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2世纪之前,欧洲人不知道如何使用指南针。对于那时的航海家来说,辨识方向,寻找正确航线之难是可以想象的,没有指南针的航海不但艰难,还充满了各种危险。  相似文献   

2.
探险行动彰显了人类的顽强意志与勇敢精神,为实现追寻的探索目标,人类与险恶的自然环境展开拼搏,从不屈服,永远前进,谱写了悲壮而辉煌的篇章。人类探险史记载着:公元前2000年中期,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以克里特岛为跳板向西航行,发现了欧洲南部大陆;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人毕菲向西北欧海岸进行首次远航,发现了不列颠群岛;15世纪末,哥伦布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西班牙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的壮举……从远古以来,惊心动魄的航海探险从未停止过,历史上数百次重大的探险活动,在地理发现中作出了贡…  相似文献   

3.
正库克船长简介詹姆斯·库克(James Cook,1728-1779),英国航海家和探险家。1728年11月7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一个农场工人家庭。他只在小学受过读、写、算的基本教育,早年在杂货铺做店员。18岁时在船上当学徒,自学了数学、天文学及与航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后来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参加过英法战争,承担过一些海洋勘察、海图绘制工作。177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68~1779年间曾3次率领船队远航探测。1779年发现了夏威夷岛,在与岛民的冲突中被杀害。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伟大的明朝航海家郑和下西洋首次航海探险600周年,国内外掀起了规模空前的郑和热,人们以多种形式缅怀这位航海业的先驱,追踪前人的足迹,以唤起中华民族向海洋开拓、走向世界的进取精神.这无疑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德布罗意的非线性波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除了爱因斯坦被人誉为“哲学家和科学家”外,还有两位诺贝尔奖得主被人誉为“思想家和物理学家”,其中一位是尼耳斯·玻尔,另一位就是路易·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亲王。玻尔是“正统”量子力学纯几率诠释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德布罗意则是“非正统”波动力学因果诠释“法兰西学派”的创始人。德布罗意性格内向儒雅,很少走出国门。他作为思想家到底在思考些什么呢?他在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他与玻尔的分歧到底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1722年4月5日,荷兰航海家雅各布·罗格文及其同伴正存南太平洋海域航行,突然,负责嘹望的水手发现远方的海面上有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就立即报告罗格文。罗格文听到后惊诧不已,因为航海图上没有标明这片海域有任何陆地。他命令船只向绿点靠拢,驶近后发现这是个岛屿。这一天正好是复活节,于是罗格文就将此岛命名为“复活节岛”。然而,罗格文做梦也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7.
无论美国总统小布什走到哪里,他身边总有一只“足球”。可以说从小布什宣誓就职开始,这只“足球”就没有一分钟离开过他。这只“足球”并不是运动员踢的那种球,它是一只小黑皮箱的外号。这个小黑皮箱里装着启动美国军事武库中最后的打击力量,即核武器的“钥匙”。所谓“钥匙”,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探索》2012,(7):8-8
历史学家新发现的一张银行贷款单显示,由英国国王亨利七世授权寻找“新土地”的威尼斯商人约翰·卡波特从英国西部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出航,于1497年到达北美洲。他当时进行了两次航程,一次在1496年夏天,另一次在1497年。在第二次航程中,他到达了纽芬兰(加拿大东部岛,  相似文献   

9.
无字书     
安安静静,随随便便,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一瓶酒,一些凉菜——那天晚上就是这样的。准确点说,是这样开始的。 “天才的个人发明家在小说里很多,比生活里多得多,”梅可夫用叉子叉着一个小蘑菇,说道。“不过,生活里毕竟还是有的。” 我点了点头。的确,如果生活里根本没有这种人,那么小说的形象又从何而来? “有又怎么样?”我问。 “我的舅舅就是一个这样的天才。”梅可夫表情沉郁地斟满了两个酒杯。“我过去没有说起过他吗?对,没说过。他,你猜怎么着,发明了一部时间旅行机,干,为了你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绿色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北邻汤加和斐济,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其他小岛组成,海岸线长6900公里,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公元1350年,一批毛利人乘6只独木舟从波利尼西亚来新西兰定居,他们靠渔猎为生,擅长航海,能造船,会织网。公元1642年,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发现了此地,并将之  相似文献   

11.
在整整600年前1405年7月11日,中国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就带领着他的船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航。  相似文献   

