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日前,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对外公布了一个有关基干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的新发现,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近裔共性,研究团队认为它是一个新属种,取名为“科氏玉溪龙”。科氏玉溪龙发现于玉溪市易门县脚家店村1.9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地层中,是在亚洲发现的迄今最早的有甲类恐龙。该化石是一件较为完整的骨架,包括部分头骨、  相似文献   

2.
正在蒙古国的戈壁沙漠中,考古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生活在6800万年前、形似鹦鹉的恐龙化石——几具较完整的幼年三头鹰龙的骨架化石。这些骨架堆叠在一处,表明它们至少在幼年时期是群居动物。三头鹰龙属窃蛋龙科,但这几具骨架的前爪均只有两指(其他窃蛋龙的前爪均有三指)。这是首次在窃蛋龙科中发现手指数量减少的恐龙。  相似文献   

3.
这幅艺术效果冈描绘了一种生活在大约8000万年前的巨型素食性恐龙(图中左一及左二)。最近,科学家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地区发掘出了这种身高相当于四层楼房的庞然大物的骨架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鱼、鳄鱼形爬行动物、翼龙、镰刀龙(一种爪子像镰刀一样锋利的肉食性恐龙)及大量植物化石。  相似文献   

4.
《科学24小时》2011,(6):52-52
日前,考古学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境内发现一支新恐龙物种暴牙龙。这种恐龙的骨骼化石是在新墨西哥州享有盛名的恐龙化石挖掘地点“幽灵农场”发现的,科学家认为暴牙龙可能是早期掠食性恐龙(生活在现今的阿根廷和巴西)和之后霸王龙等兽脚类恐龙之间“缺失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最近,科学家在美国阿肯色州西南部发现了一串恐龙足迹化石,是一头恐龙在泥泞地上行走时留下的,它们暗示这头恐龙长着内八字脚,是一种大型掠食性恐龙。现场发现了多种恐龙足迹化石,分布范围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包括8吨重的阿托卡高棘龙(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掠食性动物之一)和蜥脚龙(一种长颈食素恐龙)等。当地近期连遭暴雨,冲...  相似文献   

6.
过去20多年来在中国发现的化石表明,至少有5种恐龙长着羽毛。但它们都属于“猛禽龙”(有观点认为是现代鸟类的祖先)。而最近在西伯利亚发现的更加完整的化石表明,生活在1.6亿年前、与猛禽龙截然不同的库林达奔龙也有羽毛。有人提出疑问:是否整个恐龙家族其实都长有羽毛呢?科学家说,恐龙是否都长着羽毛,现有理论还无法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大多数恐龙都不能飞行。库林达奔龙生活在当时的库林达河畔,该地区不乏湖泊,而且火山众多。这只身为素食恐龙的库林达奔龙有可能在死后坠入湖底,没多久就被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掩埋,这就是它们的羽毛痕迹与化石一同保存下来的原因。科学家还发现,库林达奔龙的鳞(鸟脚等部位的确有鳞)与一些鸟类的很相似,这可能支持鸟类基因源自恐龙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自贡恐龙骨骼中U的超高异常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华 《科学通报》1993,38(16):1498-1498
1 引言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的恐龙化石群,由其在不足2800m~2的砂岩体中,共挖掘出不同种类的恐龙(蜥脚类为主,肉食龙、剑龙和鸟脚龙为副)及蛇颈龙、翼龙等古脊椎动物化石数百件,其中完整和较完整的骨架不下20具。恐龙大的可长达20余米,小的不足1.5m。如此壮观宏伟的恐龙群窟实属罕见,自然引起国内外众多地质和古生物学家的关注。特別是对造成如此大规模的恐龙集中死亡或埋藏的原因和条件;对恐龙群体是正常死亡还是异常不幸的遭遇等研究课题的探讨,更使人深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中生代的恐龙世界,食肉类恐龙为了寻找食物,食草类恐龙为了活命,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展开了一场永无休止的生命大搏斗。今天的古生物学家竭尽全力,通过对挖掘出的残破不全的恐龙化石进行复原。再现了这些发生在中生代时期的杀戮与战争的壮观场面。他们是如何进行复原的昵?[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05,(5):62-75
古生物学家在世界各地寻找古生物化石,这些古老的化石为我们重建恐龙灭绝之后的生命世界提供了材料。本文介绍古生物科学家如何根据化石中的蛛丝马迹复原生活在新生代的史前动物。  相似文献   

