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渣油热裂解反应的规律及单事件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延迟焦化为背景,将2,5—二甲基—壬烷作为模型化合物,介绍了如何通过使用布尔邻接矩阵和辅助向量来表示分子结构及分子的热裂解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单分子的主反应网络。结果表明:单事件方法在计算机上建立单分子的主反应网络是快速而有效的,进而为建立分子尺度的延迟焦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热裂解基本反应步骤的分析,得到其反应动力学常数只与反应前后分子特性有关,而与反应分子的大小无关。通过文献数据求得基本反应速率常数,进而在已建立的延迟焦化主反应网络基础上,计算出反应网络各个分子间的反应动力学参数,为延迟焦化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文献1工作的基础上,除反应起始步骤的速率常数外,设其它各步反应的速率常数均相等,则可得出合成产物的理论分布公式、分布的均值和方差计算公式,并通过与Flory分布及Weibull分布公式对比,探讨了引发反应及链转移反应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键级守恒应用于单分子分解反应,即认为 CH_3-OH 分子由初态到过渡态 CH_3…OH 变化期间键级守恒,对要分离的两原子间的 Morse 势做了修正,并将转动对单分子分解反应的影响考虑进去,利用统计力学得到了临界键长的分布函数。对反应速率常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较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热动力学基本理论,建立了简单级数反应热动力学对比参量方程,提出了一种确定反应速率常数的方法-半寿期法,该法只需要特征时间参量tm及相应的热谱数据便可方便地计算化学反应的半寿期和速率常数,通过几个简单级数反应体系的热动力学研究,验证了半寿期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简化的单分子反应速率理论计算了低压下碱金属原子Na、K、Rb、Cs与OH 自由基反应(A+OH+M→AOH+M)的三级速率常数(200—2000K),并给出了该速率常数与温度关系的简化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丁二酸酐以及碳酸甘油酯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五元环碳酸酯的聚乙二醇功能性大单体(mPEG-GC);以mPEG-GC为碳酸酯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碳酸酯与不同类型的胺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其动力学活化能。结果表明:碳酸酯的转化率随时间、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增大而增大,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正庚胺与mPEG-GC反应的活化能最低(Ea=5.63kJ/mol);在相同温度下,环己胺与碳酸酯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2-氨基庚烷与碳酸酯反应体系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8.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CDR-9418改性双马树脂固化反应动力学。从反应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采用微分法得到等温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级数n。用基辛格(kissinger)方程,得出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非等温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A,并用kissinger法估算出形状因子S和反应级数n。结果表明,等温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随固化温度提高而增大,460K时接近一级反应;而非等温反应级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丁二酸酐以及碳酸甘油酯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五元环碳酸酯的聚乙二醇功能性大单体(mPEG-GC);以mPEG-GC为碳酸酯模型化合物,研究了碳酸酯与不同类型的胺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其动力学活化能。结果表明:碳酸酯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延长、胺的用量增大、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正庚胺与mPEG-GC反应的活化能最低(5.63kJ/mol);在相同温度下,环己胺与碳酸酯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2-氨基庚烷与碳酸酯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5.00×10-3molL-1NaOH溶液中,表面活性剂CTAB胶束对结晶紫褪色反应的影响,建立了平行一级和二级反应胶束催化的数学模型,得出了胶束相中的一级和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实验结果表明,CTAB胶束对结晶紫的一级反应表现出催化作用,CTAB胶束相中的一级速率常数为本体相中一级速率常数的1625倍,而CTAB胶束对结晶紫的二级反应表现出禁阻作用,CTAB胶束相中的二级速率常数为本体相中二级速率常数的0.00711倍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部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甲醇完全氧化反应过程中某些物种的行为,证实了甲醇在Pd-Ag/Al2O3催化上的吸附是该反应的慢步骤,并提出了反应机理,用Runge-Kutta法和修正的Gauss-Newton法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内禀反应坐标(LEC)方法的基本设想及其基本方程的意义和适用性。并以甲硫醛分子异构化反应和脱氢反应这一典型性的单分子反应过程为侧在4—31G基函数上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做了IRC解析。得到了各反应途经过渡态结构,反应势能曲线,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热,做出相应的反应路振动分折。由得出的数据计算了各反应的频率因子A值和反应活化熵ΔS~+值以及估算了各反应的速度常数k值,并将结果与甲醛分子单分子过程做了对此。讨论了单分子反应中异构化过程与分解过程竞争中能量因素与结构因素与反应活化性的关系丰富了单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用膨胀计法研究了50℃时小粒径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反应第Ⅱ阶段的反应动力学。由实验得到了自由基进入乳胶粒子的速率常数与引发剂浓度的关系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了自由基从乳胶粒子中逸出的平均速率常数及聚合反应增长速率常数;并发现乳胶粒子内单体浓度随反应转化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有机合成反应路径提供有利的依据,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298.2~313.2 K的碱性介质中二过碘酸合铜(Ⅲ)(DPC)酸根配离子氧化1,3-丙二胺(PDA)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对氧化剂DPC是一级,对还原剂PDA的表观反应级数(nap),1相似文献   

15.
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研究了糖化酶(EC3.2.1.3)的动力学规律。淀粉水解反应具有单底物酶促反应的特征,且当[s]Km时,服从拟一级反应规律。根据一级反应网络理论,采用单纯形加速法拟合酶促淀粉水解反应的过程曲线求各速率常数和米氏常数。  相似文献   

16.
在环流反应器中实测了在光照下,不同氯化温度时乙酸、氯乙酸和二氯乙酸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建立了乙酸光氯化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Ⅰ)和平行-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Ⅱ),得到了模型的解析解,通过参数估计,求得了一有观反应速率常数。经模型检验,发现模型(Ⅱ)与实验数据的吻合程度较好,计算了实验温度下的氯气在乙酸-氯乙酸混合液中的溶解度数据,结合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得到了本征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7.
用微分法确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反应级数,弥补了目前物理化学实验中只有测定速率常数而无求取反应级数实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研究了糖化酶(EC3.2.1.3)的动力学规律,淀粉水解反应具有单底物酶促反应的特征,且当(S)〈〈Km时,服从拟一级反应规律。根据一级反应网络理论,采用单纯形加速法拟合酶促淀粉水解反应的过程曲线求各速率常数和米氏常数。  相似文献   

19.
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结合有关复杂电化学反应理论的两条基本原则(并行反应独立原理和极化曲线叠加原理)并用表观速率常数来包容传质系数的方法,建立恒温、恒容、恒电位操作条件下的草酸电还原反应的电化学工程模型。本文还探讨了用电流观测法解析复杂电化学反应的表观动力学常数的可能性,并用该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在第一部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甲醇完全氧化反应过程中某些物种的行为,证实了甲醇在PdAg/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是该反应的慢步骤,并提出了反应机理,用RungeKuta法和修正的GausNewton法求取了各基元步骤的速率常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