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汶煤田上石炭统太原组中共含有5层海相灰岩,各层灰岩中均含有较丰富的类化石。经作者研究,根据它们的属种组成和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两个带三个亚带:Ⅱ.Triticitesboshanensis带;Ⅰ.Pseudoschwagerina带,此带又划分出三个亚带:3.Schwagerinavalida-Boultoniasimplicata亚带,2.Triticitesshandongensis-Montiparusthompsonianas亚带,1.Schwagerinaelkoensis亚带。对各带及亚带的类动物群特征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较低级的类动物群在层位上高于Pseudoschwagerina带的现象进行了探讨。并将本区所建立的化石带与华北部分地区相应的组合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1976年南大地质系师生,配合福建地质八队草测1/(2万5千)地质图时,在中甲铁矿—坑道内,于铁矿层顶部白色硅质岩中,首次发现了古生物化石,其生物构造清晰可辨,经鉴定为(虫筳)类:Fusulinella及海百合茎;Cyclocylicus。时代属中石炭世。这个发现,有助于该铁矿时代的确定,并为讨论马坑式铁矿床成因提供了线索。虽硅质岩有沉积成因和热液交代等类型,但该处发现的硅质岩有稳定的地层层位,系沉积成因无疑,可从中甲至下经畲测制的中石炭统地层剖面中得到证明。该剖面上覆地层为上石炭统船山组,产Triticietes等。中石炭统  相似文献   

3.
在渝东南地区中石炭统黄龙组中,发现了丰富的志留纪牙形刺化石,因此黄龙组必须解体为2个岩石地层单位;将志留系的地层新建立一个岩石地层单位-水江组;它是一套灰白~灰黄色细~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时见重结晶现象和角砾状;与上覆石炭系黄龙组或二叠系梁山组假整合接触,下伏志留系韩家店组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4.
以都结剖面为例,逐步开展沉积环境分析和岩石学分析方面的工作,旨在进一步提高右江盆地下石炭统都安组白云岩的研究程度.该白云岩形成于同生、准同生阶段的萨布哈模式,并在后生埋藏阶段受到埋藏白云石化作用的改造.都安组白云岩地层、下伏潮间带黏结灰岩地层及浅水潮下带颗粒-泥粒灰岩地层共同构成环潮坪型碳酸盐岩米级旋回,为晚古生代冰川作用在谢尔普霍夫期的发育提供了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彭县小渔洞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常伴随二叠系飞来峰灰岩出现。该文着重介绍了丙寅沟出露较好的飞仙关组地层剖面,分析岩石组合特征(基本层序的划分、顶底界线讨论等)、动物群面貌(着重介绍Claraiawangi和C.stachei化石带),并与同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6.
肥城煤田石灰纪含煤岩系的石灰岩中含较丰富的类化石,经研究计有14属42种,主要产于本溪组的五灰及太原组的一、二、四灰,根据类演化发育阶段和在地层上的垂直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建立了三个化石组合带,即:1.Fusulinella-Fusulina组合带;2.Pseudoschwagerina组合带;3.Triticitesparamontiparus组合带。以上三个组合带经与华北、华南相关类动物群的对比,含三个化石组合带的地层分别代表了中石炭世中晚期和晚石炭世的沉积。此外,通过类及其他动植物群特征和空间分布的研究,对本区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中、上石炭统和石炭、二迭纪界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赵刚 《科技信息》2011,(23):384-385
横城矿区位于鄂尔多斯台地西缘,贺兰山褶皱带之刘家庄褶皱带北段,属祁吕贺兰山字型脊柱部位。区内地层与华北基本相似,自古生界至新生界均有沉积,并缺失上奥陶至下石炭统,沉积厚度因受祁连褶皱带之影响而较华北为大。古生代为拗陷区,沉积了巨厚的奥陶系中、下统海相灰岩和薄层泥岩,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和陆相碎屑岩系。  相似文献   

8.
澜沧某铅矿主矿体,分布于中上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接触带上.矿区的电性参数表明,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有明显的电性差异,为直流电测深划分中上石炭统(C2+3)灰岩与下石炭统(C1)依柳组火山岩的界面提供电性前提.为此,介绍直流电测深法原理及在该矿区的开展情况,通过推断解释,在测区内预测存在两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苏皖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4条剖面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放射虫化石,经鉴定计9属27种,它们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 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 polycystine组成,并且可以划分成3个组合带,即Pseudoalbaillella fusiformis-P.longtanensis,Follicucullus monacant  相似文献   

