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脑出血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患者的进展和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72例MOF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72例MOF发生于脑出血后平均5d;2、3、4个以上器官衰竭者死亡率分别为52.6%、58.3%、90%;器官衰竭发生顺序依次为:肺、胃肠道、肾、心血管、代谢、血液、免疫系统。结论:肺部感染是老年脑出血并发MOF最常见的诱因,及时采用预防保护措施可降低老年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指常见的一种以气流明显受限作为特征性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因其患病人数居多,病死率偏高,故将其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an ease,AECOPD)与稳定期.在COPD急性加重期因起病较急故可导致肺功能迅速恶化,反复性发生急性损伤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那么,关于AECOPD目前公认其80%是由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IL-27的浓度,并进一步探讨IL-27与COPD患者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及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纳入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27的浓度。分别测定肺功能,对COPD组血清IL-27的浓度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与对照组血清中IL-27浓度分别为(177.29±28.29)pg/mL、(104.80±44.55)pg/mL、(65.46±32.07)pg/mL,3组中血清IL-27浓度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8,P<0.001)。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IL-2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27含量高于COPD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27含量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5,-0.601,P<0.001)。IL-27在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升高提示在COPD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具有剑鞘气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气管指数与COPD急性加重次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收集具有剑鞘气管的COPD患者47例,年龄50~89岁,平均72.59±8.75岁,其中男43例,女4例,33人有吸烟史。气管内冠状径长度范围为5.6~18.6mm,平均为11.21±2.79mm,矢状径长度范围为14.0~38.2mm,平均为22.56±4.39mm。气管指数的范围为0.28~0.65,平均为0.50±0.10。气管指数与近1年COPD急性加重次数呈负相关(r=-0.74,P0.01)。结果表明,COPD患者剑鞘气管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吸烟者,气管指数对于COPD的急性加重风险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临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用药治疗基础上加以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肺功能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CT、CRP、FEV1、FEV1/FVC以及FEV1%Pre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CRP、FEV1、FEV1%Pred、FEV1/FVC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改善,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进而延缓病症进展,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张淑文 《科技潮》1998,(9):104-104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指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或心肺复苏等后,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如休克、急性肝衰、急性肾衰等)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MSOF的死亡率达80~100%,因此MSOF是急救医学领域十分令人关注的研究课题,也是急诊临床的常见症、多发症,如急性肺炎、急性胰胆炎症等严重感染者常可导致MSOF。关于MSOF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血液透析及时、有效、安全地清除血中毒素及机体代谢废物,减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发生心力衰竭、感染、出血、昏迷等严重并发症.方法: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新技术治疗.结果:我院从1997年6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20例不同原因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20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对各种中毒原因蝌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能够及时、有效、安全地清除血中毒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硷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生理功能,减少昏迷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威胁及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使患者安全渡过肾功能衰竭危险期,显著降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早期使用血液透析,在预防和治疗中毒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14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对1995—2009年收治的146例6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外科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切除30例(90.4%),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3例(15.7%),切口感染裂开8例(5.4%),应激性溃疡4例(2.7%),功能性排空障碍2例(1.4%),急性肺栓塞1例(0.7%),急性心肌梗死2例(1.4%),泌尿系感染5例(3.4%),死亡6例(4.1%).结论加强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及器官衰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1例AP患者住院当天(NLR-0)和入院后24 h(NLR-1)、48 h(NLR-2)、72 h(NLR-3) NLR值;根据AP患者严重程度分为MAP组(96例)及SAP组(45例),根据是否发生器官衰竭分为器官衰竭(-)组(117例)及器官衰竭(+)组(24例),采用ROC曲线比较NLR预测能力.结果 MAP组NLR-0,NLR-1,NLR-2,NLR-3的NLR中位数均低于SAP组(P0. 05);器官衰竭(-)组NLR-0,NLR-1,NLR-2,NLR-3的NLR中位数均低于器官衰竭(+)组(P0. 05); NLR在NLR-1时预测AP患者严重程度(AUC:0. 714,最佳截断值5. 18)及器官衰竭发生率(AUC:0. 739,最佳截断值4. 81)的准确度最高.结论 NLR入院24 h预测AP严重程度及器官衰竭发生的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效果.方法:6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使用BiPAP呼吸机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30min至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2007年间我院治疗的60岁以上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保守治疗成功,25例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穿孔修补手术17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1.7%,胃大部切除和溃疡局部切除8例.