12.
哥伦布与竖蛋这是一个关于伟大而又不走运的航海家哥伦布的故事。有一天,哥伦布正和他的手下闲谈。哥伦布忽发奇想,他拿出一个鸡蛋,问到:“谁能使鸡蛋站立起来?”怀着浓厚的好奇心,哥伦布的手下一个接着一个尝试,结果都失败了。于是,哥伦布不慌不忙地拿起鸡蛋,将鸡蛋的底部打破,鸡蛋就稳稳地站立起来了。这是一种属于“脑筋急转弯”的“投机取巧”之类的“狡猾行为”,虽然告诉人们,若是遇到困难,只要转动脑筋,一样可以解决,但并不是真正将鸡蛋竖起来。魔术师的“戏法”魔术师也能轻而易举地将鸡蛋竖起来,他们的“戏法”是——●在鸡蛋的下面…  相似文献   

13.
西贝 《科学之友》2005,(9):80-81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创造的海上奇迹,它是世界航海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也因此而改变了世界航海的历史。这一伟大的事件发生在整整600年前。在郑和的率领下,这支来自明朝的,由200多艘船只和27000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以当时各国航海者无法想象的气势,穿越岛屿众多的南海和马六甲海峡,完成了横跨印度洋的壮举,并且抵达遥远的非洲东海岸。斯里兰卡有历史学家猜测,这些船队甚至绕过好望角,完成了环球航行。郑和船队带去了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的文明礼仪和各种高贵的礼物。世界知道了那个伟大的国家--中国。这场海上史诗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一项可以圆满完成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使得郑和把皇帝的异想天开变成不可思议的现实?600年前的中国,是否能够造出相当于一个半足球场面积的超级巨轮?没有无线电和卫星定位系统,这么多艘船只又如何能够步调一致地穿越大洋?即使这一切都有可能,那么,当时复杂的气候环境和国际形势又给郑和船队的命运增加了多少变数?历史已经把结局告诉了我们,在28年间,郑和船队曾经成功地7次出使西洋,而未知的是过程。2005年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其后又6次远航,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郑和七下西洋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郑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谜团最多的伟人之一,许多谜至今仍未解开。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极其巨大的球体。那么,第一个测出地球质量的人是谁?他就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  相似文献   

15.
路过(下)     
在中国四川省的乐山,有一座倚山而坐的大佛。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咏叹过这一人造奇观。 星河曾经到过乐山,但是他第一眼见到这座仰慕已久的文化遗迹时,却感到一种隐隐的失望。在他童年的想象当中,大佛应该比眼前的这尊圣像要大得多。 如今,在远离乐山38万千米的世界里,星河第一次看到了他童年心头的“大佛”——甚至比他的想象还要大。 把它称做“面孔”。 在没有大气的月表光线可以不受任何影响地直接射入眼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远方的雕像只是一个光学幻象。在缺乏确凿的证据之前,可以将它视为以山峦为基板的巨大  相似文献   

16.
在整整600年前1405年7月11日,中国一位著名的航海家,就带领着他的船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远航.这个时间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海面波浪翻滚,一只漂流瓶被海流冲上了海岸。漂流瓶是航海者早期的落后的邮递方式,用来许愿、交流、甚至是船舶失事时交待情况的工具,用途类似于现代飞机的"黑匣子"。传说用漂流瓶这一邮递方法是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首创,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远洋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横渡大西洋,准备前来中国。但哥伦布发现的却是美洲新大陆。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无人行星探测器“航海者2号”送来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第七号行星天王星的内部构造为:与地球差不多大的溶融状态的岩石核被一数千度的超高温海洋包裹着,海洋厚度约为五千英里(八千公里左右)。天王星上有“海洋”存在的问题,过去就有人提出过这一假说,而这次发现最能证明这一假说。由于这一“海洋”的存在,解开天王星磁场之谜也便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一位记者曾写道:“冰山,是人类至今无法征服的最巨大的移动物体。”此话虽说有些夸张,但却是无可奈何的事实。从早期的航海家第一次在远航中发现它们以来,对付这种“巨型白色碉堡”的惟一方法就是:小心掌舵,绕道而行。  相似文献   

20.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未知的汇票。惟独今天,是你拥有的现金。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牢牢抓住“今天”,那么,你也就抓住了一生。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它飘浮于回忆里,沉醉于美梦里。当它驻足于繁花草地凝视一片片飘零的枯叶时,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