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蛇年说蛇     
胡龙成 《科技潮》2001,(2):74-77
生活中所说的"小龙"、"长虫"指的是蛇.在现存的生物物种里,蛇是资格比较古老的一种动物,它们的祖先早在白垩纪初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细细算来,蛇子蛇孙们已经在地球上度过了1亿2千多万个春秋.1亿2千多万年的沧桑变迁,不知有多少物种被淘汰出局,蛇之所以没有步恐龙、剑齿象等古生物的后尘,是因为它们有一套独特的生理构造和高度适应环境的本领.  相似文献   

2.
与蛇共舞     
~~与蛇共舞  相似文献   

3.
蛇年话蛇     
李瑞端 《大自然》1989,(2):41-43
按照我国农历,今年是"蛇年".然而蛇在人的心目中似乎并非美好的象征,人们对蛇的态度也不怎么亲善,许多人,其尤是妇女、儿童,都很怕蛇,一提到蛇,他们就毛骨悚然,甚至在"十二生肖"中,也不取其正名,而以"小龙"代之.这主要是因为蛇的长相特别:它那阴森凝视的目光、古怪的花纹、细长而分叉的舌头、没有四肢而能行动自如的神奇动力,以及少数毒蛇干下的害人的恶劣行径,给人留下了种种坏印象.与此相反,由于文化和宗教  相似文献   

4.
蛇年谈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大自然》杂志的罗娅萍编辑邀我写稿,在蛇年谈谈关于蛇的故事。考虑到目前我国部分人吃蛇成风,导致蛇类大量被捕杀,严重影响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带来当前的和长远的危害,因而撰写此文。希望人们增加对蛇的了解,不吃蛇,保护蛇。蛇的来龙去脉爬行动物中蜥蜴类和蛇类各约有3000种。一般认为蛇类是白垩纪早期某类蜥蜴由于长期适应穴居生活、身体变细长、四肢退化消失而形成的,因而是高度特化的蜥蜴类,也是爬行  相似文献   

5.
蛇年说蛇     
生活中所说的“小龙”、“长虫”指的是蛇。在现存的生物物种里,蛇是资格比较古老的一种动物,它们的祖先早在白垩纪初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细细算来,蛇子蛇孙们已经在地球上度过了1亿2千多万个春秋。1亿2千多万年的沧桑变迁,不知有多少物种被淘汰出局,蛇之所以没有步恐龙、剑齿象等古生物的后尘,是因为它们有一套独特的生理构造和高度适应环境的本领。在生物分类学上,蛇属于爬行纲、蛇目。它的身体细长,脊椎骨的数目可达141~435枚,身体外表被有角质鳞,四肢退化,只有肋骨,没有胸骨。蛇那呈筒状的身体由颈到肛门,在脊椎骨两侧都长有末端可以自由活动的肋骨,肋骨的腹端支持腹鳞。蛇借助脊柱的左右弯曲和皮下肌肉的作用,使肋骨依次移  相似文献   

6.
蛇年说蛇     
生活中所说的“小龙“、“长虫“指的是蛇.在现存的生物物种里,蛇是资格比较古老的一种动物,它们的祖先早在白垩纪初期,就登上了历史舞台.细细算来,蛇子蛇孙们已经在地球上度过了1亿2千多万个春秋.1亿2千多万年的沧桑变迁,不知有多少物种被淘汰出局,蛇之所以没有步恐龙、剑齿象等古生物的后尘,是因为它们有一套独特的生理构造和高度适应环境的本领.……  相似文献   

7.
2000年11月17日,浙江省景宁一中生物馆收到一只被高压线烧伤了脚趾、不能飞行的珍贵稀有的猛禽——蛇雕,这是渤海镇大顺乡牛背村一农民在山上劳动时发现的。为拯救这只生灵,他将其带回家中饲养了半个多月。同时,他又让人专程去景宁一中,联系将这只蛇雕送到该校生物馆。目前,景宁一中的生物教师正在对其进行饲养和观察。蛇雕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也是浙江省的鸟类新记录。蛇雕成鸟头顶羽冠黑色,羽基白色;上体覆羽暗褐,边缘较淡;小翼羽、小覆羽及尾上覆羽先端缀白点,尾羽边缘白,并疏杂狭窄的白色横斑。尾羽主体为黑色,羽基暗褐,中部横贯一道宽阔的  相似文献   

8.
蛇是生活中比较常见、却又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一种动物。它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诸如语言、文字、绘画、建筑、哲学、政治、宗教等,几乎在任何社会文化艺术领域都有所体现。在我国的考古研究中,与蛇有关的文物屡有发现,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仅就造型艺术来说,无论是陶  相似文献   

9.
蛇年谈蛇趣     
不可思议的蛇“偷”蛋古时有个“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寓言故事,小小的一条蛇能吞得下大象吗?当然不能。这故事只是将那种贪心十足的人比作蛇进行讽刺而已。但蛇却确实能吞下比自己头部和身体大数倍的食物,而且蛇类的吞食过程往往是“囫囵吞枣”似地吞下整个食物。这是因为蛇的嘴巴和身体有一套特殊的构造,它的上、下颌关节是由韧带相互联系的,既可以使上、下颌关节分开,以利粗大的食物经过,又可  相似文献   

