行话来说就是“感觉”不好。但由于声乐本身是一种抽象艺术,诉诸“感觉”两字来解释三言两语所概括不了的复杂问题又不免过于笼统和抽象,常常不能一语中的,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那些“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聪颖者,也不知所云为何物,闹了半天还是捉不到“感觉”。在美育教育虽大力倡导却仍不甚兴盛的我国中、小学中,有的音乐老师本身对此也不甚了了。笔者不揣浅陋,有心对“感觉”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解作些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老舍观察、感触事物非常精细。他认为:“写家们要心细如发,象女人那样精细”。“心细如发”,大抵是艺术家们感触事物的共同特点。但是,老舍的“精细”又大不同于别的作家,他有独特的艺术感觉。本文欲从老舍感觉事物的方式,感觉力的表现形式,以及知觉能力发展演变等方面,探讨他小说中感觉世界的构造形态。一“感觉是将环境刺激的信息传入脑的手段”。②老舍的艺术感觉不单单是“环境刺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别人是否和我一样,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想了解什么信息,首先想到的是打“160”电话。 都称“160”电话咨询小姐是“万事通”,常常感觉着她们那甜美温柔的声音,想象着她们是如何的睿智而美丽。终于有一天,我走近了她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