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猎食     
《科学之友》2005,(10):58-58
大多数爬行动物属于肉食性动物.鱼、小型哺乳动物、鸟、昆虫,其他爬行动物都可成为它们的美食.下述的几种爬行动物生来就能以最快、最高效的方式捕杀猎物.  相似文献   

2.
猎食     
《科学之友》2005,(19):58
大多数爬行动物属于肉食性动物.鱼、小型哺乳动物、鸟、昆虫,其他爬行动物都可成为它们的美食.下述的几种爬行动物生来就能以最快、最高效的方式捕杀猎物.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0,(1):13-13
正在我国东北进行挖掘的古生物学家表示,他们发现了之前不为人知、花栗鼠大小的哺乳动物化石,而且这种生活在1.23亿年前、长度仅有15cm的哺乳动物竟然长着内耳。这些化石或许可以帮助解释哺乳动物中耳的3块骨头是如何与下颌骨分离(爬行动物的耳朵是与下颌骨相连的)并形成结构复杂且高性能听力系统的。  相似文献   

4.
似是而非     
《科学之友》2005,(19):57
尽管科学家把爬行动物划分为不同的目、亚目、科、种,但有些爬行动物看起来还是很相似.例如,我们如何区分无腿蜥和蛇?如何区分鳄鱼和短吻鳄?看看这些图片能否有助于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5.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动物呢?说它是鸟类,可它有着哺乳动物特有的皮毛;说它是哺乳动物,可它是卵生而不是胎生,尽管它还保留着爬行动物的一些特征,可它却像所有的哺乳动物一样用乳汁哺育后代。它就是——  相似文献   

6.
误入无人之境后,除了植物、昆虫,蛇大概也是一种较易捕捉且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食物。适逢蛇年,特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蛇的知识。 蛇属于爬行动物,身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按生物学上的分类,蛇共有13科,代表种类主要有以下4科。 蟒科 蟒科蛇是比较大的一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11,(4):55-55
参照上述五条标准,我们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玩耍行为在哺乳动物身上比在爬行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身上更容易被辨识。哺乳动物是温血动物,它们通常能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至少享有安全且舒适的童年;相反,冷血动物需要随时关注体温的调节、防范天敌的猎杀和四处寻觅食物,因此它们极少能真正体验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8.
英国皇家学会杂志《生物学通讯》最近披露,法国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一块1.2亿年的古老化石,其中有一只长着两个头颅的爬行动物幼仔。这项发现为蜥蜴、蛇和、等爬行动物中容易出现双头畸形现象提供了最古老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辽宁西部中生代原始哺乳动物一新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李锦玲  王原  王元青  李传夔 《科学通报》2000,45(23):2545-2549
根据一保存完好的头骨和下颌化石,描述了辽宁西部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新型原始哺乳动物:强壮爬兽(新属,新种)Repenomamus robustus gen.et sp.nov,该动物具有发育的齿骨-鳞骨关节,牙齿数目减少,犬齿后齿有前臼齿和臼齿的分化,前颌骨的背突不与鼻骨相连,眼眶中壁封闭等进步特征,也保留了一些类似于爬行动物的原始特点,它是热河生物群已知的3种哺乳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种,也是目前已知个体最大的中生代原始哺乳动物,为研究似哺乳爬行动物向原始哺乳动物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1,(12):6-6
科学家近日宣布,已知最古老的南极洲“海隆”化石已被发现。这头8500万年前的蛇颈龙把这种海洋爬行动物在南极洲出现的时间推早了1500万年。化石残块表明这头蛇颈龙不属于此前在南极洲发现的任何同类,这表明当时南极洲蛇颈龙的多样性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计。通过椎骨、头骨和鳍状肢的化石残块,科学家推断这头蛇颈龙体长6-7米。  相似文献   