10.
<正>2006年,建筑工人在中国重庆綦江附近偶然发现了一处恐龙遗址。最近,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一个新种长颈龙——綦江龙的骨架化石。綦江龙生活在大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其颈部长度占到身长的一半,而大多数长颈龙的颈长仅为身长的大约1/3。綦江龙的颈椎充满空气,这使得其脖颈尽管很大却相对较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古生物学家在格陵兰岛发掘出两块保存良好的恐龙头骨化石,并推测这两块化石来自生活在约2.14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其中一块化石的主人属于板龙属.近日,研究者对这两块头骨进行了显微CT扫描,重建了头骨的内部结构,发现这两块头骨的主人属于同一物种,并不属于板龙属,且与迄今发现的其他所有蜥脚形类恐龙(包括蜥脚类...  相似文献   

12.
正不久前,在世界上恐龙残骸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中国辽宁省义县地层的陆家屯岩床,科学家偶然发现了年代在大约1.2亿年前的一窝共25头鹦鹉嘴龙化石。这些化石的位置和性质显示,这些恐龙是一起死的,死因可能是由火山爆发造成的山体滑坡。鹦鹉嘴龙是一种外形像瞪羚的素食恐龙,也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多的恐龙之一。这暗示这一窝恐龙实际上是一个"托儿所",一头成年恐龙在这里照看小恐龙。  相似文献   

13.
戈壁寻龙记     
<正>每当我们在博物馆里面对高大威武、神采奕奕的恐龙骨架时,我们总会感到震撼,并可能好奇:这么久远的恐龙化石是怎么发现的?又是怎么发掘出来的呢?这些发现的背后都有哪些非同寻常的故事?下面,就请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张玉光老师讲讲最近这次恐龙化石的发掘故事。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等在我国辽西地区约1.6亿年前的沉积地层中发现一件小型恐龙化石,取名“郑氏晓廷龙”。研究发现.郑氏晓廷龙代表着一类与生存于德国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并由此得出一个更加意外的分析结果:始祖鸟不属于鸟类.位于一个不同于鸟类的演化支系上。  相似文献   

15.
恐龙化石     
世界上大部分的恐龙化石都是从地壳的岩层里发现的,中国煤炭博物馆展示的这具禽龙骨骼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惟一在煤层里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1878 年比利时一名叫克得特的煤炭工人在开凿煤层巷道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硬块东西,于是就把这些东西搬到地面上,经过专家的考证,它们是禽龙骨骼化石。科学家用了3 年的时间共从煤层巷道里挖出39 具禽龙骨骼的化石,把保 这只可爱的小恐龙 存比较完整的 11 具,陈 叫窃蛋龙(偷蛋龙),科学家们发 列在比利时的皇家 博 现它的巢中和周围有许多恐龙蛋,这么 物馆。上图…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探索》2011,(9):6-6
基于化石研究结果,科学家最近指出,三角龙是迄今已知最年轻,也是最后的恐龙。样子像犀牛、长着三个长角的三角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这是与白垩纪一第三纪大灭绝事件有关的一个重要时期,一切非鸟类恐龙及其他许多动植物都在这次事件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7.
也许你去过恐龙博物馆,见过高高耸立的完整的恐龙骨架.那么,你知道恐龙骨架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吗?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哪怕简单梳理一下,这一过程也包含多达10个步骤.本文以一只长颈恐龙为例,介绍从发现化石到最终竖立起模型骨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1923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上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个新种类.由于这只恐龙伏在一堆恐龙蛋上,而旁边不远处有一只原角龙,因此发现者认为这只恐龙在偷吃原角龙的蛋,于是将它命名为"窃蛋龙".  相似文献   

19.
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原因研究李奎蔡开基张玉光(成都理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四川广元河西晚侏罗世恐龙动物群是一个以蜥脚类为主,并有虚骨龙、肉食龙、剑龙以及鱼类、龟类、鳄类、蛇颈龙类等的古脊椎动物群。化石保存于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相似文献   

20.
<正>棘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恐龙,长着鳄鱼一样的口鼻部和厚重的爪子。最近,科学家根据发现于摩洛哥的一具不完整的棘龙化石,发现它的足骨扁平,爪子很宽,这显然不适合奔跑捕猎。再根据以往对棘龙化石特征的分析,科学家现在倾向于认定棘龙能够在水中游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棘龙就是已知第一种会游泳的恐龙。棘龙惯于在白垩纪的湖泊、河流边捕猎,它们的胃内物包括鱼和小恐龙的残骸。来自棘龙牙齿的地质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