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罩光清漆的色谱质谱(GC/MS),13C,1H液体高分辨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汽车涂料主要是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1,2-丙二醇酯等形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和部分丁氧基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交联剂所组成,它们溶解在由多种有机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  相似文献   

2.
罩光清漆的色谱质谱(GC/MS),^13C,^1H液体谢分辨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汽车涂料主要是由丙烯酸丁酯丙烯酸1,2-丙二醇酯等形成的丙烯酸酯共聚物和部分丁氧基化的三聚氰胺甲醛树酯交联剂所所组成,它们溶解在由多种有机溶济组成的混合溶剂中。  相似文献   

3.
以热固性改良型丙烯酸类轿车罩光清漆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测定了经自然、人工加速、盐雾和湿热等方式老化的样品中自由基的信号.研究分析各种老化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证明位阻胺光稳定剂(HALS)在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下,起到延缓老化作用的活性主体是来源于HALS的稳态氮氧自由基(NO·).根据样品中稳态氮氧自由基(NO·)的浓度,讨论了HALS抗老化作用的机理.证实了HALS被氧化后产生的活性主体NO·存在1个循环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陈兴娟 《应用科技》2001,28(4):35-36
采用苯甲酸铅做固化剂,通过对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红外光谱及DSC曲线分析,认为苯甲酸铅是一种催化型固化剂,它与环氧树脂混合后首先形成过渡状态,然后按双分子亲核取代(SN2)机理进行开环反应。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的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对零价铁酸性条件下降解甲硝唑机理开展研究. 对零价铁酸性条件下催化降解甲硝唑每一步的反应物质及可能的生成物作了理论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所提出机理的可靠性. 最后计算了溶剂效应对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零价铁在酸性条件下提供电子给反应体系,破坏共轭效应,增加反应体系的活性,为取代反应提供可能性;溶剂水存在的情况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无接触电阻率测定仪测定淤泥固化土的72 h内的电阻率ρ随时间t变化的特征曲线ρ(t)-t,分析淤泥固化土电阻率的变化特点;并从淤泥固化土中微观反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试图从电阻率的角度阐释淤泥固化土早期的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无接触电阻率法可以用来反映淤泥固化土早期的内部微观反应,根据电阻率曲线的特征点将淤泥固化土内部的化学反应过程划分为Ⅰ溶解期、Ⅱ诱导期、Ⅲ硬化期三个反应阶段。不同有机质含量的淤泥固化土的电阻率曲线形式类似,只是对特征点的位置有影响,验证了溶解期阻碍淤泥固化土电阻率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吡啶降解菌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中有机氮主要以吡啶、吡咯结构形式存在。为了探索微生物对煤中有机氮的脱除效果,采用平板固体筛选和液体筛选相结合的方法,以模型化合物吡啶作为氮源对降解菌进行筛选,得到吡啶降解能力较高的JH-2菌株。通过分析影响菌种降解能力的因素,如培养基种类、接种量、pH值及温度等,获得JH-2菌株降解吡啶的最佳实验条件:以葡萄糖为碳源,温度35~40℃,pH值为7。在此条件下,吡啶降解率可达到40.9%。对JH-2菌株降解吡啶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吡啶中的氮在降解酶的作用下转化为NH4^+离子,并作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的氮源被消耗利用。  相似文献   

8.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NaOCl氧化降解废水中氮基三乙酸(NTA)的反应动力学。在NTA过量的条件下测得该反应对于NaOCl为一级反应。在298K、pH=3.8时,一级反应的表现速率常数为2.2×10~(-4)s~(-1)。并考察了反应介质的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计量化学、产物分析和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论述了用NaOCl作氧化剂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泥岩遇水软化的力学特性,对泥岩进行了单轴压缩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水对泥岩的损伤弱化过程如下。浸泡初期,泥岩内部的较小尺度的微裂纹(T_2谱第一峰值)逐渐扩展;较大尺寸的微裂纹(T_2谱第二峰值)显著增加、扩大。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相对于较大尺寸(T_2谱第二峰值)的微裂纹,以较小尺寸的微裂纹(T_2谱第一峰值)的迅速扩展、汇聚乃至贯通为主;浸泡至足够长时间时,裂纹贯通形成新的更大尺寸的裂纹,此时,T_2谱分布图上出现第三峰值。(2)水对泥岩的损伤弱化作用主要表现为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试件内部的原生微裂纹的进一步扩大和新生裂纹的萌生,二者逐渐汇聚、贯通,从而为水提供更多的通道,使水对泥岩的损伤进一步增强。(3)水对泥岩的强度参数损伤作用极为显著。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泥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减小。  相似文献   

