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外部性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根据中国2008~2012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及所在省会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探讨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和创新收敛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分区域考虑,中国区域经济都呈现收敛性,且西部地区的收敛程度要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但科技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并不显著.同样,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分区域,中国区域创新水平都呈现收敛性,且中部地区的收敛程度要明显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同时,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加速了区域创新的收敛性,这一作用在西部地区尤其显著.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合前人研究,依据工作的复杂程度及相应的能力要求,以受教育程度为计量标准,将人力资本划分为创新型人力资本、职能型人力资本和普通型人力资本3类,通过建立Cobb-Douglas函数模型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存量和水平角度实证分析创新型人力资本和安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安徽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为政府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和培育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经济对外开放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990-2006年的统计资料,对安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安徽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攀升到中部前列,但仍与我国同期水平差距明显,且省域内部差异也十分显著.同时发现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安徽经济发展整体上还不具备外向型经济特点.最后,提出了提高安徽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条件出发,详细推演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的理论模型.使用以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的回归方程考察了云南城乡经济增长的绝对趋同、条件趋同情况.数据显示城乡经济增长差异依然严重,市场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交通信息发展有助于城乡经济增长的差异的缩小,突出大城市建设的城市化政策加大了城乡经济增长差异.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3年县域截面数据,运用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云南县域经济增长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云南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在地理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经济增长水平较高的县域集中分布在滇中地区,而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县域则分布在滇东北、滇南、滇西南和滇西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差异显著;消费、劳动力与工业化等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的促进作用.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赵惠  李红兵 《安徽科技》2013,(12):32-33
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而对这一过程加以合理引导,需要宏观层面的政府和微观层面的企业共同努力、理性选择。选择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建设“稳增长”经济强省并实现持续发展、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必须注意规避的经济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增长模型以及重视人力资本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认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应注意规避几个经济陷阱。从西部经济发展的要素供给看,土地和劳动力过剩,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特别缺乏。并指出可从内部得以积累,采取有力措施吸引要素从东部流向西部。也应当引起西部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决策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内在必然要求.安徽作为人口大省,由于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较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安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强化人力资本观,增加投资,开发人才资源,努力使人力资本的存量和结构符合安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人力资本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徐雷  汤晓佩 《科技与经济》2020,33(5):96-100
运用2001—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显示,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固定资产利用率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和不同地区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越是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的地区和所有制类型企业,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大,门槛回归发现固定资产利用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扩大。研究结果表明,从政策制定上,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推进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香玉  张辉  郑海博 《河南科学》2013,(11):2083-2088
根据1988-2012年安徽省入境旅游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安徽省入境旅游与当地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两者间的“推拉效应”模型.结果表明:①安徽省入境旅游与当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就增长1.828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推动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481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对入境旅游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②安徽省入境旅游消费水平偏低,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小于100,入境旅游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刺激入境旅游发展仍是今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区域经济学理论,探讨了河南省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空间演化结构规律.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分布相对均衡.空间演化结构是极化作用持续加强,两极分化现象愈来愈突出,高发展水平县域沿一定规律扩延,经济增长轴基本显现.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2001~2016年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基础上,利用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包括人口流动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对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省际间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的效应有所差异。人口主要从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其中对东部地区呈显著的正向效应,对中部地区是微弱的负向效应,对西部地区是显著的负向效应。为此,我国应当加强中西部人才引进措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助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1997—2009年长江上游经济带各省份的经济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Theil系数值,对长江上游经济带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间存在经济增长差异,但是经济增长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实证研究还发现,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是造成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从“微笑曲线”理论谈安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安徽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仅是国家"十二五"的主线,也是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的紧迫任务。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理论,对安徽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基于"微笑曲线"理论角度,对安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策的探索,可以为加速安徽崛起,实现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安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增长率的角度利用协整分析技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及平行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安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出口增长还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安徽出口弹性偏高,据此对进一步加大安徽出口工作力度,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9-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构建门槛效应模型,将创新水平设为门槛变量,检验了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东部地区创新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不同创新水平会导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门槛效应,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双门槛U型结构.3)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域差异很大,"高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可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创新水平"地区大多处于东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绝大部分西部地区处于"低创新水平",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聚类分析,指出我国地区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存在差异;并从制度因素、财政支出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分析地区间城镇低保保障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健全有关城镇低保的法律法规、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缩小地区间城镇低保保障水平差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突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研究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对预测和判断经济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宁夏为例,建立动态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国内投资、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经济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只有吸收能力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和直接动力。从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过国内投资和政府支出。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支出和国内投资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借助协整、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计量方法,对安徽省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及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显示:安徽初级产品出口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都促进了经济增长。为此,提出了继续优化安徽出口商品结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对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千方百计使出口市场更趋多元化,扩大进口和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发扬徽商精神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