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藏西北羌塘草原荒漠生态功能区所辖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逐日平均风速数据,采用现代统计方法诊断分析.结果:近40年藏西北荒漠生态功能区平均风速呈现逐年减小趋势,其中冬季平均风速减小率最大,减小率为0.5m/s.10a,年平均风速减小率为0.4m/s.10a;冬季平均风速突变发生在1982年,其余各季和年的突变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冬春季及年平均风速具有14年的显著周期.影响藏西北风速减少的原因不仅有人类保护的原因,也有气候变化促使纬向环流加强、径向环流减弱的贡献;藏西北地区冬季和年平均风速具有自主体向东西两边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平鲁区近30年风观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平鲁区多年年平均的风速日变化范围在2.5m/s~5m/s之间,风速的日变化主要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风速的大小受太阳辐射、下垫面和地形影响较大。指出平鲁区每年4月份的风速最大,3月份风速次大,全年风速最大的季节在春季,冬季次之,夏季风速最小;全年的风能主要是由西北偏西风和西风提供,这两个风向的风能占到总风能的72%;多年的年平均风速没有明显的增大或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3.
杨君建 《河南科学》2022,(9):1486-1494
为了科学准确的应用风能资源,以河南省商丘市为例,基于商丘市8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1年气象资料和民权风电场2018—2020年10~150 m的8个高度层实测数据等资料,利用气候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风能资源评估等方法,研究商丘市近61年气象要素变化特征以及风能参数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商丘市年平均风速2.4 m/s,季平均风速春季>冬季>夏季>秋季,月平均风速4月最大,9月最小,各站点年平均风速差异不大.商丘市年最多风向以北风和南东南风最多,春季和夏季以南东南风最多,秋季和冬季以北风和东北东风最多,四季均以西风最少,3—7月偏南风最多,8月到翌年2月偏北风最多.平均风速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民权站与风电场周边4个区域站的平均风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民权风电场10~150 m高度平均风速范围1.59~5.51 m/s,平均风功率密度范围9.01~209.96 W/m2,各高度主风向及次风向基本一致,主导风向分布集中.  相似文献   

4.
近54年来新疆和田地区平均风速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滑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4个气象站1960-2013年的平均风速日值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该地区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和田地区年平均风速以0.006(m·s)/a(p0.01)的递减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四季平均风速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秋季递减趋势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平均风速以5月最大,4月次之,12月最小;在空间分布上,平均风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和田地区平均风速在1977年发生突变,春季突变发生在1977年、1978年,夏季略早(1975年、1976年),秋、冬季略晚,分别为1979年和1980年.  相似文献   

5.
近45年北太平洋海表风速特征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1957年8月—2002年7月逐6 h的ERA-40海表10 m风场资料,统计分析了近45年期间北太平洋海表风场的月变化特征,以及多年平均海表风速的分布特征,为海洋水文保障、海洋工程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北太平洋的海表风场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10月至来年2月的风速整体高于其余月份。(2)从年平均风速来看,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为北太平洋年平均风速的明显大值中心,年平均风速基本在8 m/s以上;中纬度海域的年平均风速在6~7 m/s;15°N-20°N的东部海域存在一相对大值区,年平均风速在7 m/s以上;赤道西部海域的年平均风速较小,基本在4 m/s以内。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2—2018年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酸雨观测资料,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该站酸雨月、季、年变化特征,研究酸雨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酸雨污染呈现改善趋势,21世纪初酸雨恶化,2010年后酸雨又呈现改善趋势;历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频率、平均降水K值均在2009年发生突变。酸雨月、季节变化明显,8月平均降水pH值最低,酸雨频率最高,处于酸雨频发期;7月平均降水K值最小,3月最大;各季平均降水pH值变化规律均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各季酸雨频率秋季最高,平均降水K值为冬季最大。小雨量级平均降水pH值最小、K值最大,大雨量级出现酸雨频率最高;日平均风速小于1.5 m/s的降水过程中酸雨出现频率最高,日平均风速1.6 m/s~3.3 m/s的降水过程中出现酸雨的次数最多,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出现频率降低;酸雨主要出现在NE、SW(或偏NE、SW)的风向中;平均降水pH值与当日平均风速、降水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天津市津南区国家一般气象站1980—2019年的观测数据,对津南区近40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不同极值重现期。研究结果表明:①近40年间津南地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加约0.5℃,平均相对湿度则呈下降趋势。②从年代际变化角度分析,在春、夏、秋3个季节气温均呈逐年代升高趋势,2010 s春季比1980 s偏高近2℃。相对湿度在2000年之后均比之前明显偏低,其中2010 s 4个季节均明显低于之前的3个年代。平均风速呈现一致减弱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性并不十分明显。③根据皮尔逊分布计算了津南国家一般气象站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极大风速的不同重现期对应的极值,其中百年一遇最高气温为43.4℃,最低气温为-24.3℃,日最大降水量为231.5 mm,极大风速为28.6 m/s。  相似文献   

