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城市作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绿道以其功能复合性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在绿道理论与生态城市内涵契合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踏勘调研、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生态优先,修复城市蓝绿网络""传承文化,彰显城市特色魅力""关注民生,响应美好生活需求""激活经济,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等绿道规划策略.实现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概念及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新区规划设计实践,探讨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城市新区建设中的启示及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Diggs Town社区复兴案例的探讨,发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区交流的新城市主义技术手段;从而研究如何在已经衰败的社区运用新城市主义手段重塑社区感。  相似文献   

4.
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载体,是现代城镇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和发展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通过对吉州工业园区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空间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城市新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推波助澜,导致了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运动和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本文系统地探讨了西方社区宜居性、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所蕴涵的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思想,揭示了关注城市多样性与多元化问题、突显人性化城市设计、重视社会公正问题、重现宜居性社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街区公共空间观的主要价值取向,城市街区公共空间与城市宜居性内在规律的探讨,对于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载体,是现代城镇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功能区和发展主要因素.本文运用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等设计理念,通过对吉州工业园区规划的用地空间布局、空间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分析和探讨,提出构建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城市新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2009年底,成都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发展目标,分三步将成都建设成一个体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国际性城市,这不仅将为全体市民带来更全面的福利,同时也将提升城市的城市功能,扩展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新城市主义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基于对住宅郊区化蔓延的深刻反思而形成的在城市发展、规划和建筑上的思潮,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其影响早已超越了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的范畴。本文将基于新城市主义,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进行思考,提出了成都市在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道的产生正是在人们渴求改善城市绿色空间环境、建立人性化绿色步行通道以及联通城市生态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对城市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参考意义的城市绿道景观规划的具体方案模式设计,为将来城市绿道的具体实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文化视角的城市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文化是该系统的灵魂,城市规划是对该系统未来发展的谋划.当今,城市规划已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理性的综合规划模式",经20世纪中后期的修正与发展成为现今的"渐近主义规划模式、战略规划模式、生态规划模式"等多元化的城市规划模式.但在实践中仍难于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为此提出应将城市文化作为城市规划的统帅,用城市文化主导城市规划的"神"和"形",以创新城市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发展中的生态破坏、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山水城市绿道的诉求,从山水城市理论发展研究出发,剖析山水城市的本质内涵,进而总结出中心城区山水城市绿道构建的影响要素与特征,提出了山水视角下中心城区绿道网构建的策略架构,并以典型的山水城市洛阳市为例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城市主义19世纪下半叶在美国产生,以及在城市的无限蔓延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中发展、成熟的背景,并阐述了新城市主义形成的一套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以及规划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公共安全形势的变化,创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迫在眉睫。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在传统的公共安全管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随着终端设施和城市网络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愈发成熟的运用,社区的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充分利用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政府职能和社会资源,提高社区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极大地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生产安全,从而推进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使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真正深入群众。  相似文献   

13.
王菁菁 《工程与建设》2011,25(5):602-604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良好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人们附近的绿色景观,在这个大背景下,绿道建设随之诞生。文章主要是对中国的城市绿道规划进行分类分析,得出相应的绿道标准节点,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一个参考,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需求,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乡村绿道发展的背景及重要意义,并以自贡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为例,分析了釜溪河乡村绿道规划的机遇、挑战及目标,从3个方面提出了乡村绿道景观规划策略:1生态策略——基于土地敏感性分析的土地适宜性建设格局构建;2产业发展策略——"乡村庄园+产业景观"的开发模式;3景观策略——突出"千年盐道精山水,情归乡愁在釜溪"的山水田园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5.
生态武汉滨江绿道网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迎来了城市大发展的春天之际,提出了“生态武汉”的战略决策,根据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原则,轻轨与滨江景区的结合建设,达到有效链接武汉城市不同景区的作用,从而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使滨江绿道网建设实施的实际意义真正得以体现,促进武汉城市窗口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绿道休闲环境,满足人们游憩需求,通过调研上海3条典型城市绿道,开展使用者问卷调研,建立了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修正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IPA)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使用者年龄分异与绿道休闲环境满意度的关系。研究表明中青年是上海城市绿道活动的主力军。总体使用者对"绿道环境"类指标满意,不满意集中在"绿道设施"、"服务管理"、"安全便捷"类指标,急需改进的指标为洗手间、休憩设施、视线盲区、健身设施。年龄与"休憩设施"、"洗手间"的感知度、"健身设施"、"洗手间"的期望度显著相关,这些相关指标均属于"绿道设施"和"服务管理"类。据此提出根据不同年龄段者的需求提升上海城市绿道休闲环境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郑锜功 《科技资讯》2012,(28):210-210
绿道是一种线性的开放空间,其规划需要体系化的方法。随着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绿道这种符合城市环保建设要求的园林建设,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娱乐生活,推动经济发展。广东省城市绿道的建设基本符合生态旅游需要,若在人文特色上深入探讨,可以打造出个性化绿道,提升城市魅力。  相似文献   

18.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标志的节能、环保型的低碳生态城市,是一种在生态环境综合平衡制约下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本文探讨了义乌生态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从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生态建设、以生态景观为重点的人居生态建设、以生态安全为保障的自然生态建设、以科技与体制创新为理念的文化生态建设、以维护社会公正平等为机制的社会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探讨了以低碳理念指导义乌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今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越来越拥堵的交通,出行越来越不便,建设方便市民休闲轻便出行的道路网的必要性越来越突显。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中山市开展了中心城区绿道工程建设,建成之后大大方便市民休闲轻便出行。在绿道的设计中以市民能否"用起来好用、用起来安全"为设计的思路和目的,本人以中山市中心城区(二期)绿道工程为例。  相似文献   

20.
春燕 《科学管理研究》2019,37(6):156-165
新的全球化环境下创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职能或功能,以往的世界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首尔等纷纷在城市2030年、2050年长远发展战略中提出建设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世界创新城市,显示了世界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以东京为例考察东京全球创新网络节点建设及其战略支撑,为国内创新城市建设及创新城市全球创新网络节点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