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了Cu^+,Eu^2+共激活的Ca1-nSrnS的发光性质,基质组分Ca/Sr摩尔比与荧光性质的关系,Cu^+和Eu^2+在纯CaS基质中的发射光谱分别位于430nm及630nm附近,随着基质中Sr含量的增加,红、蓝发射带都向绿区移动;当基质为纯SrS时,红、蓝发射带复合为一个主峰在517nm、半宽度为80nm的带谱,实验结果表明:Ca1-nSrnS:Cu^2+,Eu^2+是一种红、蓝发射峰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掺杂Tb3+离子的La3WO4Cl3荧光体.测定其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探讨La3WO6Cl3ITb3+荧光体的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Tb3 掺杂比例的莫来石发光材料,经XRD结构分析表明,材料为Al6-xTbxSi2O13固溶体(x=0.02~0.12),随着Tb3 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晶格有膨胀的趋势,通过材料的激发和发射光谱研究,确定了材料的最佳组成。  相似文献   

4.
5.
BaO-La2O3-B2O3 玻璃中Eu2+ 和Eu3+的共激活发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2BaO.(1-x)La2O3.9B2O3.xEu2O3(BLBE)体系的玻璃化温度在1025℃附近,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BLBE体系中存在着Eu^2 和Eu^3 两种价态离子,316,360,379,393,413,462和512nm锐线激发峰和592,616,650和750nm红区射峰分别对应Eu^3 离子的f-f激发跃迁和^5D0-7FJ(J=1,2,3,4)跃迁发射,430nm和532nm宽带激发峰和蓝区发射分别对应Eu^2 离子的5d-4f激发跃迁和发射,引入Gd^3 离子友爱明显改善玻璃的红蓝光发射比,表明在BLBEG体系中存在着Gd^3 →Eu^2 →Eu^3 能量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6.
低温水浴法制备不同掺杂浓度(摩尔百分比1%~7%)的ZnS:Eu纳米颗粒.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物相分析,通过吸收和光致发光光谱对其进行了发光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立方相的ZnS:Eu,Eu3+占据了晶格的非对称反演中心,红光发射来源于Eu3+的5 D0→7 F2的跃迁.掺杂量为6%、热处...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以Eu~(3+)和Bi~(3+)离子为掺杂剂,以Li_(0.3)Me_(0.4)Al_(0.3)SiO_3为基质(Me=Mg,Ca,Sr,Ba),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含不同碱土金属,不同掺杂种类的硅铝酸盐系列发光体.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Bi~(3+)对Eu~(3+)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促进了Eu~(3+)的特征发光.基质中不同的碱土金属离子对Bi~(3+)和Eu~(3+)的发光特性和Bi~(3+)对Eu~(3+)的敏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当Me=Sr时,激发Bi~(3+)所得到的Eu~(3+)发光以612nm红光为主,并且相对强度较高.在相同激发条件下(395nm),Li_(0.3)BaAl_(0.3)SiO_3:Eu的发射强度是Y(V,P)O_4:Eu~(3+)的2倍.这表明Li_(0.3)BaAl_(0.3)SiO_3是很适合于Eu~(3+)激活的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8.
9.
CaS:Eu^2+的性质与合成方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和微波辐射法合成了CaS:Eu^2 .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荧光光谱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用微波辐射法制得的样品粒度小,粒径分布窄,发光强度高.  相似文献   

