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浙江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依据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及空间分布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最邻近指数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结果表明: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众多但大多数景区质量一般;浙东北地区的A级旅游景区分布密集程度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A级旅游景区分布态势总体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从市域范围内来看,浙江省各市A级旅游景区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交通条件、地形条件和人口因素的影响较大,建议在未来的景区开发过程中尝试打破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地区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极具潜力的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前沿,乡村旅游资源也逐渐进入游客和学者的视野.为有效保护和开发湖南省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以衡阳市268个乡村旅游资源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总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县域尺度上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南岳区;各县(市、区)之间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差异较大,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公路指向性及河流指向性;优势的旅游资源带动、强有力的旅游政策扶持、便利的景区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是影响衡阳市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A级旅游景区的等级与数量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实力.创建A级旅游品牌,可以增加政府的旅游收入,发挥旅游功能,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可以实现区域的综合发展,展示地方形象,打造当地品牌.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358个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并选择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等探讨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景区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广州、梅州、惠州、韶关、清远、佛山和东莞等城市;②景区呈现中心集聚的不均衡特征,集聚在以珠三角和粤北为中心的纵轴上,粤东粤西分布密度不高;③不同等级的旅游景区分布有较明显差异;④社会经济、人口分布、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4.
张志荣  万田户  袁敏 《江西科学》2020,38(1):130-134
以婺源为研究区域,梳理其旅游民宿发展历程与现状,探索其旅游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婺源中部旅游民宿集中度最高,主要聚集在思溪、李坑及婺源县城,具有"环状分布,多处聚集"的特点,总体上呈现出中心向周边扩张的演变趋势;婺源旅游民宿空间分布主要受自然环境、区位交通、社会发展、景区流量、地域文化5个因素的影响。最后,从政府引导、文化植入、规模经营、强化营销、全域赋能5个视角提出了婺源旅游民宿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功能系统的关键要素,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吸引物.以大别山革命老区119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集聚类型,且均衡程度低;2)旅游景区整体表现出“中部和东部多而稠密、北部和西部少而稀疏”的空间分布密度特征;3)旅游景区空间发展不均衡,冷点区多于热点区,“东西轴热、南北轴冷”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最后,从空间联动视角,结合大别山革命老区城市战略定位、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等因素,构建“两核三廊四圈一环”的区域旅游景区联动发展模式,以期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用ArcGIS 10.1,SPSS 17.0等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平台,对浙江省231个优良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优良景区总体呈现集聚分布,3A级、4A级和5A级景区在省内的分布类型分别为集聚型、集聚型和均匀型;优良景区在浙北、浙东、浙南、浙西4大地理区域的空间分布,呈现"东北热,西南冷"的格局,景区主要分布在杭州、宁波和绍兴,规模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区域范围内,5A级景区的区际分布较为均衡,4A级景区和3A级景区分布相对集中.在探讨景区分布差异的影响机理时,发现其与地区的经济、人口、交通、资源禀赋等因素相关,关联度最大的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是人口数量、交通条件,最后才是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景区分布存在明显的经济、人口导向.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因素分析主要是依托Arc GIS软件,从空间类型、密度、关联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主要有:(1)集聚分布为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2)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核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等三个市/州行政驻地周边,并且其空间分布与该省的交通分布具有明显的一致性;(3)A级旅游景区整体发展状态较为活跃,并且其空间分布模式表现为由点状到带状再到点状;(4)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深受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其数量与人均GDP、人口分布等人文要素的相关性不显著,而交通条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种类繁多.本文对新疆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种类结构分析、所属民族分析、以及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法对非遗分布进行空间分析,包括分别开展点(优秀旅游城市)、线(主要公路、铁路)、点和线综合与140项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的相交分析.研究表明:1)国家级非遗旅游资源种类以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为主;2)从非遗项目的所属民族看,以维吾尔族为主,哈萨克族和蒙古族次之,其他少数民族项目较少;3)从空间上分析,非遗与点、线、及点线综合相交所呈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综合主要集中分布在昌吉市-阜康市-乌鲁木齐市组团区、喀什市相交区、库尔勒市相交区;4)新疆非遗空间的分布特征主要与经济因素、人口分布因素、5A、4A景区分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综合发挥旅游业的产业辐射功能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以全国特色小镇中216个旅游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旅游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类型、空间分布方向和空间格局进行深度剖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推动形成这一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旅游特色小镇总体上呈现空间集聚分布,其中资源依托和特色产业类呈均匀分布,其他4类呈集聚分布;(2)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南—东北”走向,其中资源依托、民俗风情、康养度假等类型与总体走向近似;(3)空间格局呈现以1个高密度集聚区和3个次级集聚区为主,各类差异较大;(4)旅游资源、交通条件、政府支持对旅游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各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旅游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对历史文化类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旅游特色小镇空间结构优化和合理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安徽省546处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为研究样本,运用W函数、经验贝叶斯修正的空间自相关及空间冷热点分析,定量化地分析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空间自相关效应,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其冷热点分布,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加权法,探究旅游密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安徽省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现均匀分布状态,而3A以下景区空间上表现为聚集状态,市域间差异较大;②安徽省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