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贸易往来和文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术语连同它标记的新事物、新概念传播开来,术语语际翻译显得尤为重要,引起了人们对术语翻译理论中对策方法的探讨。因此必然要厘定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这两对翻译术语,分析研究现有术语翻译方法,从而构建术语翻译的方法论体系,促进各种术语翻译方法、手段与技巧的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2.
庄恒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6):56-61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把服务的课题摆到了广电运营商的面前,意义重大。改善服务的途径之一是通过技术创新,建立先进的服务技术体系。中山广电视讯有限公司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有线数字电视服务技术体系,围绕用户体验,设计和建设终端操作、业务内容、视听品质、客户服务,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有效地避免了事后被动服务所增加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提高了用户对数字电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技术创新即技术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意义上,技术消费是技术创新的归宿或目的、起点或源泉。没有技术消费及其发展,就没有技术创新及其发展。技术消费依主体、目的、形式和性质等尺度,展示为不同的基本类型。规约着技术创新的技术消费的发展,归结向技术消费力的发展。在我国,技术消费力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合理发展,必须依托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相关因素的积极作用。但是,应特别重视发挥制度性安排,对“市场消极外在性”的克服与对技术消费力合理发展的推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论跨文化理解中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出发,将跨文化研究中的文本理解理论运用于现代技术转移与跨文化冲突的阐释之中。本文认为,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可以将现代技术视为一个特殊的技术文化文本,由于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涉及到不同的国家、民族和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引起不同文化之同的冲突。同样,技术文化在其转移过程中也遭遇到类似的冲突。解决不同的技术文化冲突的关键在于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来缩小文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技术消费是技术哲学、传媒经济学和消费经济学边缘产生的概念。消费技术视野中的传媒教育是对以商品符号的增值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消费社会的描述以及试图在物的消费中建立社会秩序和社会结构的学说引起的技术消费的积极思考和技术消费下的传媒教育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人类传播活动从技术角度看是人类通过媒介运用符号进行的一种文化质证行为。其中,媒介结构着人类的空间及其中的内容,影响着社会信息传递和构造的进程和方向。符号是人类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表达了传播主体的意义内涵,而文化在人类传播活动中提供人类对信息的选择和解读原则,决定了人类的行为的规则取舍。这表明,传播本质上是人寓于具体时空的主体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符号消费是现代技术发展引发的新的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审美意识。从STS视角揭示和剖析符号消费的本质及其社会后果,可以为建构现代技术发展与大众消费活动的合理关系提供一种可能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考虑技术现象:一方面,是在哲学视野下界定技术范畴和对技术进行规范性反思;另一方面,则是探讨视域的弊开,技术意识的自觉对于宣论思考可能具有的意义。就前者而言,本文强调技术作为主客体间基于力量逻辑的对话方式的实践性特征及技术自身的非道德性,而在后一方面,我认为,技术意识与眼光为我们的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9.
技术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进化的过程。遗传与变异是进化实体必须具备的特性,技术也具有进化性,也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然而技术并不是有形实体,技术存在需要载体。产品是技术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研究技术的重要维度之一。本文类比生物基因的遗传变异过程,并通过研究由旧产品到新产品,技术的继承与变化,探讨了技术的遗传变异过程,并分析了产品中技术变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STS视角的技术风险成因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风险问题是我国当代技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STS视角的技术风险研究着眼于当代我国技术发展的特点、传统技术观念的影响、技术伦理作用的缺失以及技术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工业技术观批判的生态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观的神化、西化和简单化,是工业技术观的主要偏颇,也是种种技术悖论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批判工业技术观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技术观,是中国新型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生态技术观具有绿色化、低熵化、整体化和理性化等特点,也具有自省性、修正性和自救性等功能,体现立体远距离伦理,适中的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彼此平衡的诉求.生态技术观取代工业技术观,有赖于"社会技术"及内涵生态意蕴和弱熵功能的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认为,技术的扩张导致了民主的缺失,为此,他立足于交往行动理论,提出民主的第三种模式——话语民主。在他看来,科学、技术作为商谈活动,具有民主化的向度,科学(技术)与政治和社会公众之间可以进行民主对话。  相似文献   

13.
科技观的变革是科技工作的根本变革,国家主流科技观应当与时俱进。21世纪以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加突出;科技成为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科技已是最具时代性的先进文化。总之,当代科技已经成为核心综合国力,仅仅把科技看成生产力已经远远不够了,应当着力构建"核心综合国力科技观"。"核心综合国力科技观"是对"科技是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这一变化,绝不仅仅是科技社会功能范围的扩大,而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性质、功能、以及科技与社会互动关系认识的质的飞跃。构建新时代科技观的着力点主要是:继续深化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牢固树立科技是国家安全根本保障的信念;充分认识科技文化的引领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技术可以成为幸运,也可以成为不幸,这是人类的命运。在技术时代,哲学思维应该敢于正视人类的命运,并把这一命运视为使命。未来人道主义的条件是学会并控制技术,这里是人类斗争的一个无边无际的战场。学会技术,控制技术,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学会技术,因为不学会技术,人类就无法生存;必须控制技术,因为不控制技术,人类就沦为技术的奴隶。这是一场无法预测的斗争,人类的前途全然维系在:“搏击蛟龙而不使自己变成蛟龙。”  相似文献   

15.
风险观念视野下的科技观立足于对“技术公害”等现实问题的反思,揭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复杂矛盾。这对于我们超越传统科技观,富于启发意义。但这种科技观的后现代主义消极立场,决定了其诸多的局限性。本文意在表明,我们应当把化解风险危机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作为新型科学技术发展的契机,切实实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使得一些人认为技术就是科学或至少是应用科学。波兰尼以经济关系为立足点,从科学与技术的目的追求、研究对象、美的原创性,以及从可言传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角度对两者的获取途径做了区分。因此,研究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分类看术语学学科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是一个层级联系的复杂系统,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三者在这一体系中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各学科门类都可根据其研究对象、目的和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在这一体系中为自身定位.文章梳理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分类的几种经典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技术体系“梳型结构”的分类原则和大体框架,同时也为未来的术语学学科定位及其体系构建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技术哲学内部,技术与价值问题曾成为一个主题被凸现出来,这是技术自主论批判在技术领域内的表现,但是技术价值论所蕴涵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技术认识论的兴起,使技术价值论已经显示出某种衰落的迹象。但随着社会建构论研究的深入,技术价值论又显示出其技术自主论批判的新的生长点。对技术价值论兴衰过程的反思涉及到技术哲学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