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超高频检测法与传统的脉冲电流法存在本质上的差别。仿真计算表明,超高频信号幅值与局部放电脉冲电流幅值呈线性关系,超高频信号与放电源的位置有关;单纯的超高频信号不能反映出局部放电量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盆式绝缘子是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GIS)的重要部件,为保证其在产品中的可靠性,除了制造盆式绝缘子比较注意沿面放电距离的电气可靠性之外,更应当关心在工作电压长期作用下的绝缘可靠性。因此,应通过反复试验进行验证,研究并解决实验设备配置等问题,以达到其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隙电阻变化模型的单气隙局部放电仿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对气隙局部放电的不同击穿过程和不同时间过程进行仿真研究,采用了一种按照局部放电物理本质修正的基于气隙电阻变化的单气隙局部放电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气隙贯穿放电、气隙沿面放电以及气隙贯穿放电与气隙沿面放电同时发生3种不同的放电过程,研究了微秒级放电、亚纳秒级放电、纳秒级放电等3种不同的气隙击穿时间对放电波形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气隙放电中电子雪崩过程的放电特征.发现不同放电击穿过程和不同时间过程的放电波形之间存在差异,采用电子雪崩控制放电过程可以得到与实际测量波形十分接近的仿真结果,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气隙放电的物理化学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模拟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的4种绝缘缺陷产生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PD)数据和波形进行识别,用复小波变换对UHF PD信号进行分解,利用均值、方差、偏斜度、陡峭度、能量共5个统计参量对复小波变换的各尺度系数进行量化,构造出能够描述UHF PD信号特征的候选特征子集,引入衡量特征分类能力的分离度指标J作为特征量降维的评判指标,从60个特征量中选取了5个具有较高分类能力的最佳特征量,作为径向基神经网络识别放电类型的输入有效向量,识别结果表明:db系列复小波系数的实部和虚部信息共同描述了PD信号的特征,从中提取的最佳特征量具有较高的分类能力,其中db4复小波的分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GIS(Gas Insulated Substation)盆式绝缘子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长时间使用会产生结构损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amb波的主动激励盆式绝缘子损伤监测方法,研究了Lamb波激励信号产生、Lamb波响应信号拾取及处理方法,设计了监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监测出盆式绝缘子表面深度为1 mm的微小裂纹以及盆式绝缘子表面微小附着物.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GIS局部放电产生的原因以及目前存在的几种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超高频检测法中电磁波传输特性、信号的处理及绝缘缺陷的模式识别方法,提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变压器内部产生的超高频(UHF)电磁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传感器所检测到的信号波形和能量.为了研究影响因素与UHF信号的关系,构建了变压器仿真计算的物理模型,并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计算变压器内局部放电产生的UHF信号,通过分析UHF电磁波信号的幅值和能量累积曲线,研究了绕组和铁心、检测点与激励源间的距离、检测点附近不同金属导体位置等因素对UHF信号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对UHF信号传播特性的理解以及提高信号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局部放电过程中放电面积对放电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气隙面积来改变放电过程中的表面电荷分布,进而研究其对局部放电强度的影响.当气隙尺寸较大时,流注到达界面后可以自由扩展,放电面积变化范围较大导致放电量变化剧烈.气隙直径减小至1.5 mm后,由于放电面积扩展受到限制,放电量变化范围缩小.当气隙面积进一步减小后,放电量均匀程度进一步增加.用铝箔替代聚乙烯覆盖界面,放电面积保持不变,放电量变化范围达到最小.在气隙直径为0.7 mm时,正负半周期各约有一次放电,且正负放电位置重合,这使得前一次放电的放电量对下一次放电的放电相位的影响变得明显.  相似文献   

9.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局部放电的超高频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有效抑制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局部放电中出现的低频段干扰,在理论上分析了超高频检测GIS局部放电可行性的情况下,进一步研究了GIS局部放电超高频传感器、模拟无源滤波器以及相应的宽带和窄带检测方法.在实验室GIS模拟装置中,运用研制的内置圆环传感器检测系统进行超高频法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可有效地避开空间的电晕及周期性脉冲干扰信号等低频段干扰.同时,窄带检测法能够避开超高频微波干扰信号,是一种有效的局部放电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沈志祺 《科技信息》2011,(25):I0034-I0036
超高频(UHF)局部放电检测技术是目前国际上对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类设备普遍采用的状态监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好等特点。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超高频局放检测技术的GIS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其中运用UHF传感器捕捉GIS内部局部放电信号,经过在线监测系统对捕捉信号进行信号采集、检测、运算和分类,结合人工智能专家判别系统,来分析GIS设备状态与故障特征。实际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简单介绍了GIS几种局部放电常用的检测方法,具体介绍了GIS局部放电UHF检测法,分别对UHF检测法检测原理、干扰原理、定位原理进行了阐述,通过对局部放电的波形特征、相位特征和频率特征的综合分析列出了各种局部放电现象的特征经验总结表。最后给出了GIS局部放电UHF检测法的一个典型实例,应用此实例对GIS进行了局部放电现场测试并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2.
