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土"这一名词原系我国西北近南部地区群众对当地存在的一种黄色土的术语,地质工作者研究这一对象时,便引用了这一俗名作为地质名词。本论述的"黄土成因"概念主要从两个问题入手:1.形成黄土的物料来源;2.黄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营力及堆积方式。通过大量的野外调查研究发现,西北原堆积黄土系由两种主要的地质营力作用在两个地质时期内形成的,老黄土形成以冰水作用为主,新黄土形成以风的作用为主。根据化石资料,老黄土系生成于第四系中期,新黄土系生成于第四系晚期。  相似文献   

2.
冰川活动、黄土堆积和人类出现是第四纪地质历史中的三件重大事件,曾有人建议把第四纪称为“冰川纪”,或“黄土纪”,或“灵生代”。冰川活动与黄土堆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可以说黄土堆积是因冰川活动而产生的。因为黄土是由于冰川边缘风力侵蚀、搬运、堆积的细粒粉土质物质而形成的,所以有人把它叫做冰缘黄土。而这些细粒粉土质物质,则多是冰川营力引起机械破碎所产生的。黄土在我国北方分布很广,尤以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最为典型(如图1所示)。对  相似文献   

3.
兰州九洲台黄土剖面重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研究了兰州九洲台黄土剖面重矿物组成的基本特征。不同时代黄土地层重矿物组成具有复杂性、一致性和差异性,反映出九洲台黄土是风成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我国西部广泛分布古老岩石山岭和其有联系的大戈壁沙模的风化产物;由于搬运营力的变化,使重矿物组分具有不均匀的特征。放物R值表明,九洲台黄土沉积环境比东部西峰剖面和洛川剖面更邻近于来源区;黄土和古土壤层沉积时,主要反映相当干冷为主的气候条件,二者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
新疆黄土的某些特征及其形成条件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及部分室内研究成果,综述了新疆黄土的分布特征、微结构特征及类型、岩石学特征及物质来源等问题。新疆黄土按地貌单元可划分为山麓洪积扇型、河谷阶地型及基岩山坡型三种。新疆黄土的形成条件主要取决于物质来源、气候及地貌等条件。北疆、南疆及西疆的黄土物质分别来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及苏联的巴尔哈什沙漠,一定地区的黄土隶属于一定地区的沙漠,就地起沙,近沙成土。  相似文献   

5.
运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沙物质的粒度特征,可为防风治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沿主风向,自流沙前沿至绿洲边缘,沙物质粒径逐渐细化,以极细砂为主,分选系数介于1.50~1.92,分选性中等.偏度介于-0.10~0.10之间,相对于平均值呈近对称分布.峰态数值介于0.95~1.06之间,属于中等峰态.地表输沙物质、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各粒度参数间均呈现出较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的平均粒径与分选系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裸平沙地与大气降尘沙物质的偏度与峰态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其余各参数特征间的线性相关性均较低.地表输沙物质、灌丛沙堆表面的黏粒、粉砂、砂的含量与各粒度参数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裸平沙地、大气降尘、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黏粒、粉砂、砂的含量与部分粒度参数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植被覆盖度、高度、风力、地形及空间差异等是影响近地表沙物质粒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峡谷景观资源的旅游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喀斯特峡谷是一个物质能量作用的地貌系统 ,在 3种地质营力———侵蚀、溶蚀及崩塌联合作用下形成 ,由于其地表、地下形态结构复杂、类型多样 ,且在不同的演化阶段 ,有不同的地貌景观 ,并能集山、水、石、景于一处 ,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而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文章即从喀斯特峡谷形成发育入手 ,以我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峡谷为例 ,评价了其风景资源特性及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黄土滑坡和黄土洞穴的区域分布、微地形地貌分布、形成时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发现滑坡体上洞穴发育密度和发育程度明显增大;进一步分析滑坡对黄土洞穴的影响,认为滑坡体上节理裂隙的强烈发育为洞穴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搬运空间、堆积空间以及渗流通道.滑坡改变了地面的坡形、坡度以及水力条件,使得滑坡的后缘、侧壁以及前缘等地段容易形成黄土洞穴.黄土洞穴对黄土滑坡的主要影响是可以加速冲沟发育、加剧坡体局部破坏、改变坡体的渗流条件,从而诱发滑坡发生以及古滑坡复活.  相似文献   

8.
正新月形沙丘广泛分布于陆地表面,是形态最为简单、分布最为广泛的风沙地貌类型。微观上沙丘表面沉积物刻画了颗粒运动方式的差异,宏观上反映了气流、沙丘形态以及沉积物等耦合作用下的风沙输移、地表蚀积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沙丘形态演化。新月形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特征,是沙丘形态、区域气流和风沙流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是理解沙丘形态变化和动力学形成过程的重要视角,对于揭示沙丘形成演化及空间分异、沙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裂缝是采场边坡滑移、地面沉陷过程中直达地表的线状开裂,它既可能是地质构造活动在地面形成的破裂痕迹,也可能是现代工程活动在地表形成的破裂痕迹,甚至可能是地质营力和人类工程活动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现象。辽宁抚顺是一个以燃料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素有煤都之称,  相似文献   

