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鹌鹑(Coturnix coturnix)、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和灰卷尾(Dicrurus leucophaeus)卵壳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这四种鸟类的卵壳结构与其他鸟类的基本相似,由外而内依次为表层、海绵层、锥体层、乳突、壳膜层及贯穿卵壳的气孔道等.四种鸟类两两之间在海绵层小孔数、小孔直径、内表面气孔数、乳突数以及横断面厚度都存在显著差异.海面层小孔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鹌鹑、白鹇、灰卷尾、水雉;海绵层小孔直径由高到低依次为水雉、灰卷尾、鹌鹑、白鹇;内表面气孔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白鹇、鹌鹑、水雉、灰卷尾;内表面乳突数由高到低依次为鹌鹑、白鹇、水雉、灰卷尾;横断面厚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白鹇、鹌鹑、水雉、灰卷尾.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与种的特异性及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卵壳的结构差异是鸟类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2.
3.
4.
高山雪鸡卵壳及壳膜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扫描电镜观察了高山雪鸡(Tetraogallushimalayensis)卵壳和壳膜的超微结构。其卵壳由5层构成,由内向外分别是基帽层,乳突层,栅栏层,结晶层和护膜层。气道外孔有益层。栅栏层有少量气泡(Vesicles).壳膜由3层膜构成,外层和中层为纤维膜,内层为非纤维结构的平滑的薄膜。本项观察发现了引导栅栏层形成的钙化桥。  相似文献   

5.
扁嘴海雀卵壳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扁嘴海雀卵壳的扫描电镜和TN-5500能谱仪研究表明,海雀卵壳由Ca,Si,K,CI,S等元素构成,可分表怪,海绵层,乳锥体层,壳膜层,其超微结构与卵壳的生理功能和遗传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捷描电镜观察了高山雪鸡卵壳和壳膜的超微结构。其卵壳由5层构成,由内向外分别是基层,乳突层,栅栏层,结晶层和护膜层。气道外孔有盖层。栅栏层有少量气泡。壳膜由3层膜构成,外层和中层为纤维膜,内层为非纤维结构的平滑的薄膜。本项观察发现了引导栅栏层形成的钙化桥。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狮弓蛔虫虫卵表面的微观形态。讨论和分析了其虫卵的形态学特征等。  相似文献   

8.
池鹭卵壳成分和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池鹭卵壳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及TN5500能谱仪元素分析.壳膜内有特殊球形胶原蛋白结晶体,并合一定量的硅和硫.乳锥体层里峰石状,壳内面观有发达菊花状乳锥和不发达的块状乳锥,前者有较多纤维锚连其上,乳锥体层似垒石样排列,海绵层气孔发达,并贯穿开口于克的内外表面,表层除不同形状的开口外,还有球形、凸形多种突起,这些与鸟美的遗传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有关,也反映了一定的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丹顶鹤卵壳孵化前后超微结构与元素质量浓度差异性,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壳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检测卵壳化学元素,对孵化前(对照组,n=8)后(实验组,n=12)2组卵壳进行比较。孵化前后卵壳表面晶体层、栅栏锥体层和壳膜层超微结构均有明显差异,孵化后卵壳厚度小于孵化前(P﹤0.05);孵化后卵壳中有8种元素质量浓度(8/23)比孵化前卵壳显著减少(P﹤0.05)。结果表明,幼鸟在其卵壳内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卵壳中部分元素构成骨骼等器官组织,卵壳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美洲大蠊下颚须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颚须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触角以外头部最长的附属构造,生于下颚,靠近口部,应是与蜚蠊取食活动有重要关系的器官。至今未见关于下颚须细微形态的报道,而关于触角超微结构的研究却很多。作者首次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下颚须的细微构造,以期为将来蜚蠊饮食行为的研究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以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卵壳为材料,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利用能谱分析其元素组成,并与其它鹭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黄嘴白鹭卵壳的基本结构与其它鹭科鸟类相似,包括壳膜、锥体层、柱状层和表层;但是,黄嘴白鹭卵壳的超微结构和组成元素与其它鹭科鸟类有所不同;黄嘴白鹭卵壳厚度为159.6μm±0.282 8(n=3),薄于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 garzetta)、牛背鹭(Bubulcus ibis)和夜鹭(Nyctycoraz nyctycoraz);黄嘴白鹭卵壳的主要元素由钙(17.49%±1.621)(n=3)、碳(21.95%±1.712)(n=3)、氧(60.81%士1.601)(n=3)组成;壳膜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钙(4.765%士0.261 6)(n=3)、氧(50.50%±0.487 9)(n=3)、碳(38.77%±0.459 6)(n=3)、硫(0.950 0%士0.056 6)(n=3)、镁(0.215%士0.212)(n=3).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毛细胞白血病在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下的超微结构诊断特征。方法:利用透射电镜与扫描电镜观察8例患者外周血或骨髓血中毛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电镜下可见毛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1)微绒毛特点数量多、微绒毛长,形态各样。(2)胞核特点卵圆形,稍有刻痕,异染色质沿核膜内面分布。(3)胞质特点细胞器丰富,但未见核糖体板层复合体。结论:毛细胞的微绒毛特点是超微结构诊断的重要特征,胞核和胞质特点可用做鉴别诊断的参考特征,核糖体板层复合体不一定是毛细胞白血病的诊断特征。  相似文献   

