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鸳飞蝶舞龙腾跃——历史悠久的潍坊风筝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军 《科技信息》2009,(34):136-137
潍坊风筝历史久远,经历了繁荣、低潮、腾飞的过程,成为今天最负盛名的风筝。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潍坊的召开促进了潍坊的发展,潍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艺术品种繁多,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和流派,成为潍坊的特色工艺品。  相似文献   

2.
王蓉 《科技资讯》2012,(33):183-183
本文通过分析潍坊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潍坊房地产市场的特点,找出潍坊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潍坊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对策,为潍坊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战略依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潍坊市的经济发展,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房地产市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潍坊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矿脉丰富而深厚。继承并发展潍坊文化,阐微彰幽,对潍坊文史工作者来说,既是神圣的责任,也有地近易核之便。  相似文献   

4.
高萍 《潍坊学院学报》2016,(4):77-79,89
潍坊作为历史名城文化悠久淳厚,民俗纯朴率真,民俗文化是潍坊民俗、民风、民情的生动写照,也是体现潍坊综合实力的一扇窗口。时值国际化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潍坊民俗文化如何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协同其他资源走向国际大舞台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人文综合素质以及全面提升潍坊在山东乃至中国的整体地位影响深远。本文从民俗特征与其功能之间的互动理论分析入手,在考查潍坊民俗文化现状的基础之上,通过例证法肯定了民俗文化的现有成绩。重点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民"与"俗"两要素的剖析归纳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潍坊民俗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潍坊地区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石刻在齐鲁地区亦占有重要地位。石刻刻工整理与研究是石刻文献研究的重要一环,目前关于潍坊地区的石刻刻工的整理与研究主要有《石刻考工录》、《石刻刻工研究》、《金元时期石刻刻工补遗》等,在这些石刻刻工整理的成果中,涉及到潍坊地区的石刻刻工,遗漏的刻工较多。笔者依据新近出版的部分潍坊地区的石刻集对潍坊地区的石刻刻工信息进行整理,以进一步完善潍坊地区石刻刻工的搜集与整理。  相似文献   

6.
潍坊的海盐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但潍坊海盐文化旅游开发相对滞后,存在开发起点低,同质化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对潍坊海盐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发掘的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和外来资金参与旅游开发,通过健全顶层设计,开发特色民俗文化景观和精品旅游线路等措施,全方位地保护与开发潍坊海盐文化资源,努力打造中国海盐之都的城市品牌,确保潍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4月15日-16日,全国"莫言与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学术研讨会暨潍坊学院"莫言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潍坊富华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会议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潍坊学院承办,是潍坊学院举办的第二次以莫言研究为专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不仅被山东省社科联确立为"山东社科论坛会议",而且也被潍坊市政府列为2017年潍坊国际风筝会特色分项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4,(1):116-117
<正>潍坊文化在历史上是齐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齐文化的开放性等特点在潍坊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结合是区域文化研究的一种探索和趋势。由任怀国教授所著而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潍坊历史文化遗存概览》便是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传承潍坊文化精神方面的力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潍坊濒海依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才荟萃之地,名人辈出之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潍坊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了建设先进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全面助推潍坊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和进一步完善,亟须摸清潍坊的文化家底。而地方文人著述作为文化的文字表现形式,既是一方文化的高端凝结,也是一方文化最重要的标志,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当地文化发展的脉络。自汉唐迄清末,潍坊的文人学者,以文载  相似文献   

10.
山东潍坊是最早发现盐并开始制盐的区域。古代潍坊的制盐不仅起源早,而且制盐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平。随着潍坊制盐业的发展,盐政机构也开始设置并不断得到完善。本文重点对山东潍坊盐政机构的设置演变、盐税管理以及盐的缉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今天山东盐业研究和环渤海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潍坊学院学报》2015,(5):20-23
潍坊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大得很难概括总结潍坊文化的主要内容,甚至对于潍坊文化特征的提炼也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同时,它也是一个小题目,潍坊文化不过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潍坊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而已。近年来,地域文化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却呈现出趋同的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仍然处于表面水平。因此,潍坊文化研究要有一个根本性改变,要从文化的内涵来进行分析研究,避免以往地域文化研究中所存在的见地域而不见人,以及见文化成果而不见创造文化成果的人的缺陷。或许,这将是研究地域文化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9,(1):75-79
东夷文化具有较高的现代意义与价值,潍坊作为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发展传承的核心区域,具有良好的开发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诠释权旁落、认可度低,文化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面对这种困境,潍坊地区有关部门和学术界应牢牢掌握潍坊东夷文化的诠释权和主导权,加大支持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产品,凝练潍坊的"东夷文化"城市品牌,真正奠定潍坊东夷文化区域研究中心和文化产业发展重镇的地位,助力"文化名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潍坊融入以青岛为中心的城市圈,借助青岛力量实现跨越发展非常重要。潍坊借力青岛,可以撬动未开发的资源和优势、带给更好的生产性服务、形成交通新优势、改善人口和劳动力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为此,建议通过筹建青岛——潍坊海湾城市试验区、建设山东中轴线先行区、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工业倍增计划以及建立青岛潍坊全面合作框架等推进两城合作。  相似文献   

14.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对潍坊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在分析潍坊国际风筝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深度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统计比较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潍坊学院参加2012年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总决赛的成绩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潍坊学院健身健美操比赛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潍坊学院健身健美操比赛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论是潍坊方言中主要人际称谓的“同指异称”与“同称异指”现象。一方面,潍坊方言中祖父母、父母等主要称谓对象,各县市区有着不同的称谓用词;另一方面,潍坊方言中“爷爷”、“爷”等同一个称谓词,各县市区往往又代表着不同的称谓对象。本文就潍坊方言中人际称谓存在的这两方面的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7.
潍坊地处胶东半岛中部,是历史上著名的手工业城市。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潍坊作为历史古州名郡,人才荟萃,英杰辈出,文化名人灿若星辰,生于此或曾活动于此的高层次文化名人有100多人,如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公冶长就出生在安丘市的书院村。加之潍坊民风纯朴、勤劳向上,使得民间艺术得以发展壮大。潍坊的民间艺术主要有风筝、年画、布玩具、泥塑和剪纸等。  相似文献   

18.
潍坊地域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独特性的体现,是地域性最典型的代表.在城建方面,如何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成为潍坊城市景观研究的重点.对潍坊地域文化加以研究和运用,创造出既体现传统又适应当代人审美的城市景观形式,在传承地域特色文化的同时又适应了时代发展方向的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潍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  相似文献   

19.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提高潍坊城市竞争力,把潍坊建设成现代化强市的重要举措.战略定位要变潍坊比较优势为综合竞争优势,通过调整产业布局、产业集群的发展,借鉴周边地区尤其是青岛市的"品牌经济模式"发展之路,把工业强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5,(1):18-20
潍坊民间艺术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创生和发展受历代社会生活及古今多种文化形态、生活习俗的影响,纵向传袭的古代文化基因使潍坊民间艺术具有坚实的根基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横向的交流为其兼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吸收融合,实践创新,实现了潍坊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