11.
百问百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4,(4):96-96,F0003
Q动物也分左右手吗? 我们知道,人类拥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明显更喜欢使用右手,这两点都是由左半脑控制的。那么,动物也分左右手吗?科学家认为,不论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还是鸟类,它们也和人类一样,具有不对称的大脑。  相似文献   

12.
恐龙是卵生的陆地爬行动物,是爬行动物中形态习性较为独特的一类,也是脊椎动物中演化较为成功的类型恐龙蛋的出现,标志着恐龙从此不再像早期两栖爬行动物那样对水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从而确立了恐龙作为继鸟类之后的又一类卵生脊椎动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送毒蛇回家     
莽山烙铁头蛇是一种巨型毒蛇,长2米多,重8.5千克,是我国已知毒蛇中最大的。现存仅300—500条,在1998年出版的《中国两栖与爬行动物专辑》中,它被列为濒危等级中的“极危”。 作者陈远辉是莽山烙铁头蛇的发现者,本刊在2000年第10期曾登载他的 《追踪神秘小青龙》一文,该文讲述了发现莽山烙铁头蛇的曲折过程。继后,作者又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几乎没有任何科研经费的情况下,他省吃俭用,并冒着危险将该蛇放于家中养殖,观察和研究它的各种习性。在本文,作者讲述了他如何成功地人工孵化出了莽山烙铁头蛇并将它们放归自然。作者的惟一心愿就是不要让我国的这一珍稀物种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14.
远古海怪     
中生代,当恐龙忙着占领陆地时,一部分爬行动物则返回海洋并迅速成为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在大约1.7亿年的时间里,海洋里塞满了蛇颈龙、鱼龙、幻龙和沧龙等噩梦似的怪物。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人看到蛇或蜘蛛之类的动物都会害怕。有研究表明,人类的这种恐惧心理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非常遥远的远古时代。那时的地球还是各种爬行动物的天下,而早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中的蛇     
21世纪的第二个蛇年即将到来。蛇是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2亿多年的古老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纲鳞蜥亚纲有鳞总目蛇目。蛇与恐龙同属爬行动物,在2亿多年前出现在地球上,但是,到约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而蛇却适应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生存至今。现存的蛇类已知的约有2500种,中国约有2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至温带的大片地区,树栖、穴居、淡水和海水中均有。我想绝大多数人对蛇都不会有好感吧?也许是因为部分蛇有毒,咬人后可置人于死地;或是因为它那  相似文献   

17.
守望扬子鳄     
鳄鱼,形象丑陋、性情凶残,有谁,会对这"恶魔"有好感呢?鳄类爬行动物从2亿年前的三叠纪走来,它们曾与恐龙并肩,曾见证了鸟类的起源,曾历尽哺乳动物的进化,也曾与人类的祖先见面。  相似文献   

18.
蛇、蛙、蜥蝎之类的两栖爬行动物,有的外形丑陋,有的浑身黏糊糊的,有的还有毒……但赵尔(?)先生却同它们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专家,200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年春节期间,赵尔(?)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虽然他谈及的不过是其斑斓丰富经历中的二三事,但仍然不难使人看到赵尔(?)先生的勤奋敬业和博学睿智。  相似文献   

19.
何其蔚 《自然与人》2010,(2):F0003-F0003
华盛顿的国立自然史博物馆陈列了各式各样的展览.内容涵盖了海洋生命、灵长类动物、最后一次冰期时的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以及蝴蝶等。在每一个展示区域都标有一段对某个特定物种的简要的介绍以及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深层次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5,(11):4-4
当今世界上只有4种有毒的哺乳动物,而在远古时期有毒的哺乳动物可能十分常见。最近发现的一种早期哺乳动物——Bisonalveus browni(简称“BB”)的牙齿化石显示,这种动物能够用毒液来麻醉猎物或抵御天敌。BB的门牙呈短剑状,有沟槽,明显可以喷射毒液。BB生活在大约6000万年前,它很可能是今天的有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