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已经因为人类无止境的索取和破坏,变得遍体鳞伤。该如何守住这一片蔚蓝?其实,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会悄然改变海洋、改变世界。惜食海鲜,拒食鱼翅和其他濒危海洋动物,不购买海豹皮等海洋生物制品1惜食海鲜,并在吃海鲜时进行选择,尽量吃食物链更底层的鱼类,例如购买养殖的罗非鱼而非鲑鱼,因为罗非鱼主要是食草的,在养殖过程中消耗更少的鱼肉;避免食用那些捕捞过程会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鱼类,比如人们对金狮鱼多以拖网捕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告诉我的孩子,赶快去看海、去看珊瑚吧,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可能不复存在。”——一位海洋科学家的话①海洋越来越酸就在人们密切关注“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问题的同时,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近年来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注意。②海洋生物将失去它们的外壳和骨骼海洋变得越来越酸,这对于珊瑚等海洋生物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它们面临失去外壳和骨骼的灭顶之灾。③我们能够埋葬二氧化碳吗?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液态二氧化碳湖泊,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新思路——把二氧化碳埋到深海里去。来自远洋科考船的不祥之兆几年前,美国女生物学家维柯多亚登上一艘前往北太平洋海域的考察船,她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种名叫“尖菱蝶螺”的小型海洋生物。“尖菱蝶螺”是一种翼足类浮游动物,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包裹身体的外壳不足1厘  相似文献   

3.
十年磨一剑 在占地球面积2/3的浩渺无际的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种生物?它们是怎样分布的?作为海洋生物主体的鱼类,又有多少种?这是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够准确回答的世界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东方  高振会  王磊磊 《科学》2007,59(5):20-22
海洋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巨大宝库,随着近海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以及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化,人们普遍意识到海洋生态、特别是近海生态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海洋生态学是研究海洋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动态的和定量的研究是其发展的总趋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综合海洋生态系统各个要素的作用基础上建立生态数学模型,利用模型讨 论模拟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海洋生态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2012,(8):F0002-F0002
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重要成果——《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等。图集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生物的“家底”,收录了我国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编绘了18000余种物种形态图,阐明了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的分布、各类群的分类一地位,确立了目前我国海洋物种多样性的基线。  相似文献   

6.
探究深时海洋生物泵的演变,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显生宙海洋生物泵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古生代型(古生代-中三叠世)和现代型(晚三叠世-现代).古生代型生物泵以浅海底栖藻类和浮游疑源类为主导,现代型由远洋超微浮游生物主导.此外,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这一特殊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古生代型的海洋生物泵遭到摧毁,海洋的碳循环被扰乱,海洋中短暂出现了由蓝细菌和其他自养细菌为主导的特殊生物泵.化石记录表明,浮游藻类(颗石藻和沟鞭藻)在晚三叠世起源并在侏罗纪快速辐射,促进了现代型远洋浮游生态系统的建立,即“中生代海洋浮游革命”.这被认为是中生代海洋化学革命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也驱动了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重组(中生代海洋动物革命).浮游藻类的繁盛增强了远洋生物泵和碳酸盐泵的固碳能力,提升了海洋生态系统对碳循环扰动的缓冲能力.因此,关键海洋生产者的起源、演化及控制因素是深时碳循环领域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之友》2003,(10):21-21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这么冷的地方有生物吗?这儿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丛灌木,但这儿有苔藓、地衣、菌类,还有开着黄花的南极发草和开着红花的厚叶石竹等。然而,使这块大陆显得生气勃勃的则是这儿的动物世界。早在18世纪,西方探险家就已经发现浩瀚的南极海面上生活着一种小虾,后经生物学家鉴定,命名为南极磷虾。磷虾是南极动物的食物,是南极海洋生物链中  相似文献   

8.
探究深时海洋生物泵的演变,对理解现代海洋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有重要启示意义.显生宙海洋生物泵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古生代型(古生代-中三叠世)和现代型(晚三叠世-现代).古生代型生物泵以浅海底栖藻类和浮游疑源类为主导,现代型由远洋超微浮游生物主导.此外,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这一特殊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古生代型的海洋生物泵遭到摧毁,海洋的碳循环被扰乱,海洋中短暂出现了由蓝细菌和其他自养细菌为主导的特殊生物泵.化石记录表明,浮游藻类(颗石藻和沟鞭藻)在晚三叠世起源并在侏罗纪快速辐射,促进了现代型远洋浮游生态系统的建立,即“中生代海洋浮游革命”.这被认为是中生代海洋化学革命的关键驱动因素,同时也驱动了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重组(中生代海洋动物革命).浮游藻类的繁盛增强了远洋生物泵和碳酸盐泵的固碳能力,提升了海洋生态系统对碳循环扰动的缓冲能力.因此,关键海洋生产者的起源、演化及控制因素是深时碳循环领域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1954,(8):57-57
为了了解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情况,1953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窒、动物研究窒和中央农业部水产实验所联合山东大学和前山东水产公司等单位开始了中国近海鱼类种类和分布的调查以及鲐鱼渔场的调查。这些工作还在进行中,这里先把1953年鲐鱼渔场调查的工作情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海底观测系统的建设标志着海洋开发和研究的新阶段。利用观测平台可实现全天候长期、连续的观测,为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球,揭开浩瀚的海洋下蕴藏的秘密提供基础。欧美的海底观测已经有十多年历史.最先的观测站是在近海设立,然后才推向远洋。例如,美国新泽西州1996年建成的“LE0—15”生态海底观测站,缆长仅10公里、水深15米,  相似文献   

