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魔王形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魔王形象的分析,认为牛魔王在《西游记》中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却是一个鲜活的形象。他那亦正亦邪的性格,超群的本领,都和孙悟空有类似之处,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映衬作用。明确了他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努力探求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性。一是强调孙悟空是个悲剧形象并非否定他。二是指明吴承恩世界观和创作观的局限,又绝不能苛求他。  相似文献   

3.
刘龙贵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57-159
本文努力探求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性.一是强调孙悟空是个悲剧形象并非否定他.二是指明吴承恩世界观和创作观的局限,又绝不能苛求他.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都会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前七回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与后几十回踏上取经之路的孙悟空在形象塑造上有着不尽一致之处,这不仅表现在形象造型上,还体现在人生追求,价值观念诸方面。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他闹三界的继续和极致,目的是为了自由平等、自主自宰的自我价值。保唐僧西天取经,实质是孙悟空自我奋斗的延续,“斗战胜佛”的获得,是佛教新思维战胜旧思维的结果。孙悟空既是中国佛教思辨思想的理想概括,又是晚明有识之士拯时救世的理想寄托,更是社会细民自已解放自已的理想化英雄,其参加决定自己命运的不息斗战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6.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一直倍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新的理解,认为在孙悟空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尊严、至善和个体价值实现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华民族重群体、重理性的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出生地与以前的取经故事中的出生地相比,出现了东移。东移的原因是五行文化的渗透引起的。五行文化中的“金”失位,使孙悟空脱离了历来妖猴的模式,净化了以往取经猴的恶俗,为闹天宫的规模扩大提供了理论支持,并解决了孙悟空形象中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把孙悟空还原成一个普通人,那么,从心理学的各个角度来分析,其实,孙悟空是个好孩子。"父爱母爱"造就了自信的悟空悟空从石头而来,但是,他并不缺少父爱母爱,花果山象征孙悟空得到的"父爱",水帘洞象征孙悟空得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文本意蕴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运用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通过人格分解手法,把“一个人“的生命之躯、精神追求、本能欲望、道德品质和肌体力量,分别塑造成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五个生动丰富的文学形象,并依此发表了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表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孙悟空角色研究及其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逐步拉开其文学演绎的序幕。《西游记》的成书史,就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史,也是释、儒、道三教的融合史。在长达千年的文学演绎进程中,孙悟空的形象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孙悟空这个生动的文学形象承载了十分深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信息,解读孙悟空这一角色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对于完整地解读《西游记》的现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孙悟空从东海龙宫获得金箍棒,在花果山向众猴兴致勃勃地展示,惊动了玉帝。玉帝得知他在东海龙宫和阴曹地府的一系列行为后,大为震怒,要派天兵天将捉拿他。太白金星建议:与其大动干戈,不如将孙悟空招上天,封为“弼马温”。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你们最羡慕谁呢?哦,一定是本领非凡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我也羡慕孙悟空.羡慕他会七十二变。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在个性和才能上前后判若两人。前七回中,孙悟空敢作敢为、铁骨铮铮和不畏权势。皈依佛门后,其个性大变,屈服权势而甘为前驱,唯唯诺诺而大卖人情,不辨是非而认敌为友。才能上由前七回的神通广大、有勇有谋变成了一个工具和庸人。而名利则是孙悟空完成这一蜕变的动机,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就是"上会会规"。孙悟空的蜕变,是当时"上会会规"社会制度下的悲剧,《西游记》藉以谴责压制和摧残人才的不公平的社会。《西游记》应是一部社会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充分展现出了孙悟空对取经事业的追求和降魔伏怪的英雄气概。他知恩图报,尊师敬业,对取经事业忠心耿耿,勇往直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扫荡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而且也是为民除害,具有很强的救世精神,所以他与妖魔的斗争是正义的。取经路上,他有胆有才又有识,从不气馁,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杨树欣 《科技信息》2009,(25):119-120
唐僧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但是与孙悟空和猪八戒相比,他的研究却远远薄弱得多。专门研究唐僧的论文极少.由于角色和作者塑造人物的需要,唐僧的形象无疑不够丰满,我们在他身上甚至看不到多少佛教徒以外的特征。现以《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唐僧和西梁女王的对比看作者情色问题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6.
孙悟空原型问题,20世纪初胡适,钢和秦提出哈努曼说,鲁迅提出巫支祈说,长时期争讼未决,这篇论文总结80年学术公案,详考宗教史实,认为孙悟空这一形象既有古印度婆罗门教原型,亦有密宗,道教,儒家印记。  相似文献   

17.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脍炙人口,主角孙悟空被当作文学史中的重要人物而经历多次描摹与改写.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动画片也经历了数十年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传统语境到现代语境再到后现代语言的语境变化,孙悟空也经历了从神到人的角色定位变化,并且在古典戏剧到网络文学的流变中沉浮.分析各个时期孙悟空形象的异同,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反映在艺术形象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孙悟空是中国人的文化符号,是一条潜龙,蕴涵着匪夷所思的巨大能量即将使得其周边产品的设计开发日渐成为全世界一种特别的存在,我国对孙悟空的再创造与发展的关注和研讨也逐渐升温。本文试图通过新悟空形象的三维产品设计的理念方面作阐释性的叙述,旨在对悟空作为设计资源的再创造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中姜维的形象,历来被不少研究者读者看成书中诸葛亮的影子,认为其缺乏个性,然而仔细分析罗贯中塑造的姜维形象,发现其在作品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作者置姜维于西蜀元气大伤,君庸臣懦、宦官为祸,西蜀政权苟且偷安的社会动荡中,表现其虽郁郁不得志却苦苦挣扎,为蜀国的生存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笔者认为他的性格独特性,体现在他的执著顽强的奋斗精神上。他的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一向推崇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天,花果山里出了一件怪事,仓库里的水果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孙悟空大叫道:"是谁这么大胆,敢偷吃俺老孙的水果,看我不把他打成肉酱!"这时,小机灵对孙悟空说:"请大王息怒,我小机灵一定会帮大王査个水落石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