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影响四川省粮食生产因素的灰色分析与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1994~2000年影响四川省粮食生产的因素,得到四川省粮食生产影响关联度,结果表明:对四川省粮食生产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劳动力、农业用电、农机总动力、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牧业税、耕地播种面积及受灾面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对四川省粮食生产的积极作用较大,重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不利影响,对提高四川农业生产具有必要性.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四川省2005、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的粮食产量将有望分别达到3973×104、4264×104、4556×104、4848×104、5140×104和5432×104t.  相似文献   

2.
从粮食生产的条件和现状、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分别对湖北省平原湖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从粮食生产任务,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以及合理调整农业结构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平原湖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度在粮食生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登 《河南科学》2012,(10):1419-1422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科右中旗粮食生产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旱地粮食生产的优化结构.这对于调整农业种植业的主要指标、促进旱地粮食生产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为有关决策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论广东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广东省农业生产特点和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看法.指出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稳步调整种植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大力发展林、牧、副、 渔业;因地制宜地建立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三大粮食功能区201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农业科技创新量化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科技创新及粮食生产碳排放量水平,并以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及影响路径。研究表明:2011—2020年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粮食生产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组间异质性明显;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生产碳排放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一作用在粮食主销区更加显著;技术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在农业科技创新减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继续以农业科技创新实现粮食生产中的碳减排,重视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及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并根据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异质性制定减碳相应政策,实现粮食产业绿色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6.
农业结构必须适应食物结构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中国动物性食品消耗一路攀升,畜产品告急,人均粮食消耗却逐年减少,食物结构转型与我们不期而遇。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认为,中国应走草地农业之路,既可兼顾生态和生产,粮食和饲料,又是适应时代发展,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型农业系统。  相似文献   

7.
从杭州市农业生产要素的现状和潜力分析可见 ,杭州市农业完全有必要和可能走集约经营之路 ,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迈进。而要使农业集约化与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必须抓住三个环节 ,即在“十五”计划时期内实行农业的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下面分别论述杭州市农业结构、技术和组织的现状及其实现创新的途径和措施。一、杭州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创新的途径⒈杭州农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农业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农业结构 ,如农林牧渔结构、种植业结构、粮食结构、水产品结构。广…  相似文献   

8.
晏琼  仝新平  张旭红  晏珍  蔡琪 《甘肃科技》2006,22(12):22-25
通过对平凉市近年来退耕还林和粮食生产趋势的分析,指出退耕还林不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农业从业人员、粮食播种面积及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远比退耕还林严重,并对维护粮食安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9年以来,我国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城务工,并逐渐形成"民工潮".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并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深刻影响.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农业部门资本积累、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积累和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从政策层面、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稳定农业及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深入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湖北粮食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应积极推广农业科技与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良好农业规范(GAP)来组织生产,积极开展各类农业科技培训来提高农村留守劳动力的专业素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粮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确保粮食供给的安全性,这对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应上升到粮食安全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预测某一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内蒙古奈曼旗沙区的人口、牲畜、沙漠化土地面积三个重要经济指标建立了GM(1,1)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来讨论、研究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给该旗当前的综合治理和沙漠化整治提供一点分析论证的参考依据,同时给出了通用性较强、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值处理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前人全省农业分区的基础上,从计算每年进入各农业区土地生态系统的太阳幅射能开始,逐步计算出各农业区土地生态系统粮食作物生产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和气候潜力,进而得到全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总量.在分析江西省粮食作物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江西省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河南粮食产量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海燕  李海旺  李武林 《河南科学》2013,(12):2133-2136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河南省粮食产量的回归模型,并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引入回归方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乡村从业人员、化肥施用折纯量、农村用电量等,由此确定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因素的回归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最大误差仅为12.5%.  相似文献   

14.
马培衢 《河南科学》2011,29(8):981-986
运用综列数据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粮食增产效应,并考察了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供求契合度、投入规模、投入结构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增产效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南、河北省1992—2007年市级尺度的玉米、小麦总产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降雨量数据,通过建立粮食减产量与农业干旱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各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生产的农业干旱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探讨了脆弱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在脆弱性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提取了代表农业干旱"敏感"(轻度干旱发生时,产量损失重大的年份)和对农业干旱"适应"(发生严重的干旱,但产量损失较小的年份)的案例,识别了影响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关键因素.本文得出的一些结果可以为制定降低农业干旱脆弱性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黑龙江省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2010年粮食总产达到501.3亿kg,粮食商品率与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然而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优势却没能转化成经济优势,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农产品加工业滞后,农业产业链条短,增值能力弱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分析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等加快黑龙江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风险大、利润小,粮食生产严重滑坡的实际,提出解决的关键在于实施持续农业,当前的切入点在于减灾农业。而陕西跨世纪减灾农业的突破点在于,以分析研究历史灾害资料为基础,进一步探明其农业自然灾害致灾因子的变异背景、形成和变迁的时空分布规律,从中解析出人为活动的影响,使灾害减缓的人为活动不断增强,使灾害力。剧的人为活动得以减少和制止。实现农业的降本增收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粮荒对全球安全的威胁,列举了近年来粮荒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分析了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必须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即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农业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强化政策支持,促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