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文体的角度分析了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的写作手法。阐述了作品的文体风格和主题思想以及写作手法与人物性格的密切关系,指出了文学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等待的一天》为例,剖析了海明威"死亡与孤独"的创作主题和"冰山原则"的写作风格,阐明了海明威在其短篇小说中以简练的文字、消解了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迷惘的一代"的精神状况和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文学文体学的分析,就其本质,是一种基于文学文本的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并在寻求最佳关联中完成对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与认知的间接语言交际过程。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语境、互明、交际意图和关联原则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阐释从关联视角来解读文学语篇以及在语篇(包括书面和口语交际)分析中的作用,为文学语篇的解读或文学文体学的分析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海明威提出的“冰山”原则为依据 ,全面分析了短篇小说《雨中的猫》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5.
奥尼尔的悲剧《送冰的人来了》与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西方危机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与无所适从,描述了“梦幻人生”的人类境遇,展示了人在生活中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表明梦幻本身能给人以慰藉和希望,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是一位在国际文坛上有着显著地位的现代美国作家。他以著名的“冰山”理论开创了一代文风,他的创作风格在当代许多作家的身上都留下了痕迹。《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从《永别了武器》中截选了两小段,尝试运用文学文体学的基本理论,浅析海明威小说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篇的解读,就其本质,是一种基于文学文本的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并在寻求最佳关联中完成对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与认知的语言交际过程。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语境、互明、交际意图和关联原则四个方面,通过分析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天的等待》(A Day’s Wait),阐释从关联视角来解读文学语篇以及在语篇(包括书面和口语交际)分析中的作用,为文学语篇的解读或文学文体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索尔仁尼琴是细节描写大师,他的成名作《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的经典细节描写比比皆是,其中尤以"吃"的细节描写最为惊心动魄,堪称全书的"文眼"。着重考察了作品中"吃"的各种细节描写手法,并分析"吃"的细节描写在作品的情节结构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林徽因作为中国的“第一代才女”,有着“个人化写作”和“女性主义写作”的创作风格.对男女不同译者所译的林徽因诗歌《一天》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探索在翻译过程中异性译者在词义的选择、词序反映的逻辑关系以及情感的表现上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篇的解读,就其本质,是一种基于文学文本的读者与作者相互交流并在寻求最佳关联中完成对作品意义的重新构建与认知的语言交际过程,是一个为其各种推测和假设寻求佐证的过程。但思维定式的作用,人们在对具有独特变异性的荒诞戏剧理解和解读总是迷惑不清。本文拟以认知语境理论为指导,从社会历史背景、语篇宏观结构和微观特点(包括舞台设计,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层面对荒诞派戏剧名篇——《等待戈多》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认为对《等待戈多》主题的解读过程就其实质就是认知语境构建的过程。通过对其构建过程中的这些推测和假设的认知解读。有助于读者或观众对潜藏于戏剧中的主题思想进行准确的把握;认知语境观为文学语篇的解读,特别是为荒诞派剧本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从小说的几个要素主题、情节、视角、表现手法几方面来令析欣赏《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一天的等待》,旨在领略海明威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西两部不同时代、不同文本的作品《活着》和《等待戈多》之所以引起笔者的关注,在于二者之间的相同情境:对生存本真的拷问,在生命意识的契合点上,贝克特和余华告诉我们:生是苦难、生是空幻,但不同的是,贝克特以现代派的典型特征—焦灼的寻求和执拗消解着生的疑问,余华则以道家的风范走向了超然,二者在“聚会”后又“告别”。  相似文献   

13.
对作品《晴朗的一天》的曲式结构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较详细的分析。这首咏叹调是中部分段展开,并有较长大的尾声的单三部曲式,这部歌剧深刻地揭示了日本妇女“蝴蝶夫人”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小说的几个要素主题、情节、视角、表现手法几方面来分析欣赏《大学英语》精读课文《一天的等待》,旨在领略海明威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文学史上 ,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是一部杰出的动物寓言小说。小说以狗喻人 ,携带着青年人的活力和勇气 ,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清醒 ,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情愫。小说的主角巴克挣扎在现实异化的旋涡中 ,又翱翔在理想主义的蓝天之上 ,成为勇于斗争、充满理想、向往自由的独特的文学形象。从两方面入手 ,对小说揭露的人类异化现象之悲惨及小说同时提供的理想主义新生活之构想进行分析 ,以期全面揭示小说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16.
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时间效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具体实例,阐释了作者Fitzgerald频繁使用时间词语的主要原因,并得出如下结论:时间的安排不仅为事故的发展提供了最佳背景,烘托了情节的戏剧效果,而且时间本身就是此书主题的一部分,即任何人都无法创造一个可以由自己左右的过去。  相似文献   

17.
论海明威《白象似的小山》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大作家,艺术个性异常鲜明。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小作创作模式,善于采撷百家之所长,又敢于独辟蹊径。他的作品内容扎实,意境深远,人物对话,状摩景物,含蓄凝炼,富有“潜台词”和象征意义。本从他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小山》入手,解析,探讨了作品中富涵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is a deep analysis of the meaning,the writing style and th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em Mother to Son by Langston Hughes,an American foremost Negro poet.  相似文献   

19.
《韶关学院学报》2001,22(4):50-54
在美国文学史上,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是一部杰出的动物寓言小说.小说以狗喻人,携带着青年人的活力和勇气,既具有现实主义的清醒,又富有浪漫主义的情愫.小说的主角巴克挣扎在现实异化的旋涡中,又翱翔在理想主义的蓝天之上,成为勇于斗争、充满理想、向往自由的独特的文学形象.从两方面入手,对小说揭露的人类异化现象之悲惨及小说同时提供的理想主义新生活之构想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揭示小说的思想蕴涵.  相似文献   

20.
论袁枚《子不语》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袁枚《子不语》语言的基本风格:平实、简约、诙谐;分析了《子不语》中语言材料的运用方式和修辞特征在平实、简约、诙谐方面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子不语》用语通俗平易、不事雕琢、简洁凝练、诙谐幽默的特点,认为其语言运用平实中见奇巧,言简而意赅,诙谐中见讥嘲揶揄,体现了作者较为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也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