14.
15.
触角是昆虫进行觅食、求偶和躲避天敌等行为的重要感觉器官,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性别黑带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 1776)成虫的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拍照,分析了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形态结构以及分布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带蚜蝇的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组成;2)触角感器包括8类13种,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 ST)具3种亚型(STⅠ,STⅡ,STⅢ)、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 SB)具两种亚型(SBⅠ,SBⅡ)、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 SC)具两种亚型(SCⅠ,SCⅡ)、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 CO)具两种亚型(COⅠ,COⅡ)、节间感器(sensilla intersegment, SIn)、棒状感器(sensilla clavate, Cl)、柱形感器(sensilla cylindrical, Cy)和B9hm氏鬃毛(b9hm bristle, BB);3)不同性别黑带蚜蝇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美洲大蠊触角无感觉毛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美洲大蠊触角感受器发现无感觉器包括钟形感器和边缘感器两种,钟形感器仅分布于触角柄节和梗节,为凹窝内有一隆起的椭圆形构造;而边缘感器为感窗口催略呈圆形的隆起伏构造,分布于触角鞭节节段末端的边缘,在触角同一面每隔一节均可见一个边缘感器。  相似文献   

17.
中国鲎的胚胎主要有三层被膜卵壳膜、内卵膜和胚护膜.它们对胚胎发育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扫描电镜研究结果显示,卵壳膜被覆于成熟的卵子和S19之前的胚胎表面,厚约80.0 μm,是中国鲎卵子和早期胚胎的主要保护性结构;内卵膜在晚期囊胚和原肠胚期形成,至胚胎发育完成时蜕去,厚约18.0~32.0 μm,外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结构相似的凸起的结构单位,内表面衬有直径约0.1 μm,互联呈网的纤维,内卵膜和在S19时才完全形成的胚护膜是晚期胚胎的主要保护性结构.  相似文献   

18.
扫描电镜对锯齿叉趾铁甲背部形态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对锯齿叉趾铁甲背部体表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前胸背板密布的刻点不规则圆形,具刚毛,此刚毛着生于刻点的内侧缘,长度为60-80μm,鞘翅具有规则排列的刺突和呈纵行排列的刻点,刻点近圆形,均具一向内的突起,在突起的背部着生有刚毛,长度约57μm,这些重要的细微结构显示昆虫鞘翅演变的多样性,并为其分类和进化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用干涉相衬显微镜对三种蜉蝣卵壳表面雕纹进行初步观察的结果。尤氏新河花蜉(Neopotamanthus youi Wu & You)卵壳表面雕纹为不规则的网状嵴。霍山河花蜉(Potamanthus huoshanensis Wu)卵壳表面雕纹为纽扣状的突起。细蜉蝣(Caenis sP)卵壳表面雕纹呈不规则的多角形突起。  相似文献   

20.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层、栅栏锥体层和壳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0.8,220.8和62.5μm,分别占卵壳总厚度的6.8%,72.6%和20.6%;栅栏层有很多蜂窝小孔,其直径为(0.32±0.08)μm(n=30);卵壳表面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有关,气孔横断面呈细漏斗状,在其上半部有颗粒状填充物.同时比较了白冠长尾雉野生和笼养个体未孵化卵壳中2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发现在组成卵壳的化学元素中,野生白冠长尾雉的Ca,Mg,P,S的质量分数w>1 mg.g-1,其中Ca含量超过卵壳元素总含量的40%;Na,Si,S,K和Al次之,w=0.1~1mg.g-1;Fe,Zn,Pb,Mn,Cu,V,Ti元素的w=1~100μg.g-1;Ni,Cr,Co,Se,Cd的含量最低,w<1μg.g-1.与野生个体的卵壳相比,保护区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的卵壳成分有显著差异,其中S,Cu,Fe,Al,Mn,Si,Sr,Se,Cr等元素野生个体与笼养个体相比,同种元素在不同个体上w的差异均达到20%以上.饲养个体对Fe,Mn,Si和Sr等4种元素摄入明显不足,而S,Cu,Al,Se,Cr等元素则显著偏高,这可能是造成董寨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卵受精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适当调整饲料中这些元素的配比,以保证饲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雉拥有良好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