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和犯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普通大学生在篮球专项课教学中发生的损伤的原因、部位、性质及时间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现实状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和犯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与运动员气质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脊柱腰段损伤几乎达到84.0 %,造成损伤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无论在损伤人数,还是在损伤程度,胆汁质的运动员都高于多血质的运动员且远远高于粘液质的运动员.因此,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气质类型,有助于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管理和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4.
女子体操运动员具有训练周期短、专业化早的特点,近年来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有所延长,但仍然存在大量因伤病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较早结束运动生涯的运动员。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0-2013年第12届全运会周期中江苏体操女子运动员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苏体操女队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教练员对损伤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运动员技术掌握不精确;局部负担过重等,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以期为江苏江苏体操女队运动员训练时避免损伤提供参考,更好地提高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参加福建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的199名残疾人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探究其损伤特征与原因.研究表明:慢性损伤多于急性损伤;肌肉损伤和韧带拉伤是主要的损伤类型;常见的损伤部位有大腿、踝、小腿、腰等;运动损伤常发生在专项训练过程中且对训练产生一般影响.损伤原因主要为训练组织不当、身心状况不佳、缺乏自我管理和环境因素.基于调查分析,为残疾人运动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参加2006年全国女足超级联赛的8支足球队的147名运动员进行膝关节损伤的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女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率为29.1%;在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损伤率为23.1%.损伤的原闽主要是膝关节力量不足、身体疲劳及局部劳损等.根据膝关节损伤机制与病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合理意见,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健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6):118-120
对山东省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易损伤部位的损伤机理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青少年武术运动员损伤的发生规律,给出预防损伤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1年浙江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的18所中学代表队250名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患病率达78%;损伤多属于急性损伤;造成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犯规率较高、场地因素、自保不力、准备活动不充分等;损伤发生的主要阶段是在比赛时;损伤的部位主要是踝、膝、小腿及脚趾等。  相似文献   

9.
对体操运动员易受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体操运动员在早期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足球赛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足球联赛中的20支男足运动员共352名进行了的调查研究,针对运动员易发生损伤的部位及受伤的类型、损伤的原因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减少运动损伤的建议,以增强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防伤病的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高校足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运动员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发生,增强损伤防范能力,为运动训练和运动医学研究提供依据.对10支职业运动队和4所高校运动队、具有三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称号的现役413名运动员展开运动损伤调查.运动员易发生膝、腰、踝、大腿、肩等部位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软骨等软组织损伤;运动损伤发生与运动员的陈旧损伤、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训练方法、营养条件、赛场条件、环境气候、道德品质等诸多因素相关.运动员对自身运动安全及保护意识不强.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掌握流行病学能避免或减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损伤是篮球运动员的多发性损伤 ,本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损伤的特点和致伤原因 ,提出了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辽西高校有膝部损伤的部分篮球运动员的调查,对损伤的组织机制与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预防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状况,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效提高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本文通过对全国田径大奖赛第2站暨世锦赛选拔赛的38名跳高运动员的损伤部位及损伤次数调查分析,发现在跳高运动中易于发生损伤的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体能不足、局部负荷过大和训练方案制定不合理。分析认为,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需通过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相应关节力量和柔韧素质的训练等手段为降低跳高运动员膝、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1月—12月期间,对在西安参加冬季集训的47名高水平投掷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47名运动员中有45名运动员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患伤率高达94%,人均受伤2.87次,而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期主要集中在专项训练和过渡时期;各项目急性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膝关节、肩部、腕部,慢性损伤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腰部和肩部;运动员损伤原因影响程度居首位的主要是技术动作不合理和肌肉力量不足等。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我国优秀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京、鄂、粤3省市竞技武术套路专业队队员为例,分别对主攻长拳、太极拳和南拳运动的运动员损伤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没有显著的差异性,男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也没有显著差异性,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是伤后继续训练和比赛、肌肉力量不足、局部负荷过重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产生损伤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向阳 《科技信息》2006,(1):140-141
本文对河南省10所高等院校405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了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中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违犯比赛规则的犯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问卷,对28名有多年训练史的铅球运动员及其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铅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率高达89.2%,中度以上损伤占35.7%,重伤占17.8%,受伤的主要部位是腰、膝、手腕.致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正确、自我保护意识差和局部负荷过重等.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优秀运动员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预防损伤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郭锦添  张华民 《广东科技》2011,20(14):62-63
摔跤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是一种运动员身体直接对抗、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不仅具备大量的技、战术储备,还要有较高的专项能力(专项力量,专项耐力等)和智力等的方面运动素质。在比赛和训练中,因为双方运动员对抗激烈,用力程度大且技术动作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运动员发生损伤几率较高,本文主要对武体摔跤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在摔跤运动员易损伤部位,损伤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损伤的建议,为今后摔跤运动的教学训练及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曼  王一丁 《科技信息》2012,(18):333-334
目的:通过FMS测试评价秦皇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与稳定性,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与降低运动损伤发生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取秦皇岛市25名中学生田径运动员进行FMS测试和分析,并对原有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中学生运动员进行测试,发现运动员的核心部位比较薄弱,髋部紧张等。结论:FMS测试法是一种对运动员进行功能性测试比较简便科学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训练中可对运动员已存在的损伤和潜在的损伤风险进行恢复和补偿训练,可有效降低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为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给予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