旅游密度呈正的空间自相关性,旅游密度总体上表现为南热北冷的分布特点,与安徽省旅游资源南多北少实情一致;③旅游地区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等因素影响着旅游密度的空间分布,市域间旅游密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河南乡村旅游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有效利用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等定量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和空间分布密度等方面探讨河南省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点的整体空间分布趋于凝聚分布;各地市之间乡村旅游点分布不均衡,空间集聚区有明显的等级特征;市域范围空间分布不均匀,呈多核心带动式发展;空间分异格局受经济发展、人口密度、交通条件、政策因素、资源禀赋以及地形地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河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云南省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运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区位熵等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综合分析了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高等级景区密度指数及数量演化分别分析了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动态演变特征、演变模式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整体上呈现均匀且部分集聚分布的态势;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分布密度呈现阶段性递增,分布密度呈现空间不平衡,由低密度的“面状”向中、高密度的“片状”“点状”“放射状”演化;高等级旅游景区演变模式经历了“散点状”萌发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扩展模式;其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旅游资源稟赋、政策红利、集聚与扩散效应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创建Voronoi多边形图,分别从省域、区域、市域等3个尺度,定量分析广东省339家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省域层面上,全省CV值为115.89%,空间分布类型属集聚型分布,集聚区域为珠三角地区;区域层面上,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均为集聚分布,以珠三角地区的景区分布密度最大;市域层面上,有13个属集聚分布, 7个属随机分布, 1个属均匀分布.其中,广州市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和密度均居广东省首位.对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 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上与人口、经济、交通、水系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中的要素之一,在吸引游客产生旅游动机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基于云南省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采用最邻近系数法、地理集中度指数和区位熵等分析方法综合解析了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特征,利用景区密度分布和不同阶段的景区分布动态变化分析了高等级旅游景区的演变特征、演变模式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云南省高等级旅游景区呈现整体上均匀但部分集聚分布的态势;演变特征呈现数量和分布密度阶段性递增,分布密度呈现空间不平衡,由低密度的"面状"向中、高密度的"片状"、"点状"、"放射状"演化;高等级旅游景区演变模式经历了"散点状"萌发模式、"放射状"发展模式和"凝聚+放射状"扩展模式;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的驱动因素包括旅游资源稟赋、政策红利和推拉效应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密度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结果 (1)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类型是集聚型;(2)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表现为非均衡的集中分布特征;(3)空间分布密度最大的是西安以及周边地区,且在总体上呈现“中部大,两翼小”的分布格局。结论 关中平原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非均衡集聚特征,主要受地形地貌、水系、社会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河南省2007、2012、2017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运用规模分析、优势分析、基尼系数、重心模型、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强度等数理统计方法与Arc GIS可视化技术,对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时空演变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河南省A级景区规模度整体呈上升,优越度呈现先升后降的状况.(2)10年间河南省A级景区空间不均衡现象大大缓解;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重心偏于西北方向,但是空间重心有向东、向南偏移的趋势.(3)A级景区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加强的态势;5A级景区的空间分布由集聚向均匀转变,5A级以下景区则呈现空间集聚加强的趋势,主要集聚于城市周边和旅游价值较高的地区.(4)自然因素起到基础性影响作用,社会经济、交通通达性对景区的空间分布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ArcGIS 10.2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平台,采用集聚度分析、均衡度分析、空间关联特征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保山市110个温泉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58.18%的温泉旅游地分布在腾冲市和隆阳区,其次为龙陵县和昌宁县,施甸县最少;(2)保山市温泉旅游地空间分布整体呈现集聚特征,且集中程度高,但其空间分布不均衡,热点区较少;(3)温泉资源禀赋、坡度、周边旅游景区是保山市温泉旅游地的主要影响因素,交通路网、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拔是保山市温泉旅游地分布的次要影响因素,影响力较弱的是河流.保山市应以腾冲市和隆阳区为核心区域,发挥其辐射和带动能力,形成点—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使温泉旅游地空间布局由集中向均衡方向发展;通过增加温泉旅游地的数量,提升温泉旅游地与周边旅游景区的关联度,加大开发力度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定量分析影响旅游景区发展的因素,是减少无效投资、降低成本、促进旅游业高效发展的重要渠道.文章基于GIS地理信息技术,以云南省2017年A级旅游景区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呈集聚型分布,且均衡性低,集中程度高;②云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密度总体呈现"西北多,东部边缘少,中部多"的分布特征;③云南省旅游景区发展活跃,热点区域数量远多于冷点区域,且冷热点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西南—东北空间特征;④云南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受自然和人文两大因素影响,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河流水系城市分布交通(公路、铁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GDP)人口密度地形起伏(DEM).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市615个休闲旅游点为例,按资源性质与休闲方式将其分为自然游憩类、文化休闲类、康娱游憩类和专项休闲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总体呈主城区密集周边城区稀疏的特点,空间分布上呈显著集聚,4类休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程度差异明显;(2)全市休闲旅游资源整体呈大聚集、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康娱游憩类主要沿传统商圈布局,文化休闲类在空间上分布较为稀疏,自然游憩类总体集聚度不高,专项休闲类具有小聚集、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3)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且各类休闲旅游资源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不同;(4)交通条件、资源禀赋和空间集聚等因素对南京市休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郑汴一体化地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是旅游区域发展的物质依托,其空间结构影响着旅游区域的空间竞争、资源开发等.本文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三种指标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郑汴一体化地区的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旅游景区在空间上符合核心-边缘分布结构,在总体上呈集聚型分布形态,景区空间连通性较好.最后,提出推动区域旅游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景区间交通网络、实现区域景区联动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