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罗敬  管强 《河南科学》2006,24(1):88-91
分析当前电子政务的现状和瓶颈,建立了电子政务业务专网的总体框架.提出基于Web服务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柔性集成的方法.以Web服务应用集成和工作流管理为核心建立政府服务网站和业务专网集成的电子政务业务平台体系结构并开发原型系统,给出以企业网上联合年检为对象的电子政务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呼叫中心系统是可以将传统通信媒介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本文试图探讨一个电子政务多媒体呼叫中心平台“由点到面”的发展思路,分析多媒体呼叫中心系统为解答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电子化业务申请处理、政府信息发布和决策信息收集、提升政府形象、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数据交换是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与结构转换。电子政务领域的多种业务是以电子政务数据交换为基础的,包括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跨系统数据查询、电子公文流转、联合审批等。按照系统拓扑、规模、应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电子政务数据交换系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电子政务办公已成为新时达推进政府提高行政效能和社会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该文以唐山市电子政务发展为例证表明当前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取得进展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作者详细论述了新时期地方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性要素,包括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技术资源整合,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建设,同时不断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电子政务服务意识,建立完善绩效评估制度等,使核心业务覆盖率和政务贡献率得到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前,政府电子政务的发展是基于知识管理的第三代电子政务.第三代电子政务的核心是借鉴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帮助政府将单一的信息转变为可共享的知识,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加强政府部门内部协同工作,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新型的知识管理型政府.  相似文献   

6.
智慧政务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实质是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与电子政务进行融合,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使政务服务工作更加透明化、科学化与智慧化。从智慧政务基本概念、构建基本原则、建设意义、应用系统构建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对策等角度对郑东新区智慧政务建设进行全方位分析。最后,提出政府部门加快转变管理职能、主动改变社会服务方式、加快整合政府服务流程、积极推进服务型和智慧型政府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投入了近万亿元的巨资进行电子政务建设。通过近二十年来的持续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政府内部公文流转、行政审批、费税征缴、信息公开、信息统计与分析等大量政府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建设开掘十大金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日前展望,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信息化建设将重点发展以下十个领域: 一是加速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一代的高速信息传输骨干网络和宽带高速计算机互联网,构筑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基础信息平台。 二是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构筑政府网络平台,形成联接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政府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发布、信息服务。 三是制定中国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完善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立全国和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四是推荐数字化城市工程,加速三网合一的城市数字…  相似文献   

9.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物联网是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我国已经将物联网列入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首次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智能环保是物联网研发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浙江省提出,发展物联网产业要突出重点领域,着力推行工业信息化、城市管理、城市交通、安全防范、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开发,要把浙江建设成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成以杭州为核心,嘉兴、温州为"两翼"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打造杭州、宁波、等物联网应用的"智慧化城市"。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促进电子政务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及问题,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总体上来看,经历了以办公自动化建设为核心、以行政监督为核心和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等三个阶段,并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开始向第三阶段转移,强调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通过“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手段更为“人性化”的行使政府管理职能.但是,在我国电子政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给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物联网数据融合方法速度慢、 融合精度低等问题, 以改善物联网异构数据融合效果为目标, 提出一种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物联网异构数据融合方法. 首先采用多个节点采集监测对象状态数据, 并对每个节点采集的数据噪声进行过滤, 初步减少数据规模, 提高物联网异构数据质量; 然后引入聚类分析算法处理簇首数据, 消除簇内数据间的冗余; 最后在汇聚节点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对簇首数据进行加权融合, 并在相同环境下与其他融合方法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对物联网异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 获得了较高精度的物联网异构数据融合结果, 物联网异构数据融合错误少、 速度快, 提高了物联网数据融合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安全威胁与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各国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纷纷加入物联网的研究和建设工作。物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必然受到物联网安全和隐私问题的制约,为理清物联网目前存在的安全威胁、为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提供理论参考,该文总结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即相应安全措施。根据物联网目前主流体系架构,分别从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对安全威胁进行研究。感知层安全威胁研究主要针对射频识别安全威胁、无线传感网安全威胁和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威胁。传输层安全威胁研究主要针对数据泄露或破坏以及海量数据融合等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应用层安全威胁研究主要针对用户隐私泄露、访问控制措施设置不当与安全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各类安全威胁给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物联网基础出发,介绍物联网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网、物联网的功能、与其他网络的关系、物联网的支撑技术等,并举例说明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和电子保健等生产生活领域中的应用。指出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挑战以及我国发展物联网技术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对物联网产业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海淀园物联网产业链发展的特色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物联网的组网特点及安全需求,对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分类总结,并提出物联网安全问题解决方案;最后探讨在安全方案实现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技术涉及计算机控制、无线通信、光通信、电子、网络、软件、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它将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目的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物联网产业应用型人才,它是涵盖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等关键技术的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型专业.分析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人才需求,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人才培养方案,阐述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关键技术和核心课程,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合理规划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物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访问控制技术是隐私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它可以保证信息资源被授权的合法用户访问而不被非法用户或非授权的用户访问.对物联网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技术进行了分类研究.首先总结和分析了几类访问控制模型的特征,随后把物联网背景下的访问控制技术分成以角色和属性为基础、以使用控制为基础、以权能为基础和以模糊逻辑为基础四大类进行探析,最后对物联网环境下的访问控制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物联网教学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结合物联网教学的特点,设计与实现了一套智能家居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利用ZigBee无线通信功能,将无线传感器技术和局域网技术相结合,构成系统网络,允许包括移动终端等设备远程或局域控制房间中部署的传感器,以实现家居智能。通过本系统让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物联网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是最近几年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产物,本文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的需求,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网络案例实验教学平台,分析了该平台的优势和特点,最后以智能交通灯为实验案例,介绍了基于该平台实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物联网作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型产业之一,其所具备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三大特征,天然地适应未来武警部队通信装备全方位、多领域、智能化管理需求。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通信装备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就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实际部署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