8.
采用滑动趋势分析、突变分析等方法对新疆和田地区4个气象站1960-2013年的平均风速日值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该地区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和田地区年平均风速以0.006(m·s)/a(p<0.01)的递减速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四季平均风速也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秋季递减趋势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平均风速以5月最大,4月次之,12月最小;在空间分布上,平均风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和田地区平均风速在1977年发生突变,春季突变发生在1977年、1978年,夏季略早(1975年、1976年),秋、冬季略晚,分别为1979年和1980年.  相似文献   

9.
以1981—2020年廊坊地区逐日大风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阵风系数方法获取1981—2020年极大风速序列,对廊坊地区极大风速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廊坊地区年平均极大风速为21.67 m/s,近40 a,廊坊地区年平均极大风速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平均极大风速显著减小,廊坊地区月平均极大风速整体呈春季高、冬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低的变化特征;从空间分布看,不同重现期的极大风速和近40 a极大风速极值分布均呈南部高、中北部次高、中西部最低的分布特征,但近5 a,极大风速高值则主要出现在廊坊市区、霸州市、香河县等中部地区;廊坊地区极大风速的变化与气温具有负相关关系,气候变暖可以认为是极大风速减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昌探空站2014年高空风资料,对大气边界层内距地300、600及900 m的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按月、季度进行统计计算,以此分析西昌地区大气边界层风场特征。结果表明:西昌地区大气边界层内风随季节变化较大。对于风向:夏季,各高度上通常以SSW和N为主导并有多个次多风向;冬、春、秋季,300 m高度上主要是偏南风,600、900 m高度上风向主要集中在SSW方向上;风速最大出现在春季,最小在夏季。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面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对全球变化异常敏感,系统研究该区地面风时空分布特征对理解青藏高原乃至北半球的大气环流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北部20个气象台站1982~2011年的年、季平均风速和年、季平均最大风速,2004~2011年大风日数、极大风以及最大风的风向、风频发现:(1)青藏高原东北部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最大风速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的平均风速和平均最大风速在四季中最大.(2)2004~2011各台站累计大风(17m/s)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一个极大值;托勒、野牛沟、冷湖3台站大风较多,冷湖、茫崖、刚察、兴海次之,海拔较低的西宁最少;台站春季多大风.(3)各个台站极大风速的风向和最大风速的风向较为一致;青藏高原东北部总体上风向可分为四种类型:WNW,W,WNW、NW,总体以偏西风为主.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州市1951~2004年的气温、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风速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广州市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8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升高明显.近50年来平均气温增长率为每10年上升0.13℃.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季节在湿季,并且主要是与1~3月干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有关;年平均降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周期性的现象.除了秋季降水减少以外,夏、冬、春季降水都有增加,其中夏季降水量每10年增加3.82 mm,在四季中增加速率最快,对年降水量影响较大;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较小,长期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阶段性,四季中冬季平均风速最大,对年际变化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慧 《科技资讯》2013,(1):130-131
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青海省29个气象站点近50年来逐年和逐月风速气象资料进行时间变化和突变检验分析。研究表明:近50年来,风速呈下降趋势,线性拟合的倾向率为-0.0122 m/(s.10a)。风速的四季变化也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年风速和四季风速呈波动变化,然后下降,其中年平均风速在1973年下降,春季风速下降的时间最晚,年风速和四季风速均无明显突变。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南海海表风场季节特征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李靖  李荣波  刘寒 《科技资讯》2014,(3):197-200
基于Fortran程序和Grads(Grid Analysis and Display System)软件,利用QN(QuikSCAT/NCEP)混合风场,统计了近10年(1999年8月~2009年7月)期间南海海表风场特征,主要统计了风速风向的季节特征,期望研究结果可以为航海、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春季,风速的大值区位于南海北部,约3.5~5.0 m/s,台湾海峡能达到5.5 m/s;除泰国湾和北部湾以外的大部分海域以东北风为主,北部湾以偏东风为主,泰国湾以偏南风为主。(2)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部分海域以西南风为主;风速的大值区位于中南半岛附近海域,该海域为传统的南海大风区,约5~7 m/s。(3)秋季,为季风过渡季节,风向稍显凌乱,南海中北部已转东北风,而南部部分海域的西南风尚未完全消退,泰国湾在该季节则以西北风为主;风速的相对大值区位于南海北部和台湾周边海域,约6~9 m/s,台湾海峡基本都在9 m/s左右。(4)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显著,整个南海均以强势的东北风为主;风速大值区呈东北-西南走向,大部分海域的风速在8 m/s以上,台湾海峡能达到11 m/s左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巴楚和莎车地面气象站实测数据,运用EXCEL、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近63年来各气象要素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气温、降水量、水汽压呈现增加趋势,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呈现减少趋势。气温增温趋势通过99%置信度检验,降水量、水汽压增加趋势通过95%置信度检验,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减少趋势通过99%置信度检验,相对湿度减少趋势通过95%置信度检验。(2)自80年代起各气象要素开始发生显著性变化。80年代降水量的增湿量约为60年代的7倍,90年代日照时数的减少量约为70年代的10倍、水汽压的贡献度最大为53Pa、平均风速的减少量最大为0.4m/s,21世纪初气温的增温量是60年代的6倍、相对湿度的减少量约为70年代的20倍。(3)各气象要素季节变化不一致。气温秋、春季增加趋势显著,降水秋、夏季增湿趋势显著,日照时数、水汽压在冬、秋季变化趋势最明显,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分别在春、冬季和春、夏季减少趋势显著。(4)各气象要素空间分布不一致。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表现出北部大于南部;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水汽压表现出南部大于北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东部主要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2000年3月至2009年2月MODIS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 AOD) 产品, 分析并对比了我国中、东部的华北、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4 个地区AOD 的季节分布及其变化。发现这 9 年各地区平均 AOD 呈显著增长趋势, 除四川盆地秋季有下降外, 其他各个地区各个季节均有上升趋势。长江三角洲具有最大的年平均和季节平均 AOD, 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1. 82% ;四川盆地次之; 华北和珠江三角洲较小。4 个地区AOD 的季节分布及变化特点有共性又各有不同。总体看来, 夏季 AOD 增长最快, 夏季与春季的差距在变小, 其中华北地区夏季一般高于春季; 冬季 AOD 最小, 增长也最慢, 与其他季节的差距在增大。一些地区的部分季节, 如华北地区的夏、秋季, 四川盆地的春、夏、秋季, 珠江三角洲的秋季, 在2006?2008 年有明显的连续下降趋势。这些结果有助于这些地区的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和空气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西部近53年来气候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南岛西部1951~2003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气温、降水、干燥度和风等几个主要气候指标,研究表明:近53年来海南岛西部多年平均气温24.8℃,平均年较差16.1℃,冬季气温变异系数大,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季节分配不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7.5mm,冬半年平均雨量106.4mm,年降水离差系数较大,冬、春两季降水不稳定,年降水日数偏少且季节分配差异明显,冬、春季无降水日数长;多年平均干燥度为1.97,属于半干旱区,年平均风速为4.6m/s,全年大风日数达30d以上,大风日数以冬半年较多。  相似文献   