10.
在紫外灯的照射下,以二氧化钛作催化剂,采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来定性和定量描述玫瑰红降解过程中官能团的变化,用总有机碳(TOC)和化学需氧量(COD)2个参数来确定玫瑰红的降解程度,并借助紫外 可见图谱对玫瑰红的光催化机理作了有益的探索,并比较了光催化降解与直接光解(不加催化剂)的降解过程,可知反应过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TiO2/膨胀珍珠岩漂浮光催化剂的成膜和浮油降解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轻质绝热保温建筑材料膨胀珍珠岩为载体担载纳米二氧化钛得到可长时间漂浮于水面的负载型光催化剂,用于水面浮油的太阳光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经约7h的太阳光照射,可使96%以上癸烷浮油降解。探讨了二氧化钛在膨胀珍珠岩载体上的成膜和浮油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NMR)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现象已由理论研究、试验进入了应用与开发阶段,它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在地学方面(质子磁力仪、NMR波谱仪、岩芯测试仪以及NMR测井上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核磁共振技术探查地下水是核磁共振技术在地学中应用的新领域,它为勘查地下水增添了新手段,填补了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直接找水的空白,开创了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直接找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济南炼油厂附近的污染土壤中 ,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烃类的菌株 SD-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菌株 SD— 1在石油烃类运输的初步机理研究中 ,通过气相色谱分析证明 :细胞中石油烃类的运输有一定的选择性 ;而且 ,运输前石油烃类的某些组分是紧密地吸附在细胞表面的 ,然后不加修饰地将这些组分运输到细胞内。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甲醛与多酚的交联反应低成本地制备了原位固化木麻黄树皮(YGMS),并考察了YGMS对稀土金属离子Dy(Ⅲ)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YGMS对Dy(Ⅲ)的吸附容量大,在本研究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达205.5 mg·g-1.YGMS对Dy(Ⅲ)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和拟二级速度方程.随着Dy(Ⅲ)初始质量浓度和pH值的升高,YGMS对Dy(Ⅲ)的吸附容量增大,但pH>5后溶液出现沉淀.随温度的升高YGMS对Dy(Ⅲ)的吸附容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法(FT-IR)跟踪研究了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TD)对二烯丙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DADGEBA)的固化行为,结果表明体系在升温过程中有热量放出,且双键和环氧基团含量均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减少。随后采用核磁(1H-NMR)和质谱(MS)表征了二烯丙基双酚(DABPA)/TMTD体系受热前后的结构变化,发现有巯基生成,并推测得到多种生成物结构。根据实验结果推测DADGEBA/TMTD体系固化机理为协同固化反应:首先TMTD在高温下裂解生成硫自由基;之后部分硫自由基夺取烯丙基α碳上的氢,形成巯基,同时自由基转移到烯丙基α碳上,部分硫自由基与双键进行加成反应;最后生成的巯基进一步与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固化反应,生成烯丙基α碳自由基偶合终止。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种新型系列杀虫剂的热稳定性和热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7.
菌株SD-1对石油烃类降解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济南炼油厂附近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能高效降解烃类的菌株SD-1,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菌株SD-1在石油烃类运输的初步机理研究中,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征明。细囊中石油烃类的运输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运输前石油烃类的某些组分是紧密地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然后不加修饰地将这些组分运输到细胞内。  相似文献   

18.
测定Pb(Ⅱ)在Nafion修饰电极上还原过程中的表观扩散系数和电子交换系数,研究该过程的扩散机理,提出于还原及溶出的过程中Pb(Ⅱ)在Nafion膜上的浓度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9.
Fe(Ⅲ)-草酸配合物光分解降解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Fe( )-草酸配合物在可见光及太阳光照射下,对苯酚的光解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在pH=5.0、cFe( )=0.040mmol/L、cH2C2O4=1.44mmol/L(草酸分3次加入)及光照3h的条件下,20mg/L的苯酚的降解率为91%。溶液pH值、铁与草酸浓度比和苯酚浓度均对降解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聚乳酸和ε-己内酯共聚物(PDLLCA)的体外降解性能的相关实验研究, 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 厚度相当的不同分子量的PDLLCA之间, 多孔和无孔的PDLLCA之间的黏均分子量变化, 质量损失率, 缓冲溶液pH值变化的关联性. 实验结果显示:共聚物中ε-己内酯含量相对高的样c膜降解程度明显快于ε-己内酯含量相对低的样a膜、样b膜;黏均分子量相对较大的样b膜的降解程度明显大于黏均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样a膜;多孔的PDLLCA膜降解程度明显大于无孔的PDLLCA;在降解了两周后, 质量损耗还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时, PDLLCA的黏均分子量已经明显降低;浸泡样品的缓冲溶液的pH值只有微小的变化, 如将PDLLCA材料植入体内, 使体液的pH值变化微小, 就不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反应, 则有利于手术后的组织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