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榕树与榕小蜂的共生关系研究,是笔者曾经做过的的一个国家级科研项目。说起来,这还是一个“捡”来的项目。 榕-蜂共生关系其实是一个已经困惑了科学界几十年的老问题。我国学者历来都只能说明无花果并非无花而结果,至于隐头花序中那么多的花是风媒传粉还是虫媒传粉,谁都不知道。笔者曾进行过长期的寻找无花果小蜂的工作,不论出差到何处,不论什么季节,只要看到无花果便想法弄来剖开,仔细琢磨,但是十几年的努力全无结果——根本找不到传粉的无花果小蜂。  相似文献   

2.
陈明 《大自然探索》2005,(10):38-41
眼前是一群忙碌的荑蜂,担任护理任务的工蜂正在蜂巢里爬来爬去,照料蜂房里的幼蜂。大多数工蜂都尽心尽力地抚养着蜂王的后代,它们一刻不停地忙着, 只有在把流质食物喂进笨拙地蜷伏在巢室里的苍白的幼蜂嘴里后,才稍微停一停。但是,有一只工蜂却没有工作,它停在那里,一两分钟都不动一下。它在干什么?——它正在往一个空巢室里产卵。  相似文献   

3.
大海为何不干涸一对恋人在举行婚礼时会对天发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由此可见,浩瀚无垠的海洋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海水为什么不会干涸?大海里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呢?有人估计过,全世界海洋的总水量有13.7fa立方公里,如果把所有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的直径可达140(y里。茫茫大海中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一般的说法是,大海中的水归根究底就是从它“自身”来的。每年从海洋的表面有1亿多吨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去,这些水蒸气的绝大部分仍然在大海的上空变成云再化为南,最后又降回到大海中。而水蒸气中的一小部…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待在蜂巢里照顾幼蜂的蜜蜂能长久地保持智力完整,但如果它们在经过一段“保姆期”后飞到外面觅食,它们就会迅速变老。仪仅两周后,觅食的蜜蜂就会翅膀破裂,体毛掉光,并丧失脑功能。那么,如果让觅食蜂再度照顾幼蜂,情况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口红、闪亮的指甲油,它们都添加了鱼鳞!”你或许也在某些“奇葩冷知识”的合集里看到过这样一条。想象一下,滑溜溜的鱼鳞从你的嘴唇上划过,这种感觉可能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里,都有一个制造世间万物的造物主。现代科学证明,世间的生物是一步一步地由低等向高等进化而来的,因此神造万物的说法是错误的。那么,生命究竟可不可以制造出来呢?随着基闲科学的逐步发展,一些生物学家也企图成为造物主,开始在实验室里制造生命。近年来,人造细胞和人造细菌都获得成功,基因科学狂人文特尔甚至开始为自己的“造物术”申请专利。  相似文献   

7.
蜘蛛见喜     
在乡下,有管蜘蛛叫“喜”的,意思是“喜事见蜘蛛”,这是一种习惯的说法。碰到喜事为什么可以见到蜘蛛呢?家里有喜事,总得收拾打扫,弄个窗明几净,自己住着心里舒坦,客人看了也觉光鲜。这样打扫整理,必定惊动屋角落上的蜘蛛,飞跑着另觅高就。在打扫中看见蜘蛛的人,因为有喜,他们见到蜘蛛也成喜。可是,那些分不清鸭子与鹅的小女孩,见到蜘蛛不仅不喜,反而尖叫一声,那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蜘蛛的颜色多半暗褐色,带有斑斓条纹,鼓胀的肚子里,据说藏满了阴毒。八只脚支叉着飞走,上面布满着刚毛,似乎随时都有暴力倾向,能不叫人害…  相似文献   

8.
当年那次蜂蜇伤20年前的初冬,正是我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前一年,全班同学被安排到一家区级特色医院见习一个星期。有一天午休时,我穿了件大红色的风衣在医院外的野地里晒太阳。当我把手伸进衣服口袋时,突然感觉右手一阵刺痛,赶紧缩回,竟然看到右手无名指上扎着一只体型超大的蜂,颤悠悠地竖在两个手指间。我本能地用力一甩,巨蜂虽被甩掉了,但那根刺还扎在手里,只觉得伤处奇痒。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我们常听说美洲杀人蜂蛰死人的消息。其实,这是一种杂交蜂。科学家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原有蜜蜂同非洲野蜂杂交,然而不幸的是,这些杂交蜂跑了出来。蜜蜂原本只有欧亚大陆才有,但它们又是如何来到美洲等地的呢?  相似文献   

10.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实验开始时,将狗关在笼子里,当预先安置的蜂音器一响,实验者就会对狗施以电击,笼子里的狗试图逃窜。但无论如何狗也逃避不了电击。经过这样的反复操作后,实验者改变了操作流程——蜂音器响后,先将笼子的门打开,然后再施以电击。  相似文献   