10.
救治蛇雕     
今年2月7日,武汉市东湖鸟语林野生鸟类救护站收治了一只因在迁徙过程中遭遇寒潮,加之体内有伤而受困于东湖落雁风景区的蛇雕。这只蛇雕体重5公斤多,翼展长1.5米,是一只未成年的幼雕。救护站的兽医在救治时发现它腿部有外伤,而且由于受寒饥饿,消化道出血,体温已降低到37℃,生命处于危险状态。于是救护站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将蛇雕放入专设的空调救治室,并请来武汉动物园兽医院院长付克领给它诊断治疗。经过1个多月的精心救治和喂养,  相似文献   

11.
一身技艺走江湖从我们的老祖先第一次登上地球舞台算起,我们蛇类已经存活了上亿年了。能在险恶无比的江湖上行走这么久,没点儿独门技艺那是万万不行的。  相似文献   

12.
4月6日,福银高速公路江西临川东馆路段,一只受伤的蛇雕突然撞上一辆奔驰的汽车,受伤倒地。后经南城县热心市民救助,抚州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精心呵护,受伤的蛇雕得以康复并被重新放回大自然。蛇雕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我国古人称之为"鸩"。  相似文献   

13.
4月6日,福银高速公路江西临川东馆路段,一只受伤的蛇雕突然撞上一辆奔驰的汽车,受伤倒地.  相似文献   

14.
蛇与护蛇     
曹虎 《大自然》2013,(1):18-20
蛇生活隐蔽,样子比较特别,因而大多数人对蛇了解不多,只知道有些蛇有毒、有些蛇无毒。人们遇到蛇时也绝无喜爱或亲近之举,往往是要么敬而远之,要么一棍子将其打死。其实,蛇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当爱蛇、护蛇。多种多样的蛇蛇是脊椎动物门爬行纲有鳞亚纲蛇目动物的统  相似文献   

15.
与狮共舞     
今年54岁的汤尼·费兹卓汉以野生动物保护人自居,坦桑尼亚北部莫克玛赞自然保护区是他守护的领地,跟他居住在一起的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在许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今天,能够远离现代文明,忍受丛林生活的寂寞和艰辛的动物守护人也越来越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汤尼·费兹卓汉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与海共舞     
做海员多少年,走过比斯开,闯过好望角,可以说是从风口浪尖上过来的,但最让我惊心动魄的却是那次“与海共舞”。那是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港,当时我轮正在马尼拉港外抛锚等待卸货,台风“温诺娜”(Winona)却从西北太平洋直逼菲律宾而来,为安全起见,我轮立即着手准备防台风。一天后,台  相似文献   

17.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无论行走在哪里,只要是目光触及绿色,人们的精神都会为之一振,生命的强音便随之在心灵底处弹响。 据资料显示,中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不仅是绿色食品,伴随高科技的发展,有关绿色的名目也在逐渐增多,比如绿色电力、绿色包装,甚至于绿色网吧…… 随着人们对环境与资源的关注,绿色电力的发展已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丹麦,仅风电已占其发电业的13%,而在中国,风电的比例尚不到1%,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所提供的总电量也仅占5.8%。 山东省的绿色食品基地规范化建设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目前全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已发展到149个,基地面积350万亩,确保了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今年9月16日至18日,山东省政府在青岛市召开生态省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一届绿色产业国际博览会。本届“绿博会”以“生态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目的在于发挥“以绿招商、以绿融资、以绿  相似文献   

18.
刘立才 《大自然》2012,(4):54-57
每年隆冬时节,在大连市金州西海近岸封冻的冰面及上空,常可看到一种体形健硕、性情威猛的大鸟。它们有时在蓝天上翱翔、盘旋、俯冲,有时在冰面上悠闲地漫步、起舞、嬉戏,有时杀气腾腾地驱赶、追捕海鸥……这些威猛的大鸟就是被誉为空中巨无霸的大型猛禽——白尾海雕,现为我国一级珍稀保护动物,它们身姿矫健,野性十足,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19.
蛇与乌龟     
正一群小乌龟正在沙滩上晒太阳,一条毒蛇吐着鲜红的蛇信子,发出咝咝的声响,快速朝它们爬过来。一只小乌龟发现了,赶紧向同伴们发出警报,大家立即四散逃跑。有一只小乌龟却满不在乎,照样趴在那里晒太阳。这还不算,它还嘲笑同伴们都是胆小鬼,居然被一条毒蛇吓破了胆。现在,偌大的沙滩上只剩下一只小乌  相似文献   

20.
温泉蛇是我国青藏高原的特有种.它们是目前仅知可以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唯一两种蛇之一,作者在恩师刘承钊院士的组织下,于1973年去西藏考察两栖爬行动物,曾到当雄羊八井采集和观察过温泉蛇,是我国学者观察研究温泉蛇的第一批人员.本世纪以来,虽然我又有机会组织去西藏考察,但年事已高,被同志们劝阻.幸此期我的中青年间事朋友们和研究生们先后有多人去西藏或四川理塘考察,我得以继续关注温泉蛇的研究进展.应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冯今朝院长之嘱,撰写此文,供有志于在青藏高原研究动物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