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托马斯·哈代堪称英国另一位多产的"莎士比亚",同时也是一位受到维多利亚时期诸多思想影响的作家。其思想的复杂性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男主人公身上得以彰显。本文立足文本分析,探索男主人公裘德身上所体现的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即传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意识规范性与意识自发性的矛盾以及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矛盾。这三种矛盾与维多利亚时期人们所面临的社会道德冲突同符合契,二者都源于经济快速发展给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哈代对裘德形象的塑造实际上见证了同一时期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一向以描写硬汉与准则英雄而著称。但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对海明威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3位男主人公杰克、迈克和科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这3位硬汉都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受害者,他们都迷失在太阳的光辉里。  相似文献   

3.
厄普代克的《兔子,跑吧》中的男主人公"兔子"的逃跑原因各异,当然毫无疑问的是,"逃跑"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有着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本文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兔子"的逃跑经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两位主要的女性"助跑者"形象(詹妮丝以及鲁丝),进行人格与行为上的分析,从而来体现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悲剧生活。  相似文献   

4.
为了追求各自的美国梦,嘉莉和赫斯渥走上了不同的命运之路。通过对小说中这两位主人公的比较,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分析他们命运之根源。主人公美国梦的破灭源于他们无穷尽的欲望。人们的行为是社会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施加于人类的结果。人的本性和环境已经决定了他要采取什么样的行为。个人只是被动的实施者。社会塑造了生活方式的模型,通过模仿他人,个人期待获得来自上层社会的认可。人们盲目地遵循社会的隐性规则,而这种规则又凸显了人们不同层次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叶丽玲 《孝感学院学报》2005,25(2):49-51,66
《妇女乐园》是《卢贡一玛卡尔家族》中的一部:描写了19世纪商业大潮下巴黎一位商业巨子慕雷与一位贫穷少女黛妮丝的爱情散事。一般.人们较多关注和讨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黛妮丝.笔者认为左拉在这部小说里所刻画的男主人公不同于在其他作品中所刻画的男性形象.本文侧重论述男主人公慕雷——他作为商场“英雄”和作为“凡人”的性格的统一,这种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左拉“理想主义的抒情”。  相似文献   

6.
梅什金和贾宝玉是小说《白痴》和《红楼梦》的男主人公。他们在抛弃了旧的世俗生活观后 ,却不可避免地陷入错综复杂的矛盾漩涡中。无论他们如何努力 ,都无法为自己寂寞的灵魂找到理想的精神家园。从希望到幻灭 ,从努力到失败 ,贾宝玉和梅什金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他们最终的解脱是认清黑暗现实后无可奈何的选择 ,反映了在一个黑暗得不见一丝亮光的社会中的时代痛苦 ,启迪着后代人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短篇小说《深山恋》中两位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指出了导致他们婚姻悲剧的深层原因和小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斯多芒和魏连殳分别是易卜生和鲁迅笔下的人物,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却都以极强的“精神反叛”气度示人,是为自由、真理而战的斗士,最后不约而同地遭遇了失败。本文试图通过比较这两位主人公及两部作品,剖析不同社会文化与时代背景下、不同作家塑造的人物反抗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对比两位作家的思想与创作个性,以揭示人物塑造同中含异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必然。  相似文献   

9.
《苔丝》和《复活》中的两位女主人公苔丝和玛丝洛娃,她们有着相似的遭遇,但由于她们的所处的社会环境、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作家的思想体系的不同,导致了两位女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10.
成长小说的特点就是主人公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二者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共存的。本文通过对两部著名成长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和《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分析,讨论两位青少年主人公成长中的认知发展过程。这两部无论从创作年代、背景还是从写作手法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小说却不约而同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家庭责任与宗教信仰的严重缺失,成为妨碍两个主人公成长发展的束缚。而两位主人公最终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挣脱了这些束缚,从而实现了从社会认知到自我认知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爱玛》是十八世纪末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与传统道德小说中塑造的具有高度道德责任感的女主角不同,爱玛在道德上的缺陷相当明显,所以整部小说就是爱玛不断进行道德观的自我建构的动态过程。将女性主义批评和伦理学批评结合,分析了爱玛的道德建构的女性主义特征,可以看出爱玛的很多缺陷都具有反传统的意义,不但反抗了男性话语体系为女性设定的道德标准,还提出了女性在婚姻制度、经济独立、社交活动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拉萨外来居民生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在西藏长居和客居的外来人大多居住在城市,特别是拉萨。拉萨的外来居民中主要有汉人、尼泊尔人和穆斯林。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大都从事商业和贸易活动,也有部分手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他们在拉萨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不尽相同。虽然人口数量不大,但他们对拉萨,特别是西藏社会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章试图通过对20世纪初居住在拉萨的外来居民社会生活状态的研究,展示特定历史时期西藏社会生活构成的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15世纪初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卫拉特蒙古贵族的扶持下,成为蒙藏民族中占主导地位的教派。文章主要论证格鲁派在准噶尔汗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而探讨它对卫拉特蒙古历史和中国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女性主义解读《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爱米丽的一生悲惨、孤独、空虚,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南方社会以男权为绝对中心,对女性的歧视、压迫和统治,以及对贵族阶层的过分要求,贵族不能像平民一样生活,不能与平民尤其是北方佬恋爱、结婚。作为女人和贵族女人的双重身份,爱米丽深受其双重统治和压迫,最后终于杀死她唯一的爱人,取得女性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张伶俐 《科技信息》2010,(25):174-174,418
在欧洲各国贵族于本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纷纷衰落的时候,英国贵族阶层不但掌握着政权,而且加强了对政权的控制。这是英国的其他任何阶层和其他国家的贵族阶层所望尘莫及的,这一现象必然有其原因。本论文将就这一现象从英国贵族起源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甘肃临夏八坊回族聚居区的第一手民族学田野调查资料,结合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对回族婚姻冲突中的性别权力的互动关系展开讨论,认为婚姻冲突是由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男女社会角色的前置性特征而引起的。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婚姻冲突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变革,重新建构了新的性别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回族女性社会地位,促进回族社会两性关系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的英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巨变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也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妇女在家庭中面对丈夫的虐待和不公平待遇时则不再选择沉默和忍气吞声,而是开始选择采用传播流言蜚语、争吵、逃跑、分居,甚至谋杀的方式来进行反抗,争取自己的地位和尊严。虽然这些行动带有被动、消极的成分,但是在夫权制的社会大背景之下,这些都是妇女自我意识萌发的一种表现,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纸团》是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州的温斯堡》的作品之一.不同于那些体现男性对女性的传统审美价值判断的男权话语文本,小说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一位姑娘眼中三位不同寻常的男性形象,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物质主义对两性关系的异化,体现了女主人公对男性把女性欲望客体化的反抗,彰显了她可贵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初著名的现实主义女小说家,一生创作了6部完整作品,而其力作《傲慢与偏见》更是赢得诸多赞誉。本文试从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入手,通过对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并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进行解读,指出她的“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与其说是她的艺术才能,不如说是她在艺术上做的自觉或无奈的选择,而通过奥斯汀的视窗,读者则可洞悉19世纪的英国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