18.
青海玉树地区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树地区1953-2013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5年滑动平均、变异系数和M-K检验法,分析玉树地区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来玉树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幅为每10年增加0.32℃,20世纪50年代气温变异系数最大,各个季节的增温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M-K突变检验表明该地区在1989年发生显著突变;降水量总体减少,减少速率为每10年减少3.21mm,20世纪50年代降水变异系数最大,其中春季和夏季是各个年代降水比较丰沛的季节,秋季和冬季是各个年代降水量偏少的季节,M-K突变检验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在1997年发生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19.
南海Sverdrup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气候平均的风应力资料,计算了平底南海内区海盆尺度的Sverdrup输送,得到南海海盆尺度Sverdrup环流的季节变化基本特征.将这些基本特征与历史观测资料相比,证实了在冬、夏、秋季风生环流在南海表层环流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风的非均匀性是南海海盆尺度环流呈现多中心的重要原因之一,秋、冬季南海北部18°N纬带处的西向强流可仅由局地风生成,南海南部环流比北部环流具有更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风场有利于在海盆的中部发生环流的季节转换,秋季气旋式环流的向北输送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蒙古地区42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3年共33年逐日地面常规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平均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的平均风速呈西高东低的分布形势,逐月变化呈双峰型,春季风速最大,秋季次之,夏季和冬季风速最小;平均风速呈逐年减小的趋势,减小的速度为0.18m·s-1·(10a)-1,20世纪90年代下降最为明显,近年来下降趋势较缓;风速显著减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阴山一带以及东部地区风速呈弱上升趋势;四季变化趋势与年变化一致,其中夏季变化幅度最大,冬季最小.内蒙古地区平均风速在研究时段内存在着准4a、准6a的年际和准14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突变检测表明平均风速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