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自然科学进展》2005,15(12):1522-1522,1527
1.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拟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 (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2)亚洲季风环境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3)高原与极地环境变化过程及其与东亚环境变化的联系 (4)陆海相互作用与河口海岸带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的战略部署.新时代,坚持陆海统筹,实现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关系到维护国家利益、安全和发展,加快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也是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基于以上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潍坊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等经历多年...  相似文献   

3.
江淮 《世界知识》2011,(7):67-67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海洋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会议讨论并批准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并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要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淮 《世界知识》2011,(9):67-67
不久前,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批准通过了“十二五”“坚持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划纲要。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海洋与陆地同等看待。作为海洋问题工作者,我希望这是我国政府在国家发展思维上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即开始摒弃“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与做法,转而采取“重陆兴海、兴海强国、陆海统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到海洋内波的二维效应时,含有横向微扰的二维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海洋内波的传播,因此为更好地描述海洋内波这一复杂非线性现象的传播特性,利用二维柱Kadomtsev-Petviashvili模型研究了海洋内波非线性相互作用的传播特征。首先,利用解析法获得该二维模型的双抛物线型孤子解,同时模拟研究了南海东沙群岛的海洋内波的弹性碰撞及随时间变化的传播特性;其次,基于不同的海域背景参数分析研究了上升型和下降型抛物线海洋内波弹性碰撞引起的海洋表层流速的变化。经比较分析,本文模拟结果与已有的遥感卫星图像较一致,因此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洋内波的传播特性、动力学机制解及内波参数反演等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面积大、分布广、海岸线长。由于人们对海洋环境认识不足,导致海洋垃圾广布于海洋和海滩中,危及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海洋垃圾主要来源陆源和海源两部分,而海滩处于陆海交界地带,受流域、海域潮波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积累了大量固体废弃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对海滩垃圾进行高效、准确、无损目标检测的设想,实现垃圾在线精准目标检测。首先,基于YOLOv5框架来获得海滩垃圾目标检测模型;其次,利用TensorRT加速框架,对所得模型进行算法执行优化,加速模型推理过程,为模型在有限硬件及算力资源的边缘设备平台部署提供模型基础;最后,基于Jetson Nano边缘设备进行模型本地化部署,实现海滩垃圾的在线精准目标检测。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结果,既涉及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区域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在区域上的反映和缩影,探讨区域环境变化问题既能丰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又可以为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可以优先资助从区域的角度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并注重研究区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具体研究方向:(1)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2)东亚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3)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4)区域碳平衡及典型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结果,既涉及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与人类对地球系统的作用密切相关.区域环境变化是全球环境问题在区域上的反映和缩影.探讨区域环境变化问题既能丰富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内容,又可以为实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期间可以优先资助从区域的角度开展的全球变化研究,并注重研究区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响应.具体研究方向:(1)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2)东亚季风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影响;(3)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全球变化的相互作用;(4)区域碳平衡及典型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5)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分析了7ka尺度上的古岸线变迁及近期影响缓冲区范围的河流地貌标志、海岸侵蚀标志、咸-淡水过渡带标志以及陆-海-大气相互作用标志,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做了初步分析,同时阐述了设置海岸缓冲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公众参与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陆海统筹,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于陆海生态环境统筹治理作出了部署,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也对新时期海洋经济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作出了深刻阐释。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塑料垃圾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加重了政府的负担。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河口水环境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区域,根据河流与海洋情势的相对优势,一般将河口区分成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3个区段,河口区对环境因子的变化的反应与河流和海洋均有差异,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河口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口区往往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对河口区水环境的关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冯梁 《世界知识》2021,(1):16-19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海洋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海洋大国群体性崛起,因海洋而起的海洋地缘政治也在悄然兴起,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现状,日益影响世界政治未来。世界海洋地缘政治大致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始至拿破仑战争结束,地缘政治主要围绕欧洲陆海争霸进行,核心是陆权斗争,海洋争斗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陆上争霸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袤的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主权范围的海洋区域主要包括内水、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  相似文献   

14.
海洋酸化是大气CO2浓度持续增加引起的又一环境问题,近些年来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简要概述了海洋酸化作用对海洋生物的营养组成、感觉系统、胚胎和幼体发育等的影响,以及在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洋酸化与低氧、环境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旨在为深入研究多重环境胁迫对海洋生物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CCR模型构建陆海统筹基础设施投入-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钦州陆海统筹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钦州陆海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总量的总体趋势是逐年增加,且趋于平稳,钦州陆海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在市内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占有率较大,历年平均所占比重为39.83%;钦州各个年份综合效率值都为1,陆海统筹基础设施经济综合效率明显,钦州陆海统筹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前海洋工作的重要任务。养护近海、发展远洋、拓展极地渔业等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为蓝色海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山东省海域面积和陆域面积相当,是我国的渔业大省、海洋经济强省,在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创造了先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昭示着我国进入陆海统筹发展新阶段。镇海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科技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一是依托港口,建成了临港国家级化工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镇海港是宁波-舟山港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岸线3683米,现有泊位2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5万吨级泊位2个,拥有全国最大的5万吨级液  相似文献   

18.
彭少麟 《科技潮》1999,(6):34-37
人类在实现经济和科技的飞跃发展时,往往忽视自己是地球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把自己从众多的生态平衡关系中抽出,对地球资源进行绝对的控制和任意的榨取,从而逐渐与自然界形成全面对抗和尖锐对立,导致了生态与环境的危机。全球环境变化现象则是生态与环境危机的集中反映。全球环境变化的因果全球环境变化这一术语,意指在地球环境方面的自然和人为变化导致的所有全球问题及其相互作用。1990年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议案》中,将全球变化定义为"可能改变地球承载生物能力的全球环境变化(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以及生态系统的改变)。"狭义的全球变化主要指大气臭氧层的损耗、大气中氧化作用的减弱和全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加准确地对渤海湾沿岸的风暴潮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构建了WRF-ROMS相耦合的海气耦合计算模型,耦合模型能在更加真实的动力环境下研究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耦合过程中利用开源的耦合器和网格重建程序实现了海洋模式和大气模式之间实时的数据交换.基于所构建的海气耦合模型模拟了2003年10月中旬发生在渤海湾的一次典型寒潮.研究表明,海气耦合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渤海湾风暴潮期间温度场、风场、潮位以及潮流场的变化特征.强冷空气南下所形成的持续偏东大风是引发渤海湾寒潮的主要强迫动力,这是由渤海湾的地形以及岸线分布特点决定的.偏东持续性大风导致的风应力增水作用与天文大潮相叠加容易产生大型风暴潮,给渤海湾近岸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红树植物花粉在海洋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一种特有的植被类型和指示植物,根据沉积物中出现的红树植物花粉种类和数量,推测了海滨红树林的演化、海面升降、海岸线变迁,追溯了古海流和沉积物来源,阐述了红树植物花粉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对深入探讨古环境变化和海陆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