GIS局放超高频在线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高频微带贴片天线传感器和超高频滤波放大器,实现了局部放电信号的采集、提取、调理和传输.采用LabVIEW图形化语言的虚拟仪器技术实现了对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设备局部放电信号的定时循环检测、信号处理、数据分析、缺陷类型模式识别、监测数据查询和绝缘状况初步评估等功能.该系统已在重庆市某220 kV级GIS变电站成功运行,试验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的GIS局部放电超高频在线检测系统能实现GIS局部放电超高频检测.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GIS成套封闭式高压电器设备,并对其局部放电的产生和类型进行了简要叙述。详细分析了化学法、光学法、光机械振动法、电气测量法、超声波法、特高频(UHF)法这几种GIS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方法。介绍了几种检测新技术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三种GIS局部放电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分析局部放电检测中脉冲电流法、超高频法和紫外成像技术的灵敏度和参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套模拟GIS局部放电检测平台。利用脉冲电流法、超高频法和紫外成像技术对模拟的GIS腔体的几种典型模型下的局部放电活动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大量实验数据和图谱。研究表明,脉冲电流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超高频法灵敏度适中,而紫外成像技术灵敏度最差。同时在反映局部放电活动强弱上,三种检测方法的参量之间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为了能够准确地确定局部放电的严重程度应该综合应用多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的同轴结构有利于局部放电激发的电磁场传播,为内部传感器检测局部放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针对GIS结构及其中局部放电的特点,设计了用于局放信号检测的圆板型和圆环型两种内置电容耦合式传感器,描述了该传感器的结构。通过方波响应试验仿真与试验实测研究了传感器频率响应特性,并采用方波信号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分析了传感器对暂态信号搞合的输入输出特性。用所设计的传感器进行GIS模拟装置中电晕放电脉冲实测,实测结果表明设计的传感器性能可靠,灵敏度较高,可用于GIS局部放电的测量。  相似文献   

16.
对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的检测与定位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现有局部放电定位法主要是基于特高频传感器技术和时差法进行的,高的采样率和同步精度,使得其硬件成本巨大、实现困难,且容易受现场环境影响。提出了基于特高频无线传感器和模式识别算法的局部放电定位法,该方法硬件要求低,易于实现,且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首先通过现场测量,建立待检测区域局部放电信号强度与放电坐标的特征信息库。当有局部放电发生时,将此时传感器测量到的特征信息输入已建好的信息库中进行模式识别,从而得到定位结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局部放电定位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58 m,80.8%的定位误差小于1 m,从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GIS绝缘缺陷的识别正确率,针对GIS出现的绝缘缺陷以及产生的局部放电特点,设计了4种典型绝缘缺陷物理模型,对获得的局部放电灰度图谱,用稀疏表示分类算法进行缺陷类型识别。该算法首先用最小--范数方法计算稀疏表示系数,运用压缩感知将低维观测信号恢复到高维原始信号,通过计算各类缺陷局部放电灰度图的最小残差来进行图像匹配,避开了一般模式识别分类算法中较为复杂的特征提取。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GIS各类模拟缺陷的正确识别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