10.
洞穴环境与洞穴旅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营力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下形成。由于地质构造,岩性及气候的复杂性,地表、地下洞穴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具有重要开发价值。从洞穴的地质地貌,大气圈、生物圈、水文方面讨论,评价洞穴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流域泥沙过程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黄土高原地质地貌复杂,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源区,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黄土高塬沟壑区为代表.沟壑区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侵蚀产沙现象,并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表现出迥异的水沙运动规律.为此需将流域分为坡面与沟道两大系统分别研究,本文描述坡面侵蚀产沙、沟坡区重力侵蚀和沟道水沙运动的主要现象,分析各水沙过程的主要机理.揭示出可依据坡面径流建立坡面侵蚀产沙模型;根据水流的诱发作用,用沟坡土体失稳的随机力学模型模拟沟坡重力侵蚀;考虑影响水沙运动的多种要素,建立沟道系统的高含沙水沙模型.流域泥沙过程机理的研究为建立符合实际物理图景的水沙模型系统,完成流域泥沙过程模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左后旗)为研究区, 通过修正的风蚀方程(revised wind erosion equation, RWEQ)计算科左后旗2010-2016年的风蚀强度时空变化, 评价通辽市开展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的风沙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1) 2010- 2016年, 科左后旗风蚀强度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 总风蚀量从2010年的3893.87万t下降到2016年的1883.56万t, 降幅为51.63%; 2) 工程实施区内平均风蚀强度高于全旗平均风蚀强度, 且相对风蚀系数在2016年明显下降, 说明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有效地削弱了风蚀较高的项目区内的侵蚀; 3) 项目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域外效应, 范围在3 km左右, 项目实施后, 不同距离缓冲区的相对风蚀系数均明显下降, 且越靠近项目区下降越明显, 从而减小了缓冲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沟坡重力侵蚀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重力侵蚀是黄土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生条件及侵蚀量受多种因素制约且具有一定随机性.本文通过运用水力学、土力学等力学方法对重力侵蚀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起沟坡重力侵蚀的概化力学模型,同时运用模糊及概率分析等数学方法将黄土沟坡的稳定问题转化为失稳概率,作为沟坡崩塌发生的预报条件,从而实现了考虑沟谷水流侧向切割,降雨入渗影响下的重力侵蚀模拟,为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水沙计算提供了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Z1):211-211
A compartment model of dynamic deposition processe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the Potou loess section of China. There are four components in the model : carbonate input of eolian dust, carbonate output of erosion, carbonate chemical equilibrium and soil water balance. A climate stochastic model software (CLIMAK) generates the daily weather data. The processes of eolian dust deposition, erosion, and pedogenesis simulate the complex process of carbonate deposition in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 We consider both climatic change and soil-forming fac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in Potou section, the mean carbonate fluxes from precipitation, eolian dust and erosion are 0.14g/cm~2/kg, 1.45g/cm~2/ka and 0.23g/cm~2/ka respectively. Of this, 91.2% of the carbonate input is from eolian dust.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四于王旗南部为例,研究了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风水交互侵蚀的特点.结果表明,该地区低山丘陵与宽谷相间分布,坡地上有大量疏松的沉积物;夏季降水以暴雨为主,春秋季多大风,形成风水复合侵蚀发育.每年夏秋季节的水蚀为风蚀提供了大量的沙物质,第2年春季的大风将沙物质进一步吹扬扩散,为水蚀的搬运提供了物质基础,如此反复.使水系的上游形成沟谷,中下游沙化迅速.  相似文献   

16.
在GIS支持下,利用TM卫星遥感影像提供的信息以及非遥感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景观生态类型和生态环境现状数据资料,利用景观生态学模型获得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指数,对比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域两个典型的风蚀沙化和风水两相侵蚀沙化地区一一石质低山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典型地段土地沙化和景观格局特征(特别是农田景观)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生态建设是目前以及将来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保证呼和浩特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宏观控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和微观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是遏止土地沙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荒漠化动力因素主要包括水动力和内动力.风、水动力具有随季节周期性交替和空间上相互交错渗透的特点,风、水两种动力有时互为条件,有时相互制约,它们共同决定了晋西北全区侵蚀过程的垂向分带和地貌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措施对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作用,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变化特征,同时探讨了植被的抗风蚀及固沙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可有效提高沙丘的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植物:沙丘与草场的植被相似性较差:植被的抗风蚀能力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增加。根据目前植被的发展现状,对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保护、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沟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芳 《山西科技》2007,(2):139-140
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以因害设防、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不同地形、地貌,总结了许多关键技术和基本治理模式,用来提高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北方沙尘暴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沙尘暴是与风沙活动、土地沙漠化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种发生在沙漠及其邻近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它是高速运行气流即大风与干燥裸露地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是干旱与沙漠化气候环境的产物。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 ,尤以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广泛。它的发生、发展除与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自然因素有关外 ,人类大量开垦农田、放牧、樵采、过渡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以及进行各种工矿、交通建设等活动 ,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层 ,使表土裸露直接遭受风力侵蚀作用 ,既加速了沙漠化土地的扩展 ,也扩大了沙尘源 ,使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为增加。为此 ,本文分析了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范围、运移路径、形成原因和危害表现 ,并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