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版权要约     
本刊版权属于云南师范大学,按照云南师范大学机构的职能授权,本刊编辑部具体行使本刊版权的权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本刊编辑部向作者发出以下版权要约:论文一旦在本刊发表,该论文的版权即自动转让给编辑部,包括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及以其他形式出版的权利,但作者可以对本刊提出非一次性  相似文献   

2.
信息网络传播权:版权保护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原有的《著作权法》已不能适应“著作权”所面临的新挑战。2001年我国修订的《著作权法》,新增加了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定。本文旨在探讨信息网络传播权中的版权使用及其限制问题,以丰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识,完善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规制。  相似文献   

3.
由于现行《著作权法》法定许可制度中付酬机制的缺失导致著作权人实际上仍很难取得报酬,本次对《著作权法》进行修改时注重了对付酬制度的完善。目前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三稿建立了首次使用备案制等制度,有利于减少法定许可不付酬行为的发生。文章在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的规定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制定具体的付酬实施细则以及改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管理现状的建议,以达到法定许可使用制度与法定许可使用费制度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期刊论文作者的版权应以作者与期刊社之间的合同关系为优先考量,作者的版权不仅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而且受到版权合同的约束。期刊作为汇编作品,其版权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学术期刊的责任编辑为所责编的文章付出了智力性劳动,应享有相应的署名权。  相似文献   

5.
对学报编辑工作中常涉及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及获酬权等版权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编辑进一步明确应当严格执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作者的合法权利。采取与作者签订著作权转让合同、在版权页上标注版权符号等措施,能够更好地维护学报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客体制度在著作权法律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明确这一点,界定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对象的范围十分重要。我国《著作权法》经历了两次修改,第三次修改正在进行之中。文章结合最新立法修改进展,分析哪些对象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制度完善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重视对出版者的版权保护,但逐渐注意平衡作者与出版者的利益。2001修改的《著作权法》对于专有出版权的内容由强制性规定向尊重当事人意愿方面转变,法定的专有范围也有所缩小。法律应该对编辑的文字修改权作进一步限定。《著作权法》第32条应该予以废除,不应该在投稿环节对作者设置限制。出版者能否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演绎作品是一种特殊的著作权客体。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其著作权的归属以及行使规则规定较为简单,难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大量关于演绎作品的著作权纠纷,尤其是涉及在其他作品基础上制作的电影作品时,情况更为复杂。2011年7月,国家版权局启动了《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在《著作权法》修订稿中,立法者引进了"演绎作品"这一法律术语,并细化了演绎作品著作权行使的一般规则,明确利用已有作品制作的视听作品是演绎作品,并规定其特殊的行使规则。相关修改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是与文献数字化与网络传播关系最为密切的版权法律和法规。分析了在这3个法律、法规框架下文献数字化与网络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解决科技图书网络传播权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滑稽模仿"这一艺术创作手法已数见不鲜。然而,由于对原作的巨大冲击,滑稽模仿作品的合法性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滑稽模仿作品到底应否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认可;面对相关立法的空白,我国《著作权法》应该如何进行修改和完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结合WTO框架下对中国提起的"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措施案",针对2010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条的修订起因及目的进行分析,提出无论程序违法作品还是内容违法作品都具有著作权,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同时也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认为此次对著作权法第四条的修改是比较成功而且非常必要的,反驳一些学者对于著作权法第四条存在之必要性的质疑,同时指出该条在一些细节上仍缺少可操作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法》第15条将电影作品定性为特殊的合作作品,并将各合作作者对电影作品享有的除署名权外的著作权法定转让给了制片人,与德国、法国的规定基本一致。对于电影作品中包含或改编的原作品而言,应适用《著作权法》第12条关于演绎作品的规定,电影作品著作权人对电影作品的利用须获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这与《伯尔尼公约》的要求一致,而德国和法国则规定无须获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在修改我国《著作权法》时,应对原作品著作权人和电影作品著作权人利益进行平衡后,选择适当的立法例。  相似文献   

13.
侵权损害赔偿是追究著作权侵权行为最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同时也是著作权法理论的一项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著作权法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学界和实务领域所诟病,《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著作权法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作出了积极回应。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中存在的赔偿数额计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法定赔偿适用单位模糊、是否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和争议亟需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一稿多投现象有深厚的社会根基,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与愿望,有存在的合法性。实践中要禁止的应当是一稿多用,而不应是一稿多投。一稿多投并不必然导致一稿多用。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第1款对一稿多投作了规定。然而,该条款对一稿多投的规定模棱两可,逻辑不够严密,致使一稿多用问题得不到解决,有必要对《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5.
法定许可是著作权法中重要的权利限制形式,具有平衡作品创作者和传播者、著作权人个体与社会公众之间利益的功能。由于立法技术存在局限、配套机制不够完善、法律救济缺失等原因,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法定许可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此次《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其立法体例、具体内容、付酬机制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法定许可正当性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著作权法》修正案不同皈本,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促进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国家版权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草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其中首次规定了追续权的内容。而陶瓷艺术作品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之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以陶瓷艺术作品为探讨对象,从法理学的视角分析研究了追续制度在陶瓷艺术领域建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及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 (Copyright)又称版权 ,是表示在法律上承认作者有权支配其著作 ,并从其著作中获得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指出 :“著作权法所称作品 ,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 ,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 ,知识产权还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 ,它们构成了工业产权的主要内容 .著作权的国际保护主要是指国际版权公约 ,协调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机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著作权的主体可以是公民或法人 ,亦可是政府机关和国际组织 ;著作权的客体 (即保护对象 )是指以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即版权,但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著作权”指作者的权利.“版权”指出版者的权利,以致有报刊社认为“版权所有”,常在其出版物上登载“未经本社许可,不得转载”之类的声明,剥夺了作者应有的权利,影响了作品的传播面,因此,准确理解“著作权即版权”对普及著作权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电影作品属性是对电影作品著作权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是妥善解决电影作品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国《著作权法》第15条的相关规定集中体现了我国对电影作品属性的定位,但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对原作品作者的权利保护不足;另一方面对电影作品作者构成的规定过于僵化。目前,各国对电影作品属性的立法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千秋,是我国选择自己的立法模式、同时完善《著作权法》第15条之不足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应抓住《著作权法》再次修订讨论的契机,结合本国实践并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对电影作品的属性进行系统地规定,并对相关条款做出修改。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施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出版界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局面。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政府对保护版权这一知识产权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世界大趋势对中国不可低估的影响。但因实施基础和传统观念及时间的限制,目前中国期刊界对版权的一些较为基本的问题,也还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因此,就当前期刊界著作权意识和观念淡薄的四方面表现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