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   总被引:508,自引:2,他引:508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效益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对其进行价值评价是将其纳入社会经济体系与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了是使环境与生态系统保育引起社会重视的重要措施,参考Costanza等人的分类方法与经济参数对生态系统功能与效益进行了价值估算,其中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面积是根据1:4000000中国植被进行统计的,并据以绘制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效益价值分布图,通过计  相似文献   

2.
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和自然资源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st.  R 《世界科学》1997,(7):2-5
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源储备对于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运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两者直接和间接地为人类的福利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因而代表着全球总经济价值的一部分。我们根据已经发表的研究以及自己所作的一些计算对16个生物群落区17种生态系统服务(以下简称生态服务)的现行经济价值作了评估。就整个生物圈而言,生态服务的价值(其中大多数有在于市场范围以外)每年估计在(16~54)×1012美元的范围之间,平均每年33×1012美元。由于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该值应该被看成是最低估计值,而全球的国民总产值总和大约每年为18×1012美元。  相似文献   

3.
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青  黄晓华 《自然杂志》2002,24(6):315-320
被生态学家、环境学家称为“空中杀手”的酸雨,以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毁灭性破坏而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政要的关注.本文在综述了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植物酸致损伤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酸沉降严重危害地区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和措施,以及化学控制植物代谢减轻酸雨伤害的生态生理学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4.
●无脊椎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者。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无脊椎动物从授粉、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态旅游等,为人类提供了多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服务。 几乎所有成为人类食物来源的海洋鱼类在它们生命的某个时期都以无脊椎动物为食,而人类或直接食用无脊椎动物,如贝类和甲壳类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副产品。无脊椎动物为农作物授粉,处理各种废物,为人类提供众多的其他服务,但我们却很少意识甚至完全忽略它们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下是无脊椎动物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所作的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动植物常常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和作用。如果某些至关重要的动物或植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就可能分崩离析。在一些植物和传粉昆虫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定量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响应,诸多生态系统类型的组成、结构和分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病虫害、极端气候频发,植物物种的死亡率增加、生产力出现下降趋势;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的未来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分布、物种和生产力将发生较大变化;然而,由于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各种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很复杂,目前人类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认识仍然处在很初级的阶段.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对植物物种的影响、干旱和极端事件的后果以及病虫害的影响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根据目前的研究积累,还无法给出气候变化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定量评估,需要改进区域气候模拟,尤其是降雨量的模拟,需要提高植物物种对气候、病虫害和大气成分响应的认识.以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理研究成果为基础、集成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的多尺度生态系统动态模拟分析平台,到目前为止,仍是亟待填补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天祥  范泽孟 《科学通报》2014,59(3):217-231
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定量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响应,诸多生态系统类型的组成、结构和分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病虫害、极端气候频发,植物物种的死亡率增加、生产力出现下降趋势;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的未来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分布、物种和生产力将发生较大变化;然而,由于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各种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很复杂,目前人类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认识仍然处在很初级的阶段.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对植物物种的影响、干旱和极端事件的后果以及病虫害的影响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根据目前的研究积累,还无法给出气候变化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定量评估,需要改进区域气候模拟,尤其是降雨量的模拟,需要提高植物物种对气候、病虫害和大气成分响应的认识. 以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理研究成果为基础、集成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的多尺度生态系统动态模拟分析平台,到目前为止,仍是亟待填补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正●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将开展各类评估,希望阻止人类继续破坏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简称"IPBES",目的是阻止人类破坏生态系统,记录地球生态健康状态。2014年6月研究学者齐聚德国波恩,讨论评估项目——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的现状。这是该组织的第一次科学会议,科学家们将研究传粉昆虫的评估资料,分析蜜蜂数量减少的原因,以及这种情况如何影响粮食生产。这是在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中,产生  相似文献   

