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与俄罗斯近年来针对不同对象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恐战争。1999年10月,俄罗斯开始第二次车臣战争,意在铲除车臣非法武装,巩固俄罗斯的领土完整。2001年10月,美国为报复9.11恐怖袭击,发动了针对藏身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及其头世界知识2003年第17期目拉登和塔利班及其首领奥马尔的反恐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比较美俄两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可以看出,同样是反恐战,除类似之处外,更有两者间的差异。“貌似”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  相似文献   

2.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由于此前无法突破你们的安全措施,对美国发动类似(伦敦)袭击的行动一度推迟。我们正在加紧筹划这些袭击行动,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很短时间内你们就能在家中见到袭击的消息。”——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月19日播出的一盘录音带中,恐怖大亨本·拉登威胁美国民众说。“拉登并非住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条件艰苦的山洞里,而是住在条件优越的秘密公寓中;拉登是个电视迷,尤其喜欢看CN N(美国有线电视网)王牌主持人拉里·金主持的新闻访谈,是拉里·金的忠实‘粉丝’。”——半岛电视台于1月19日播放恐怖大亨本·拉登最新讲话录音带后,一…  相似文献   

3.
外刊要论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人权Peter Weiss,John Burroughs(分别为纽约核政策律师委员会会长和执行主任)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人类生存权、和平权,以及其他政治和社会经济权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自二战后一直存在,但9.11之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到其他国家,已成为某些国家公然发动战争的理由,防止这些武器落到类似“基地”组织手里,正推动着全球反恐行动的展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消除是个政治意愿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和执行有关决议。持  相似文献   

4.
1 萨达姆是一个罪恶的统治者,他压迫、折磨并且谋杀自己的人民。推翻他是解放之举。2 会促进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产生一些对以色列和美国友好的民主新政权。3 可以削弱恐怖分子所构成的威胁,并且恫吓其他可能想要与恐怖分子合作的政权。4 如果不把萨达姆赶下台,伊拉克有朝一日会用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讹诈美国,或者将这些武器转交给“基地”组织,“基地”组织转而袭击美国。  相似文献   

5.
美国铁了心要把萨达姆撵下台,并不断放出狠话,其中尤以副总统切尼的讲话最为严厉,切尼称:如果美国不抢先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这将是“对美国的致命威胁”。那么,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合国为此专门成立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  相似文献   

6.
时机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美国大选之后、总统就职之前的1月12日,白宫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组已经结束使命,在美国发动伊战前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此一来,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大理据——萨达姆政权支持恐怖组织、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已被美国自己否定。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布什仍宣称他对发动伊战“不感到遗憾”。除了部分国会议员发出质疑之外,美国国内似乎也没多少人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多数美国人对布什第二任期抱有期待。研究美国的学者常对美国怀有“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结。美国国内…  相似文献   

7.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们一直在利用拉登使用电话的机会对他进行追踪,但这个秘密却被媒体给泄露了出去,结果你们猜怎么着?萨达姆—拉登很快改变了他的行动方式,他开始变化通信的手段。”——美国总统布什最近两年总是被他的批评者嘲讽公开演讲中口误频频,2005年12月19日在其为窃听事件进行辩护的演讲中又将本·拉登说成了萨达姆!“她想说什么……?我没听清问题,对不起。请你再说一遍。我没听到,真的。”“哦,我欣赏你的问题……‘萨达姆·侯赛因是一个威胁,是美国公敌。他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世界都这么认为……除掉萨达姆使…  相似文献   

8.
“基地”组织已不是一个完全由拉登一人严密操控的恐怖组织,而更多地成为各地极端势力精神意义上的“北极星”。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3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病逝,终年84岁。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她的外交生涯几乎一直与战争和冲突相伴,因而充满争议。她是鼓吹以武力“捍卫民主价值观”的美国“鹰派”,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力主对南联盟发动轰炸、支持就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伊拉克实施制裁和战争等。她甚至还公开宣称,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记者探访"基地"组织活动地区并记录下真实感受只要稍加梳理,我们就会从碎片化的历史中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事。恐怖袭击、本·拉登、"基地"组织、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现代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世界的贫困化和边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强力向伊斯兰世界植入他们的价值观和民主模式……沿着此一线索由浅入深审视拉登所代表的当代伊斯兰恐怖主义和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我们会发现,美国打了十几年的全球反恐战争不过是对拉登个人的战争,至多还包括对"基地"组织的战争,而支撑拉登及"基地"组织崛起和壮大的因素基本未被触及。所以,拉登的死,顶多只能代表奥巴马政府和美国民主党的暂时胜利,而对整个反恐战争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目前尚难预料。  相似文献   

