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3G、4G时代的到来以及5G技术的研究对图书馆的发展影响很大。探讨了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相似文献   

2.
日前,科技部高新司工业处处长强小哲透露,我国“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正在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以期能在第四代通信技术(BEYOND 3G或称4G)上取得重大突破,争取为下一个十年订立出新的世界标准。据悉,无线通信的标准大约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往前推进,目前全球最新的标准是正在研发的3G。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广电5G无线通信模型多为单结构,对于信息的处理速度较慢,引起平台上传速度损失比增加,因而提出对SA组网模式下广电5G无线通信技术的探究.根据实际的通信需求及标准,进行基础通信数据整理,设定5G无线通信频谱,在此基础上,将SA组网+MIMO-OFDM通信单元整合调配,设定多层级的SA组网5G无线通信模型,提升整体的信息处理速度,采用SA组网自组织修正实现5G通信.测试结果表明:经过相同次数的通信传输,最终SA组网5G无线通信测试组得出的上传速率损失比例较好地控制在了45%以下,表明该方法的通信效果较好,速度较快,实际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无线通信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遇到了很多技术上的阻碍,目前我国正逐渐进入3G时代,无线通信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各自特点,并对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速率、强稳定性的通信技术是保障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有效和可靠的基础,近些年无线通信技术凭借组网灵活、成本低廉、运维简单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在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组成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着重分析了ZigBee、WiFi、4G/5G、LoRa和NB-IoT 5种典型无线通信技术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目前无线通信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技术在结构监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软件无线电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无线通信的体系结构,是继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后,无线通信领域的又一突破性新技术,本文从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其功能结构、关键技术、主要特点及在3G、4G通信系统中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面向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中,CDMA1X可以说是技术最成熟、商用化最快的;从技术上讲,CDMA1X是迄今为止吞吐率最高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从实际应用上讲,从2G向3G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的移动终端可以在2G与3G的网络间无缝漫游;CDMA1X系统可以提供相当于每六秒钟传送100张A4大小页面所含数据的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8.
移动设备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普及,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世界范围内商用移动通信技术已经进入4G(the Fourth Generation)移动通信时代。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加载模块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的软件,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协议的一种开放体系结构及技术。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手持无线通信设备部署软件无线电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在现有数字信号处理结构研究上的映射方法,验证利用现有处理器结构实施软件无线电的可行性;另一个方向是针对软件无线电研究新型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  相似文献   

9.
<正>自国际电信联盟(ITU)于2015年6月1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国际移动通信2020标准"(IMT-2020)以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标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超乎寻常的广泛关注,而这种关注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时代从未出现过的。本文旨  相似文献   

10.
高雅娇 《科技信息》2013,(20):280-280
<正>无线通信技术是以无线电波为介质的通信技术,它的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远远超出了有线通信技术。其中卫星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3G无线图传、无线电测遥等无线通信技术都已在指挥应急系统中广泛深入的应用,下面就无线通信技术在指挥应急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一、卫星通信卫星通信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传输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容量大、方便架设和接收等优势,可为平时应急服务社会提供通信保障,目前大多数频段的卫星通信系统都有较强的灵活性、可靠性、使用方便等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复杂,各种灾害及突发事件频发(如水灾、雪灾、地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主打“高速率、低时延、永远在线”的4G时代拉开帷幕.4G网络使用的TD-LTE技术和产业链也正逐步迈向成熟,具备了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是,无论从技术层面、产业格局抑或用户体验来看.TD-LTE的持续发展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将TD-LTE尽快转化成商业机遇、提升其影响力和普及率,从而占据产业制高点成为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早在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中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就被认定为第四代无线通信网络国际标准.至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家运营商发放4G牌照,标志着中国的4G时代正式开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代3G/4G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室内无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室内无线通信网络设备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迫在眉睫.为了实现无线通信布局设备数据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解决各个公司之间设备表示的巨大差异,通过研究无线通信网络设备的属性特征,提出基于XML格式的设备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对设备属性进行合理的分类,并满足了跨平...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4,(9):72
正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龙旗控股集团(新加坡股票代码:LONGCHEER)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手机(android平台)、4G(TD-LTE,FDD-LTE,WIMAX)技术通信设备的研究。公司注册资本400万美金,2012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所属的龙旗控股集团创建于2002年7月,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无线通讯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手机设计供应商之一,专业从事手机设计、手机整机业务、无线通信、数据产品、无线宽带技术、无线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届世博会,均以展示引领全球科技发展方向的前沿技术和体验著称,本次上海世博会亦是如此——作为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的TD-LTE,成为"科技世博"的一大亮点。随着全球首个TD-LTE演示网在上海世博园区正式开通,标志着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无线通信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中国竞争新一代4G标准增添了重要砝码。其中,上海贝尔作为TD-LTE三家设备供应商之一,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析3G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开始飞速地向第三代冲刺,3G的发展方兴未艾,介绍了3G的概况和标准,参照全球3G的发展现状分析了3G必须面对的五个问题:(1)移动视频;(2)文化冲突;(3)无缝漫游;(4)互操作性;(5)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6.
李所 《科技信息》2008,(32):63-63
3G是21世纪无线通信网络的主要技术,3G手机随之诞生,它的发展从无到有,并且还要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3G手机的发展做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电信产业带来技术变革的机遇.分析了目前下一代电信技术发展的现状;从3G阶段过渡至4G阶段的技术差异及其关键技术入手,阐述了在未来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特殊通信方式的卫星通信所扮演的角色和需要做出的技术改进.通过分析B3G/4G关键技术和系统要求,描述了基于全IP系统中卫星通信的未来目标和演进方向.卫星通信网与多种地面业务传输网的相互连通.将成为地面业务传输网不可缺少的补充和延伸,并与地面通信网一起联合组成全球无缝覆盖的一体化式通信网.而卫星通信技术与其他传统技术或3G/4G技术相互融合将成为卫星通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通信演变,从烽火报警到书信往来,从电报传书到电话交流……一步一个脚印的拓展,让我们的联系方式愈发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尤其在这个3G、4G全面开花的时代,无线通信技术更是以不可阻挡之势,强烈冲击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为人际交流与沟通,带来前所未有的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19.
谁将驾驭4G?     
4G的出现,是无线通信技术宽带移动化、移动宽带化的必然结果.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宽带政策中指出,每投资宽带1美元,将带给全社会十倍的报酬;欧盟也指出,宽带产业上的投资,将提高制造业5%竞争优势和回报率,提高服务业水平至少10%,并贡献欧盟GDP0.71%.作为宽带产业的支撑技术,4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20.
张雪冬 《科技信息》2011,(1):I0090-I0090
3G是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数据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等特点。基于VPDN平台的3G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远程多种数据信息的传输。在应急气象服务中具有广泛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