10.
用高温高压方法合成了Sr(Eu,Bi)SiO3,Sr(Eu,Bi)2SiO4。研究了高压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的影响。与用溶脑-凝胶法和常压高温法合成的产品相比较,常压制备的Sr(Eu,Bi)SiO3为六角结构,而在2.34-4.10GPa的合成压力下,未发现其结构相变。高压能显地改就样品的发光特性。其发光强度和相对量子发光效率降低,半宽明显增加,且伴有红移发生。发光强度的改变是压致晶场的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新型Er3+掺杂的Bi2O3-TiO2-B2O3系玻璃,分析比较了BiTB系列玻璃中TiO2和Bi2O3含量变化对光谱参数及热稳定性的影响.计算出了玻璃的J-O强度系数Ωλ(λ=2,4,6),并应用McCumber理论计算了掺铒铋酸盐玻璃在1.53 μm处的受激发射截面.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对氨基苯磺酸为掺杂剂合成聚苯胺,解析了不同氧化剂用量下样品的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结果表明,样品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DMSO、THF和DMF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3.
(Li,Ca,Gd)SiO3:Eu,Bi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找新的发光体基质材料,用高温固相反应首次合成了(Li,Ca,Gd)SiO_3:Eu,Bi系列发光体.通过室温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测试,研究了基质中Gd~(3 )对Eu~(3 )、Bi~(3 )的发光行为和Bi~(3 )对Eu~(3 )敏化作用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基质组成和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Eu~(3 )发光的~5D_0—~7F_2与~5D_0—~7F_1的发射强度比值和Bi~(3 )对Eu~(3 )的敏化效果都随基质组成的变化呈现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以GeO2为基础的6个Er^3 与Yb^3 共掺杂样品,并测试了它们在858nm半导体激光和930nm二极管激光激发下的荧光谱,测量发现,930nm二极管激光激发下各样品的荧光强度较之858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的荧光强度普遍要强,且Ge4,Ge5两样品较之其余四个样品在两种光源的激发下的绿光段的荧光强度要强的多,且用肉眼在白天即可见很强的 绿光。简单分析了它们的上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5.
Tm^3+掺杂3CdO·Al2O3·3SiO2玻璃的合成及光谱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成了Tm^3+掺杂的3CdO·Al2O3·3SiO2玻璃,对其吸收光谱、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并根据Judd-Ofelt理论计算了该玻璃中Tm^3+离子的辐射跃迁几率、荧光分支比和积分发射截面等光谱参数。  相似文献   

16.
在空气中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方法合成的R2O-La2O3-B2O3-Eu2O3-Gd2O3(RLBEG,R=Li,Na,K)玻璃,在紫外光(λex=393nm)激发下发射蓝光和红光,在绿色光(λex=532nm)激发下发射红光。蓝色区的宽带发射是Eu^2 离子的5d-4f跃迁发射;红色区的窄发射是Eu^3 离子的^5D0→^7FJ(J=1,2,3,4)跃迁发射。碱金属离子对玻璃中的Eu^3 /Eu^2 离子的比例有很大影响。选择不同的碱金属离子可以调节玻璃蓝色光和红色光的相对发射强度。NaLBEG玻璃的发光性质可用于转换太阳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空气中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aO-La2O3-B2O3-Eu2O3-Sm2O3,CaO-La2O3-B2O3-Eu2O3-Tb2O7玻璃,发现Sm^3 ,Tb^3 离子能敏化玻璃体系中Eu^3 和Eu^2 的发光。Sm^3 →Eu^3 和Sm^3 →Eu^2 离子间的能量传递过程是声子支助的共振转移;Tb^3 的敏化作用是Tb^3 离子和Eu^3 离子之间存在着电子的传递。通过调节Sm^3 ,Tb^3 和Eu^3 的掺杂浓度,可以提高CaO-La2O3-B2O3-Eu2O3玻璃体系的红/蓝光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18.
4,6-二乙酰基-2,5-二甲基间苯二酚铕配合物和协同配体(1,10-邻二氮杂菲、2,2'-联吡啶或2,2'-联吡啶N,N'-二氧化物)在二氧化硅基体中通过两步凝胶反应实现了原位合成.在二氧化硅凝胶中配合物的形成可以通过电致发光光谱来证明.含有原位合成的这种铕配合物的二氧化硅凝胶显示出有铕离子发射谱带特性.结果表明有两种方法可以加强铕离子(Ⅲ)的放射强度:(i) 在二氧化硅基体中合成这种复合物;(ii) 合成的铕配合物中应含有能有效转移能量到Eu(Ⅲ)的协同配体.  相似文献   

19.
Dy^3+和Tb^3+离子掺杂的稀土硼酸盐玻璃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Dy^3+,Tb^3+掺杂的稀土硼酸盐玻璃,测试基质玻璃的透过率光谱及Dy^3+、Tb^3+单掺和双掺玻璃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观察并分析该体系中Dy^3+发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系列以2-芳基-5-(α -吡啶基)-1,3,4-噁二唑为中性配体的铕配合物,并对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 铕配合物在290~350 nm都有强烈的紫外吸收,且在紫外光的激发下都能产生铕离子的特征光谱(613 nm);(2) 配合物薄膜的荧光激发光谱与配合物溶液的激发光谱相比,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光谱蓝移了60 nm左右,但均为铕离子的特征光谱.以铕配合物为客体,以高分子材料聚乙烯基咔唑(PVK)为主体,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亮度为15 cd/m2,在器件结构相同的条件下,配体结构对发光性能有较大的影响:Eu(DBM)3MeO-OXD和 Eu(DBM)3F-OXD相比,前者的光致发光强度比后者强,其电致发光的最大亮度却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中性配体进行结构修饰,可以达到优化铕配合物的发光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