10.
以川西北地区剑阁县上寺乡猫儿塘二叠系标准剖面为例,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微体古生物化石薄片观察鉴定等方法,从宏观到微观将岩性特征与古生物特征相结合,并对比周边其他二叠系剖面特征,剖析了二叠系主要地层界线及区域差别,提出了川西北地区二叠系划分标准及地层划分标志。猫儿塘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为中统梁山组、栖霞组及茅口组,上统吴家坪组及大隆组,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黄龙组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整合接触。根据有孔虫化石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出3个有孔虫带:StaffellaNankinella带、Neoschwagerina带和Neoschwagerina craticulifera带,分别对应于早二叠世空谷阶下部、空谷阶上部和中二叠世罗德阶、沃德阶。发现了华南二叠纪标准分子Hayasakaia和Ipciphyllum,分别对应于早二叠世空谷阶和中二叠世卡匹敦阶。在大隆组中识别出长兴期2个菊石生物带:Penglaites带及Pleuronodoceras带。认为依据猫儿塘二叠系标准剖面建立各层位划分标准及划分标志是可靠的,与前人及其他剖面具有可比性,仅二叠系底界线及栖霞组-茅口组界线仍需要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1.
江西东乡枫林石炭纪火山岩及铜、钨矿床的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和室内的仔细研究,在枫林矿区及其外围下石炭统梓山组及中上石炭统壶天群下部,发现有广泛的火山岩,包括英安斑岩、流纹岩,及酸性到中性的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等,总厚度20余米。与这些主要海底火山岩层及其他海相沉积物互层的为层状黄铁矿型铜矿层,它主要是由黄铁矿,胶黄铁矿,菱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及少量闪锌矿等组成,其总厚度约28米,构成中型的铜矿山。在黄铁矿型铜矿层之上,有厚达13米的硅质赤铁矿层及20—30米厚的硅质岩层,再往上完全复盖以壶天群灰岩。大部分硅质赤铁矿层都是含钨的,并构成低品位的钨矿床,其厚度为8米,钨主要呈离子状态被吸附左赤铁矿层中,只有在受到花岗斑岩影响的地段,经过后期热液作用,才偶尔见到钨铁矿、钨锰矿及白钨矿的细小晶体。总之,由于这些黄铁矿型铜矿床及含钨赤铁矿层与海底火山岩及海相沉积物具有的密切联系,所以它们被认为是由海底火山沉积作用形成的。并在燕山期又受到微弱的热液迭加及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蜒类采自安徽巢县凤凰山的石炭系,其含蜒地层可细分为下石灰统的和州组,上石炭统的黄龙组和船山组。灰岩中富含蜓类。研究了11属60种和亚种,根据所研究的蜓类,自上而下可明显地分成始史塔夫蜓带、原小纺锤蜓带、小纺锤蜓带、麦蜓——始拟纺锤蜓带。凤凰山石炭系的蜓类动物群可与华南的对比,但是,贵州西部威宁组底部的假史塔夫蜓带和南京船山组顶部的缪勒氏球希瓦格蜓带可能缺失。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宁夏横山堡上石炭统孢子化石小唇凹环孢SimozonotrileteslabellatusWang1984和山西轩岗、平朔上石炭统发现的本溪凹环孢Simozonotriletesbenxiensis(Liao)Liao1987是同物异名。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前者提定的种名有优先权,宜保留使用,而后者为不可用名称。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述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的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了1新种(Claraiajiangyouensis)和1新亚种(Claraiasongpanensismagnus),划分出两个双壳类化石带(Pseu-doclaraiawangi带和Eumorphotismultiformis-Claraiaaurita-Claraiastachei带),刊出了主要化石图版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进一步证明了梁山地区确实有长兴组的存在,并对二叠纪地层与三叠纪地层的界线、长兴组与吴家坪组的界线从岩性与生物组合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在长兴组上部的杂色灰岩段新发现了叠层石;同时在下三叠统大冶灰岩底部也首次发现了Claraia wangi化石组合。对长兴组的生物灰岩段建立了Palaeofusulina minima带和P. minima——Nankinella minor及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两个亚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山剖面石炭二叠纪植物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评述 G·Bexell 南山剖面石炭二叠纪植物群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议以肃南大青沟的自然剖面替代 Bexell 的综合剖面,并建立了肃南剖面纳缪尔期至晚二叠世的六个植物化石组合带.文中还讨论了晚二叠世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实测结果由下至上可建立三个岩性段:江庆则段、德日段和屯穷段,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扇三角洲。尤为重要的是,屯穷段所夹粉砂质灰岩中发现腹足类化石Katosirasp.,根据其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将恰布林组时代归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8.
天全龙门下泥盆统按岩性特征被分为平驿铺组和甘溪组,从甘溪组中识别出两个腕足化石带:Dicoelostrophiapunctata延限带和Euryspirifer-Rostrospirifer组合带。文章还将其与北川甘溪下泥盆统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化石材料系一九七九年采自广西隆林县城以北约10公里的龙桑村附近。该地区自上石炭统至下三叠统底部,为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三叠系厚度为957.11米。自下而上磨制有孔虫薄片1216片。本文仅就有孔虫的初步鉴定成果,结合野外资料,对其组合及环境意义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永利 《河南科学》2014,(8):1559-1564
西昆仑库木别勒沟一带地层单位划分与厘定争议已久.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库木别勒沟一带发现一套深色浅变质含砾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火山岩建造,沉积环境为浊流沉积.并在其下部灰岩内首次发现含珊瑚、腕足及海百合茎类化石;岩层内包含有下志留统中的大理岩砾石或块体,其形成时代要晚于下志留统.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和化石,新划分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喀拉塔什组(C2-P1k),另据岩石组合特征,该组自下而上划分为一段和二段两个段,这一地层单位的合理确立,为区域地质填图建立了正确的岩石地层单位,并为本区的地层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