9.
周广胜  周梦子  周莉  汲玉河 《科学通报》2022,(31):3625-3632
碳达峰与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厘清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潜力不仅对准确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更是人类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基本前提.本文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视角,综述了中国森林、灌丛、草原、农田和湿地等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的评价结果因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资料差异较大,需要不断完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的评估方法并基于最新资料不断更新评估结果.文章进一步指出,现有研究对未来不同时期、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尤其是同一区域不同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增汇潜力的整合研究仍不足,对氮沉降及其与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变化协同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对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增汇潜力影响的研究仍不够,还没有开展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据此,本文指出,未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研究需要重视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增汇潜力及其风险评价,重点关注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模拟技术和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气象资料获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京津风沙源区治理工程是国家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减轻风沙危害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区域的土地利用、植被盖度、土壤风蚀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也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多功能性的理论框架与定量化研究,为综合评估区域生态效益,准确厘定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深刻理解生态治理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与影响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本文利用多源数据,从生态供给、生态调节、生境支持服务3个方面,计算了京津风沙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各项指标,结合生态系统服务集成性指数(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 landscape index, MESLI)和生态系统服务香农多样性指数(ecosystem services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ESHDI)等指标,评估了县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多功能性,揭示了县域尺度综合生态服务的空间格局和集聚规律,阐明治理前后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确定各类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关系,厘清风沙治理与植被恢复工程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多功能性贡献的变化,并对治理区2...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系统受胁迫的案例正在呈上升趋势,但是研究对同样情况有参考价值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环境管理中采用更加系统的方法来作有效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提出一个鉴定生态系统机能障碍的框架结构和以压力与反应为基础的分类系统,此法不需要了解由于偶然原因而导致环境恶化的作用机理。通过引入人类医学的分类技术,把生态系统看作一名病人。不论是人类医学还是生态系统,区分病理反应和自然反应必需以环境背景为基础。对于一个特定的病人来说,考虑其所处的特定状况及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大堡礁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也是世界上七大自然奇观之一。然而它或许将在本世纪内消亡。有科学家指出.珊瑚礁将成为人类活动所毁灭的首个整体生态系统。也就是说,未来可能是一个没有珊瑚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 系统的行为能更早地预兆全球变化, 进而影响到邻近地区乃至全球气候. 因此,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行为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性.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多年来积累观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 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直接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灵敏度. 结果表明,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气候因子如年降水、年均气温都比较稳定(CV值分别为16.55%和28.82%), 而年度地上净初级生产量较降水和气温更为稳定(CV值为13.18%). 净初级生产量关于降水和气温的灵敏度或弹性分别为E = 0.0782和0.1113, 即净初级生产量对降水和气温的波动均不敏感, 也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通过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世界其他地区5个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度量值横向比较, 也显示出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较高. 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 说明群落稳定性虽然与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复杂性有关, 但未必成正比关系.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 如生物群落的外部环境稳定程度等.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气候因子(年降水和年均气温)以3~4年的主周期随机低频振荡, 在其作用下生态系统的行为呈现同主周期、振幅比较稳定的随机波动.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较高稳定性, 是较稳定的环境和系统适应环境的进化演替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晓怡  何池全 《科学》2004,56(3):29-32
湿地是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着喜湿植物、动物,有泥炭积累或土壤发生潜育化的地域,它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过渡带的自然综台体,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战争会极大地摧毁地球生态系统,看看越南战争中被投毒的丛林就知道了。但是如果没有化学武器,战争竞往往是大自然的拯救者。20世纪80年代的尼加拉瓜游击队反叛战争中,米斯基托海岸的渔业和木材开采业全面瘫痪,但灭绝的龙虾和加勒比松树的数量很快便大幅反弹。物种回到他们的故土,甚至连10年时间都不需要。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指一个生态系统内部各种遗传物质组成的自然物体的总和,它是由生态系统内基因的实际数量决定的。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长期环境适应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生物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是一个依赖于相互作用的物种和有限资源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作为地球资源消耗的主力,已经危及了地球生态系统的运转。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环境的退化、优势物种之间对资源的争夺都表明地球生态系统正在发生急剧变化,极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最终崩溃。人类拥有支配地球资源的能力,应该对所有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未来负责。  相似文献   

18.
物种丧失 数百年来,物种、种群(包括作物、家畜和家禽品种)以及自然生境的丧失过程都在明显加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为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包含在物种个体之中,故此处只谈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加速。有些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众所皆知的渡渡乌、毛象、塔斯马尼亚狼和恐鸟都是由于人类捕猎而灭亡的。有些种因被过度商业利用而处于灭绝的边缘。如在肯尼亚…  相似文献   

19.
为构筑揭示全球动植物栖息地消失的模拟图,经济学家与科学家在为政府提供环境治理决策建议中,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大部分可以利用的数据昕涉及的都是反映局部或地区的问题,很难得出一个完整的概貌图。但在今年1月在巴黎举行的一次生物多样性研讨会上,宣读了一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由联合国于2001年发起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20.
●可能我们正在经受着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我们是否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挽救整个生态系统,而不是去保护单个物种?……通过对世界上所有生态系统的评估,可以将其区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我们去挽救的,另一类是任其自生自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