11.
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由于“最后外交努力失败,北约决定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袭。”24日当地时间晚8时许,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决断力量”行动的首次空中打击。截至4月3日,北约已发动大规模空袭11次,空袭范围已扩展到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民用设施。25日南联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南非对安哥拉发动了一次新的大规模军事入侵,其前锋已深入安哥拉南部地区。最近南非沿安哥拉边境又集结军队三万,准备进一步扩大事态。南非此次入侵安哥拉,是在有关各方磋商和平解决纳米比亚独立问题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发动的。据报刊的分析和南非的自供,其意图有三:一是企图最大限度地打击和削弱西南非洲人民组织(简称人组)在安境内的武装力量,“消灭其指挥基地”,以军事优势捞取将来在谈判桌上更多的好处;二是通过越境“穷追行动”打击安哥拉,进而“软化”南部非洲前线国家在解决纳独立问题上所持的坚定立场;三是意欲把南非的“安全疆界”往北推进至安哥拉南部库内内河地区。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14日发表声明说,"基地"组织高级头目、本·拉登之子哈姆扎·本·拉登已在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发动的一次反恐行动中被击毙。但他未透露哈姆扎被击毙的具体日期和地点。2011年5月,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特种部队打死。"基地"现任头目为扎瓦希里。曾有媒体报道,本·拉登生前有意培养哈姆扎接替他的位置。哈姆扎于2015年8月正式加入"基地"组织,曾号令该组织追随者在西方国家的首  相似文献   

14.
发布行政命令,制定新的法律;联络有关国家,联合国通过1373号决议;处境艰难的美国开辟——美国司法和情报机构10月2日对一则报告进行调查。报告说在9.11前两天,三名涉嫌的劫机犯阿塔、马尔万和瓦德利,每人电汇5000美元给一名在阿联酋的沙特阿拉伯人,此人收到钱以后就迅速前往巴基斯坦了。美国司法部指出,这笔钱显然是准备9.11袭击剩下的经费。同日,布什总统说,追踪恐怖分子活动经费的调查人员成功地“冻结了卡伊达(即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在美国的至少30个账户,以及20个海外账户。”  相似文献   

15.
标签新闻     
新事新言“布什内阁之所以对他们所掌握的情报进行撒谎,是因为美国人民难以接受伊拉克战争的实质。于是,切尼就摆出一副担心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的姿态。至于与基地组织的联系,那完全就是胡扯。”———美国学者爱德华·路特维克道出了布什政府为什么要在伊拉克情报问题上作“手脚”。“克里在外交问题上将有强烈的个人兴趣,而不像布什……布什甚至连报纸都不看。”———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中心常务主任威廉·德罗兹迪亚克对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两位“劲敌”发表的观点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根本的不同:克里注…  相似文献   

16.
4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美国武装部队将成立一个新的指挥机构———北方司令部,主要负责美国本土安全,同时负责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部分地区的防务。五角大楼将指派一位四星上将出任北方司令部的司令,他还将负责北美防空司令部,以及所有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和自然灾害事件的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是人类史上的一大悲剧。美国总统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时,“悲痛”地对美国民众说:“为什么他们(恐怖分子)要袭击我们?是因为我们和全世界都爱好自由,恐怖分子却憎恨我们乃至全世界的民主和自由的生活方式,9.11事件是对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的挑战。”我实在不能苟同这样的观点。首先,为什么恐怖分子“千里迢迢”来到美国并“潜伏多年”,只是为了憎恨美国乃至全世界“自由的生活”而要摧毁之?美国人要怎么生活,拉登等恐怖分子怎么会有如此兴趣?为什么他们不袭击世界上其他所谓自由的国家,如邻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18.
“我相信世界上最大的盗贼是美国,地球上最大的恐怖分子也是美国。”乌萨马·本·拉登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如是说。“拉登是当今世界上国际恐怖主义最显著的组织者和资助者”。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说法则完全相反。自从美国认定拉登为8月7日发生在非洲的两宗美国使馆爆炸案的幕后“黑手”并于8月20日空袭与拉登有关的苏丹希法制药厂和阿富汗营地后,一向神秘莫测的拉登一下子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时事点评     
“基地”组织树倒猢狲散,拉登、奥马尔逃之夭夭,阿富汗再续和平篇章。南亚小暴徒捅了大娄子,印度要深挖幕后黑手,也想打场反恐战争。美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山姆大叔“潇洒”毁约,世界军控形势堪忧。以色列要打中东反恐战争,伤了无辜、为难了阿拉法特,巴激进组织引火烧身。科索沃民主党拂袖而去,总统选举又白忙一场,联合国好人难做。美国经济“熊”字当头。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发动这次战争是在外交遭到很大挫折的情况下开始的。布什政府上台后,一直想拔掉萨达姆政权这颗眼中钉。随着阿富汗反恐战争的结束,布什开始把下一个反恐目标转向伊拉克。美国先是提出了“邪恶轴心”说,声称伊拉克不仅是独裁政权,而且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继续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与恐怖主义有联系。美国表示有权解除伊拉克的武装。不久美国就开始放话,称可能对伊采取“先发制人”打击。然而,布什政府的主张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就连美国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可以“先发制人”对伊动武,不必经联合国的批准;但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