11.
章九雄 《科学通报》1965,10(3):277-27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全国渔船技术会议已于1964年12月5—10日在广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渔船修造、科学研究和设计、高等院校、渔场企业及领导部门等39个单位的代表5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57篇。这些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渔船设计和建造的水平,同时有部分论支对我国渔船发展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我国渔场广阔,水产资源丰富,发展水产捕捞事业是解决人民食用问题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目前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渔船的船型较少,捕捞工具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目前我国渔船大部分在近海渔场作业,作业方式又以底电网为主。随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渔业也必须迅速提高数量和质量,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为了充分地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底鱼幼苗,开发中、上层渔业,必须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12,(8):2
7月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重要成果——《中国海洋物种和图集》等。图集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生物的"家底",收录了我国海洋生物59门类28000余种,编绘了18000余种物种形态图,阐明了  相似文献   

13.
曾呈奎 《科学通报》1959,4(20):674-674
海洋生物学是研究生长在海洋里的动、植物的科学,因此,它不但属于生物学的范围,而且也是綜合性很强的海洋学的一个組成部分。这門科学在临海的科学先进国家都很发达,但在我国解放前的反动統治下,它也和其它科学一样,沒有得到应有的重視和发展。解放以后,在短短十年内,在党的正确領导和支持下,海洋生物学跟其他科学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研究范围已經从分类学扩大到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态学和资源調查研究;在形态学和生理学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工作。几年来,海洋生物学的主要工作是沿岸和近海的动植物分类、区系和生态調查研究,經济动植物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古代海洋生物遗骸沉到海底,被泥沙掩埋,几百万年之后在海底的压力和温度下就变成了石油或天然气。石油或天然气穿过疏松岩层向上流动,被致密的岩层固封起来,就形成了油气田。198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海钻出了第一口近海油井。以后在许多大陆架上都发现了油田。目前已探明海底石油天然气储量大体上和陆地储量相当,海上石油产量约占全世界石油产量的30%。 在海上开采石油比较麻烦,比  相似文献   

15.
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是一个人们常问的问题。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就需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在太阳系以内肯定是没有的,那么,在太阳系以外呢?太阳系以外是那么遥远,怎么才能看清那里的的情形呢? 一群“猎星人”正孜孜不倦地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猎星比赛”,以期寻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6.
<正>从医疗保健、交通运输到城市服务和零售业,内存驱动计算将为解决问题和进行创新提供新机遇。到目前为止,我们处于大数据时代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们越加善于收集数据,但是这并没有使我们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充分利用大数据。多年来,我们依靠给一个问题配置越来越多的一般用途微处理器来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我们的数据集不断地倍增,而且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我们却仍只是将任务分配于千篇一律的处理器之间,每个处理器仅有自己的少量内存。这种方法很快就将成为过时的、低效的解决方案了。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13,(1):42
基因对相貌的影响有多大?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目前已经发现了与相貌特征相关的一些基因,比如单眼皮和双眼皮的基因,有无耳垂的基因等,但是我们的相貌远远没有"基因决定"这么简单。我们以单、双眼皮为例。首先,决定单双眼皮的是A和a这一对等位基因,表达双眼皮的A对a呈显性,也就是  相似文献   

18.
麻疹是我国计划免疫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正常进行,突然宣布对全国一亿多儿童进行复种,如此重大举措事先却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相应的预防接种知识传播、普及阶段.笔者曾是从事感染性疾病多年的医生,直到很多朋友来咨询"为什么要复种麻疹疫苗"才开始关注此事.即使是在2010年9月9日至11日召开的全国感染性疾病会议上,也丝毫没有这方面的信息.如此大的全国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运动,连感染病学会也毫不知情,那么无怪乎普通大众会对此次接种有所质疑:"无麻疹流行的疫情,为什么要统一注射疫苗?""家中儿童此前已经注射过麻疹疫苗,还有必要再注射一次吗?""消灭一个自然界存在悠久的常见病毒,能否依靠短期运动?""是发明了新的功能更强大的疫苗吗?据报道使用的还是以前版本的疫苗,那么为什么要普遍复种呢?"笔者通过网络查询,才知这原来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卫生部门是协作.  相似文献   

19.
新疆的水源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我国西部将是一个开发的重点,而西部开发中水资源是个重要的约束条件。就新疆而论它的水资源能承载多少人口、承载多大的农业和工业? 有人说新疆有得天独厚的高山冰雪,靠它灌溉万顷良田比华北等地靠天吃饭好得多。有人说仅靠天山的水开发西北可能有困难,  相似文献   

20.
英国物理学家一个小组已经宣布计划耗资12亿英磅建造一个观测站来研究宇宙空间遥远地方暴烈事件所产生的引力波.格拉斯哥大学吉姆·霍教授所领导的这个工程可能开辟过去宇宙学上未曾开发的一个窗口,并且在测量宇宙大小上给予一个空前精度的引人好奇的前景. 引力波烦扰物理学家几乎已经20年了.广义相对论预言,不管在哪里大的质量遭受到高的加速度就会产生引力波.实际上,这是指宇宙范围的暴烈事件,诸如星的合并和超新星的爆炸.探测它们的大多数尝试是依靠寻找重金属杆中细小的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