结论 胃单纯修补术是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掌握手术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60岁以上重症急性胆管炎59例,术后24例出现低血钾,发生率为40.7%,本文就其发生的原因及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该病随着低血钾的发生,可作为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手术适应症与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胆道疾病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时机,以期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160例6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患者,术前伴随一种及一种以上并存病88.75%.全部行外科手术治疗,择期手术87例(54.37%),急诊手术73例(45.63%).结果术后并发症23.75%,死亡率6.25%,6例ACST术后死于MODF,4例胆道肿瘤衰竭死亡.结论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处理并存病,争取择期手术,避免急诊手术盲目性是外科治疗老年胆道疾病,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肺心病多器官衰竭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84例老年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并发多器官衰竭、累及器官数目与病死率是正相关关系,累及2—5个器官死亡率分别为34.3%、65.4%、86.7%、100%,其中并发肺性脑病最多,但病死率较低。而肾功能进行性加重预后不佳。揭示老年肺心病患者病程较长,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肺心病多器官衰竭的重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1 8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的治疗经验.方法:统计本院十年来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数量、发病率及病因分析和治疗效果.结果:1996年9月-2006年9月共收治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1 886例.其中急性硬膜外血肿678例,占36%,死亡62例,占9%;急性硬膜下血肿585例,占31%,死亡164例,占28%;急性脑内血肿623例,占33%,死亡130例,占20%;总死亡为356例,占19%.手术和保守治疗死亡率分别为26%和3.5%.结论:CT和MRI的使用使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的诊断率大为提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伤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肺心病合并多脏器衰竭(MOF)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大多是在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再发生其他器官的损害,这为肺心病并发MOF的发病特点。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笔者有以下体会。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肺心病的诊断标准按照1980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多脏器衰竭的诊断标准为: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分为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其中 ,重症胰腺炎占 2 0 %左右 ,病情发展迅猛 ,并发症发生率 6 5 % ,死亡率 30 %~ 5 0 % [1 ]。实践证明 ,成功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回顾性分析 4 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的诊治经过 ,总结其护理经验和体会。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 990年 8月至 1 999年 1 1月共收治急性胆性胰腺炎 4 8例 ,其中男性 1 9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2 4~ 78岁 ,平均 5 5 .76岁。4 8例中 ,手术治疗 4 3例 ,非手术治疗 5例 ;重症胰腺炎 35例 ,其中 30例行急诊手术 ,5例行非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统计6年来治疗的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总数、发病率及病因,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86例,占同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91例)的17.5%。手术治疗55例,保守治疗31例,死亡率分别为38.2%和38.7%,与同期35-60岁同类型病人86例比较,老年组合并伤及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危及生命的合并伤,急取在脑疝前期开颅,充分脑减压,早期防治并发症可降低老年人急性重型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1-2002年收住海口医院的ACS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早期有创干预组(PCI)和保守治疗组.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随访,随访的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反复发生的心绞痛等.随访时间至少在12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病人预后的差别.对随访病人的常见危险因素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对MACE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主要的危险因子.结果:总共入选153例病人,其中PCI组66例,保守治疗组87例.随访时间最短19个月,最长56个月,平均46个月,其中54.6%的患者随访时间在36个月以上.早期有创干预组心肌梗塞和总的MAC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分别是8.5%、21.6%和32.9%、48.3%,P<0.05;两组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分别是7.3%和8.3%.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血糖、总胆固醇、HsCRP与MACE的发生密切相关,它们是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早期有创干预可显著减少46个月时非致命性心肌梗塞和总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不能减少心脏性死亡的发生.年龄、血糖、总胆固醇、HsCRP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它们对46个月时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有独立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往往出现食欲不振,由于食物及水摄人量明显不足,而发生营养不良,如日久则容易导致全身衰竭,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更趋严重,甚至死亡.鉴于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试用肠外营养方法(perenteral nutrition P N)支持治疗此类患者30例,因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而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 选择经过一段时间(≥5天)的常规输液、抗炎等治疗而疗效不满意的患者30例,均伴有食欲不振,因营养不良病情迁延全身情况趋于恶化.其中慢支急发9例,慢支急发伴肺气肿15例,老年性肺气肿伴感染6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56岁~76岁,平均67.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