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低损耗有机聚合物光波导的制备沈启舜仇琳琳蒋毅曹庄琪陈英礼(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200240)刘燕刚黄德音应杰朱子康(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200240)电光聚合物具有低介电常数和大电光系数等特点,所以由它制成的电光调制器的品质因数将明显优于目前正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三种有机电光聚合物体系:分散红(DR1)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掺杂型体系、DR1与聚酰亚胺(PI)掺杂型体系、DR1和PMMA侧链型体系。描述了用它们制备光波导的过程。用导波法表征聚合物波导薄膜的光学特性,并分析了它们在有机电光器件制备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孔有机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多孔材料,在非均相催化、吸附、分离和气体存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它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全部由有机分子的构建块组装而成的微孔(孔径小于2.0nm)固体.依据设计策略的不同,主要可以分成以下4种:(1)通过交联反应阻止链密堆积的超交联聚合物;(2)通过刚性和扭曲基团阻止链密堆积的自具微孔聚合物;(3)通过大共轭?-体系刚性结构组建的共轭微孔聚合物;(4)通过适宜的官能团发生可逆地缩合反应来制备的共价有机骨架聚合物.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背景,重点介绍自具微孔聚合物和共轭微孔聚合物.  相似文献   

4.
导电聚合物的突出优点是既具有金属和无机半导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又具有有机聚合物柔韧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还具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Mac Diamid,Heeger和白川英树因在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发展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共同获得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聚苯胺因具有制备简单(可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批量生产)、成本低廉、稳定性好、可制备成导电聚苯胺溶液等突出优点,成为最有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粘土/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和柱撑材料的详细介绍,讨论了一般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性能和应用,以及粘土的结构、有机改性等对制备粘土/有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共轭多孔聚合物由于其丰富的制备方法、良好的光热稳定性以及可调的能带结构,在可见光催化中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Pd催化的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制备了共轭微孔聚合物CMP1和线性聚合物LP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聚合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研究了两种聚合物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共轭微孔聚合物CMP1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明显优于LP2.通过循环伏安(CV)测试得到两种聚合物的导带位置,两种聚合物的能带结构位置均满足光催化NADH再生的热力学条件.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了两种聚合物的光电流响应和电化学阻抗,与线性聚合物LP2相比,共轭微孔聚合物CMP1具有更快的光激发响应和电荷迁移速率.最后将两种聚合物用于光催化NADH再生实验以研究其光催化活性,CMP1和LP2对NADH再生的效率分别为58.3%和50%,表明共轭微孔聚合物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超亲水性涂膜制备技术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无机溶胶、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超亲水表面的方法,并对超亲水表面的未来应用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共价有机框架(COF)是一类新兴的多孔有机聚合物,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序的孔道结构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已成为具有潜力的纳米药物载体.制备了基于COF纳米颗粒的仿生纳米复合物,负载光敏剂孟加拉玫瑰红(RB),并包裹癌细胞膜(CMV)对该复合物进行仿生修饰.结果表明:制备的COF/RB@CMV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能够被肿瘤细胞有效摄取,并在光照激活条件下产生对细胞具有高毒性的活性氧化物(ROS),进而起到了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OF的仿生纳米平台用作光动力学治疗(PDT)试剂.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孔有机聚合物及其衍生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探究了一种孔径可控的多孔碳纳米球的合成方法 .首先,设计合成了6,13-双(双4-溴苯基亚甲基)并五苯化合物,并以此为单元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规则形貌的新型多孔有机聚合物.通过将不同孔径尺寸的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碳化,以此探究碳化温度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根据得到的数据可知,多孔碳材料THF-800具有最好的循环稳定性和优异的倍率性能,由此证明THF-800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此外,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孔径尺寸进行了调控,可以促进有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最终拓展了多孔有机聚合物衍生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TiO2杂化材料,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杂化材料的主要成分,引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以改变PMMA/TiO2杂化材料易碎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无机相与有机相通过Si-O-Ti共价键相连,TiO2的加入增强了聚合物材料的抗紫外性.  相似文献   

11.
有机聚合物全光开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两种非线性有机聚合物(非醚PPQ和Poly-3BCMU)波导全光开关的实验研究。应用前向简并四波混频原理在PPQ薄膜光波导中演示了全光开关功能。利用Poly-3BCMU的光漂白性质,设计并制备了能与光纤系统兼容的波导光开关实验器件。  相似文献   

12.
至上世纪80年代,聚合物电荷传导获得突破,发现此研究的人获得2000年诺贝尔奖。人们疑惑:有机物是否可以如有机半导体一样得到广泛应用。至1987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问世以来,有机电子材料为人们所广泛关注。有机分子目前被认为在半导体器件方面是一种活性成分,然而有机分子产生的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已经工业化,就有机分子在晶体管中应用来控制电流电压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一种新型高效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通过Stille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以噻唑并噻唑为电子受体单元和硅基联噻吩为电子给体单元的交替共轭聚合物(PTTz-Si)。这种聚合物具有较窄的光学带隙(1.77 eV)、较高的热稳定性以及比较宽泛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其良好的溶解性保证了可以通过溶液加工制备成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是一种潜在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供体材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电化学等测试方法对该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且将聚合物与PC71 CM共混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获取0.76%的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田红叶  贺蓉  古宏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1):1807-1810,1815
在有机体系中通过软化学方法制备出荧光量子点,该方法简单、新颖,且原料成本低;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60~70nm的具有特殊功能团的聚合物微珠,该微珠具有水溶性,具备一些与生物分子偶联的基团,相对μm级的聚合物微球有很大优势;通过物理溶胀的方法将量子点嵌入带有特殊功能团的聚合物微珠,为制备量子点与生物分子连接中的荧光探针奠定基础.通过紫外吸收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PL)、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电导滴定等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成功地将荧光量子点嵌入聚合物微珠,打破了只有水相合成的量子点才能与生物分子相连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超亲水性涂膜制备技术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表面活性剂、无机溶胶、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超亲水表面的方法,并对超亲水表面的未来应用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是在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介于有机聚合物与无机聚合物间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文章论述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光学材料、陶瓷材料、凝胶材料及生物材料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有机无机材料制备灵活,便于分子"裁剪",实行分子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具有结构多样性和新颖有趣的性质,文章第一部分探讨配位聚合物的自组装规律,研究合成过程中各类因素(有机配体的本质、金属离子的配位需求、抗衡阴离子、溶剂、pH值等)对其配合物最终结构的影响;第二部分侧重于介绍配位聚合物吸附、催化等性质方面的研究,展望其应用上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化学氧化法在不同温度下制备聚噻吩和聚3 辛基噻吩,通过红外光谱(FTIR), X衍射分析(XRD),核磁共振谱图(NMR),X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谱(UV Vis)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噻吩侧链基团和制备温度会影响聚合物的构型结构,引起聚合物结晶度的变化.聚3-辛基噻吩结晶度最低,低温制备的聚噻吩结晶度最高.导电性能研究表明,聚噻吩的构型结构和结晶度直接影响其电导率.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有机共轭聚合物以其独特性质在有机发光,有机自旋电子学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有有机共轭聚合物的元激发,孤子,极化子和双极化子。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聚合是制备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有效途径。主要从电化学合成体系方面综述了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合成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三氟化硼乙醚(BFEE)及其混合电解质溶液体系、离子液体在导电聚合物电化学合成中的应用。指出了电化学聚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