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宁夏7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蚋属5亚属13种,其中含4个新种.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地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代表性地区,按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并据此对内蒙古蚋类名表进行更新和作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蚋科3属(原蚋属、后克蚋属和蚋属)22种,其中含5个新种及10个内蒙古新记录种。内蒙古蚋类更新至4属35种。结论:内蒙古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江西省进行蚋相调查,初步摸清代表性地区蚋类区系.方法:选择7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录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科蚋属22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此次未采到的2种,共记载蚋类24种.结论江西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华中区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青海省蚋类进行初步分类区系调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的蚋类区系分布。方法:选择青海省6个不同生境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青海省蚋科3属(畦克蚋属、后克蚋属、蚋属)共20种,其中含9个新种。结论:青海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地方性,反映了古北界区系特征并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性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侯晓晖  杨明  陈汉彬 《贵州科学》2006,24(4):31-33,17
目的:对四川省西北部地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代表该地区的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四川西北部地区5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四川西北部地区蚋属5亚属17种,其中含4个新种和5个四川省新记录种.结论:四川省西北部地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宁夏7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蚋属5亚属13种,其中含4个新种。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贵州蚋类调查研究初报(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春林  温小军 《贵州科学》1999,17(3):231-235
报道自80年代以来,先后对贵州省26个县(市)不同生境的蚋类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记录蚋科Simuliidae蚋属Simulium共38种,包括19个新种,其中含14个待发表新种,分别隶属于绳蚋亚属Gomphostilbia(5种)、门蚋亚属Momtisimulium(1种)、纺蚋亚属Nevermannia(7种)、真蚋亚属Eusimulium(2种)、维蚋亚属Wilhelmia(2种)和蚋亚属Simulium(21种)等6个亚属。制订了贵州省蚋类名录并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甘肃省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甘肃5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3种,其中含有4个新种.结论:甘肃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古北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自治区吸血蚋类分类研究(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广西6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8种,其中含有3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此次未采到的4种,广西共记载蚋类22种。结论:广西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徐旭  杨明  陈汉彬 《贵州科学》2012,30(4):25-28
对内蒙古2属4亚属7蚋种rDNA-ITS1长度及序列变异进行分析。陆氏后克蚋和长鞭纺蚋的ITS1长340nt左右,宽跗副布蚋、辽宁蚋、内蒙蚋、纳克蚋和红头厌蚋的ITS1长约100nt。陆氏后克蚋的ITS1长度,可作为将后克蚋属归为蚋族的一个佐证。宽跗副布蚋的ITS1序列与近来LaRue等提出的蚋类ITS1存在由8个短保守区构成的39nt核心的这一结论仅部分相符,提示该结论的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生境的虻类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摸清该地区虻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孳生环境,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制作标本和鉴定虻种,并对我院馆藏标本进行整理,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录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虻科3属12种,分别隶属于斑虻属(2种)、黄虻属(1种)和虻属(9种)。结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具有较好的虻类孳生和血源条件,具有虻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该地区优势种是华广虻。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蚋类名录并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记载贵州蚋科名录。截至2002年12月止,计有1属6亚属30种。其中含以贵州为模式产地的18种。并记述雷公山蚋属绳蚋亚属1新种,以产地命名为贵州绳蚋S.(G.)guizhouense Chen,Zhang and Yang。新种蛹具8条呼吸丝成对排列,近似印度的S.(G.)darjeelingense Datta,1973。但后者的足色及雄虫的生殖肢端节、生殖腹板和中骨与本种迥异。此外,蛹后腹节无端钩也可资鉴别。  相似文献   

13.
《贵州科学》2003,21(2)
记载贵州蚋科名录,截至2002年12月止,计有1属6亚属30种.其中含以贵州为模式产地的18种.并记述雷公山蚋属绳蚋亚属1新种,以产地命名为贵州绳蚋S.(G.)guizhouenseChen,Zhang and Yang.新种蛹具8条呼吸丝成对排列,近似印度的S.(G.)darjeelingense Datta,1973.但后者的足色及雄虫的生殖肢端节、生殖腹板和中骨与本种迥异.此外,蛹后腹节无端钩也可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