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甸政府军大举进攻缅北的克钦武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资产和人员安全的担忧。虽然战争离中国的边境很近,但是中国却不能干涉,这是缅甸的内政问题。有时候,他国的某些内政问题,确实会越来越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应该更严肃地思考一个问题:在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中国应该如何防范别国内部的政治和安全风险,保障中国的海外利益。其中,公共外交的功能应该得到重新审视和重视。首先,政府外交未必能充分保障国家海外利益。随着  相似文献   

2.
外交庇护行为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大多数国家认为其违反国际法而不予承认。但是外交庇护不仅与国家主权相关,也涉及基本人权的保障,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应当高度关注人权的保护,以达到国家主权利益与人权利益的平衡,实现和谐目的。  相似文献   

3.
国家利益始终是外交关系中的基本问题,气候外交亦不例外.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全球变暖,因此,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主题的气候外交谈判自然也成为当今全球环境变化条件下外交谈判的热点问题.本文立足于地理学基础,将气候问题的外交化进程作为博弈过程来看待,并运用博弈论的纳什均衡原理和"智猪博弈"等模型,深度分析各大国(集团)在气候外交中的矛盾与博弈.最后从博弈论角度解读中国的气候外交政策,建议中国根据博弈各方的策略选择来制定最适合自身的最优策略,以求在这场气候博弈中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胡欣 《世界知识》2020,(7):74-74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艰难时刻,美国再次落井下石。3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一致通过所谓"2019年台湾友邦国际保护及加强倡议法"(简称"台北法案"),要求政府协助台湾巩固"邦交"和参与国际组织。该法案是对中国内政的又一次粗暴干涉。台湾问题一直是美国制衡中国的工具,也是美国国内友华与制华、立法与行政、外交与安全、政治与商业等利益诉求长期纠缠的一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作为晚清外交官员,张荫桓对外交与内政的辨证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内政影响外交,外交反过来也影响内政,他希望仿照西方改革中国的内政,在他的心目中,内政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为此而付诸了很多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力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6.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具体体现在:维护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富强;变革旧的世界秩序。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表明了我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层次性是判断国家外交在某一时期是否理性的最主要依据。"两条线"外交有得有失,但从那一时代的矛盾看这一外交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合理性,从国家利益的层次性看这一外交也基本上是理性和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夏云文  牛蓓蓓 《科技信息》2010,(17):I0134-I0134,I0086
任何国家在任何的历史时期,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19世纪的美国也不例外。推动和发展对外贸易,谋求有利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发展经济,谋取商业利益进而保障国家安全和实力是19世纪美国外交的动力。本文力图从19世纪初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外交政策的实施背景进行分析探究来证明此理论。  相似文献   

9.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具体体现在:维护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国家富强;变革旧的世界秩序。三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表明了我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0.
吕杨 《世界知识》2010,(12):38-39
奥巴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与变化是内外形势使然,是奥巴马外交"新政"的落实与体现,反映美国在相对衰落的背景下维护全球利益与国家安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刻?中国外交确实到了需要调整的阶段。王逸舟肯定地表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外交应该有一种新的思考、新的战略和新的方向,既不是革命外交,也不是以解决温饱为主线、为重心的外交,而是一种更有统筹力的、更能反映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活跃起来、更有自信的外交。这种外交应该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知道怎么去构筑自身和外部的关系,知道怎么去带动世界上其他五分之四人口的变化。换句话说,随着登上世界老二的位置,中国外交似乎非变不可了。  相似文献   

12.
翟世彬 《科技信息》2009,(36):I0162-I0162,I0164
俄罗斯的能源资源奠定了21世纪的俄罗斯外交的基础。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中反映了俄罗斯的地缘需要。俄罗斯政府把能源出口政策与恢复俄罗斯传统地缘影响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体现俄罗斯国家利益的独特道路。俄罗斯政府在能源外交的实施过程中,运用地缘政治的原理,巩固了苏联解体后丧失的地缘利益。  相似文献   

13.
李莹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4):11-12,23
我国作为石油消费国,有必要以外交来促进中国的石油安全和对外石油合作,为石油企业海外寻油铺路搭桥。基于非洲作为石油供应来源地的战略地位上升,中国在非洲积极开展石油外交。通过研究中国对非洲石油外交的当前发展情况来探索其主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对西方的制裁,缅甸选择了平衡外交,密切的中缅关系以及缅甸自身的优势也是促使缅甸实施平衡外交的因素。缅甸的平衡外交使中缅关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从缅甸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平衡外交的实施效果来看,中缅关系不会受到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平衡外交的实施对中缅关系的健康发展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经历中期选举惨败后,奥巴马并未灰心丧气,反而在内政、外交上更为大胆主动。2014年12月17日,美国古巴双方宣布启动关系正常化进程,让全世界的外交观察家们惊诧不已。外界开始猜测美古关系破冰是否为一个重要信号,标志着美国正运筹与传统敌对国家改善关系。奥巴马在其第二任期时打出古巴牌,确实是恰逢其时,但这也可能阻碍其获得更多外交遗产。美古关系破冰是奥巴马在中期选举后一系列内外组合拳的其中一环,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外交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地思考国际国内形势,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和务实灵活的外交策略,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美国"输出民主"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输出民主”的外交战略深深植根于美国化传统,具有浓厚的理想色彩,从表面上看具有利他性;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输出民主的理想追求往往从属于其他现实利益,成为美国实现政治、经济、安全等国家利益的工具。正是这种表面上的“利他”和实质上的“利己”的矛盾性,使“输出民主”战略的虚伪性日渐暴露.从而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抵制。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5月,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于军教授主编的《中国海外利益蓝皮书·2016》问世,这本书将中国海外利益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海外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的海外利益是世界强国的标志之一。《中国海外利益蓝皮书·2016》提出,中国海外利  相似文献   

19.
王世林 《世界知识》2010,(12):68-68
<正>国际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敏感话题的分寸?它与政府的"公共外交"能否形成互动?就这些问题,《今日关注》栏目组近日与外交部新闻司、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相关领域的官员和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恳谈。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近年来,中国外交及国际领域出现了"内政问题国际化、国际问题内政化"的趋势,敏感话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外交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辩证地思考国际国内形势, 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战略和务实灵活的外交策略,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