11.
虫趣     
武峰 《科学之友》2006,(2):57-57
千足虫在昆虫世界里,多足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如查要问世界上哪种昆虫脚最多?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号称“百脚之虫”的蜈蚣。其实。蜈蚣一般全身只有24个环节,每节长对脚,共生有48只脚。那么,为什么人们将蜈蚣称为“百足虫”呢?它并没有长100只脚呀!在牙买加热带地区,有一种蜈蚣,它的两侧各长着180只脚,共有360只脚。不过,这种“百脚”蜈蚣还不能称为“多脚冠军”。  相似文献   

12.
动物也疯狂     
害羞的章鱼奥利 动物的性格,人们恐怕只在卡通故事里看到过。比如,在一部动画片中,一只年轻的雄章鱼奥利正面临着青春期的最大问题—一害羞,每到周末别的章鱼都去迪斯科舞厅扭动它们的触须,尽情地在众章鱼面前卖弄自己时,奥利却躲在家里看电视。它生活的环境把它变成了一块颤巍巍的果冻,如果有一位章鱼小姐哪天多看了它几眼,它的脸立刻会从头红到脚。 在卡通故事中;人们可以任意编造故事情节。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一类说法常常被斥责为胡说八道,没有一点科学的严肃性。因为这个故事不但赋予了章鱼人的感觉、人的动机,而且还赋予了…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2,(8):6-6
蚊子为什么能在瓢泼大雨中飞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科学家最近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制作了一只装有筛网以阻止蚊子逃逸、但允许水滴进入的笼子,将蚊子放入笼子里,然后用水流模拟雨水,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6,(9):54-55
在一块金黄色的多米尼加琥珀里,藏着一只小小的无螫蜂,在阳光下观察这只被永远"定格"在飞翔之中的小蜜蜂,真可谓纤毫毕现:它完美地伸展着翅膀,用惊恐的眼光看着今天的观赏者.这只被困在透明"小室"中的栩栩如生的小生物,在它的一生中有着什么样的生命轨迹?人们通过它可以了解千百万年前的奥秘吗?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幸的故事?这块琥珀在被人发现之前又经历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人和其他动物都不愿以尸体为伴,但科学家最近发现蚜虫是个例外,它们跟同类的尸体依偎在一起,目的是躲避寄生黄蜂的攻击.寄生黄蜂通常将卵产在蚜虫体内,孵化后每只蚜虫体内只有一只黄蜂卵子最终能变成黄蜂:幼蜂将蚜虫从里吃到外,最终获得自由飞走.  相似文献   

16.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09,(12):19-20
你是否听说过全球气温不是变暖而在变冷的说法吗?或许,你可能在网上或新闻报道中听说过.也可能从一本标新立异的新书中看到过这一理论。但问题是,据《美联社》组织的几位统计学家对气候变化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人的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性别差异对大脑的功能有影响吗?可否用外界力量干涉大脑活动?如何通过学习让人变得更聪明?你的大脑里一定有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问题,想不想对它多一点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科学家在几个有关大脑的热门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新进展、新认识。 认识猫和狗 大脑对收到的信息大部分都因为无关紧要而被“置诸脑后”,只对少量重要的外来信息产生即时的反应。大部分信息则储存于大脑皮层而成为记忆。你得感谢上帝,幸好大脑有此功能,否则你就会被视野中的所有物体和周围的各种声音扰得心烦意乱。那么我们是怎么知道哪些信息是需要即时反应的,哪些信息是需要暂时储存起来的呢?研究人员通常是通过研究大脑特殊部位受损而丧失认知能力的病人来找出大脑主管认知的区域。目前,有大量的实验表明,大脑的额叶皮质区与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那么,在大脑的额叶皮质区有没有专门负责认识物体的神经元呢?有没有什么更直接的方法来研究我们是如何分辨出猫和狗的呢? 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能分辨出猫和狗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定义我们周围的物体;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行为。当我们走进一个房间时,我们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力气来辨认房中的物品;我们立即可以知道这是椅子...  相似文献   

18.
基因治疗离我们还有多远?常常听到这种说法,中国科技的整体实力较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在若于有限的领域,我们已经有了世界承认的与国际水平并驾齐驱的地位.例如在被称作21世纪新医学的基因治疗方面,中国科学家的工作就可以印证这一说法。日前,我在上海复...  相似文献   

19.
@@@@网上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不要吃刚烤好的面包,并且有一堆类似的“忠告”。这些善意的建议有科学依据吗?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只是谣传。  相似文献   

20.
157     
<正>我核对了时间,深吸一口气,镇定下来,聚精会神。仿佛是计划好的一样,扬声器突然响起来,发出一阵嘶嘶声和噼啪的噪声,在如今现代化的超光速通信系统里,其实没有这类噪声的容身之所。“休斯敦……休斯敦,请回答。你们在吗?”从静电噪声里传出一个无力的嗓音,我清了清嗓子,揿下按钮。“这儿是休斯敦。请说话。”我抓起一支笔,在旁边的笔记本上画了两条短短的竖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