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9,(2):4-4
海兔实际上是一种海蛞蝓,但它们长着外形像兔子耳朵的触角,因而得名。科学家最近发现,狡猾的海兔竟然能自行制造毒液来阻止多刺龙虾的进攻。一旦受到威胁,无脊椎的海兔就会产生两种化学分泌物,一种为墨色,另一种为奶白色,二者混合成暗色毒液。科学家发现,海兔在喷射这种暗色毒液之前很短时间才临时混合这两种分泌物,二者的反应还会产生一种叫做“过氧化氢”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正>你会放心让一种由果冻和粉笔制成的骨骼来支撑你身体,让你灵活运转吗?其中的羟磷灰石是一种无机矿物质——白色易碎的,钙基白垩物质。而胶原,是骨骼中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和胶质很相近。"来自苏黎世瑞士联邦科技所的物质科学家安德烈·斯图达特(AndréStudart)说道。就是从这些脆弱的生物中,大自然产生出了强壮灵活,能够自我修复的结构。活细胞帮助这种装  相似文献   

3.
<正>世间物质,传统的观察视角是原子层面或者宏观层面,但科学家们提出,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状态,介观,是物质更值得注意并且对材料制造技术将会有极大影响的一种状态。跨越宏观-微观之间的鸿沟,世界上任何材料只要通过两个不同的镜头就可以进行检查——一个是可以观察到物质纳米级结构的镜头,另一个则是可以观察到该物质在日常  相似文献   

4.
资讯     
揭开蚕丝坚韧之谜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想弄清楚蚕为什么能吐出最有韧性的天然纤维,现在,他们离解开这个谜又进了一步。蚕丝之所以那么有韧性,是由于蛋白质同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物质结合起来的缘故。例如,有些物质具有亲水特性,有些具有疏水特性。但科学家不清楚蚕和蜘蛛怎么能在不堵塞其丝腺的情况下把这些物质变成丝线。研究人员分解了一个蚕虫的丝,去掉把纤维粘在一起的物质。然后他们研究余下的蛋白质在不同水分含量下的性能。发现降低水分含量,就会开始形成固态蛋白质微粒。进一步降低水分含量,这些所谓的胶束就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像…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友》2008,(6):41-41
澳大利亚科学家日前利用白色纸板拼做了一个巨大袋鼠的平面形象,计划从太空不同地点为之拍摄卫星照片,希望能利用得到的有关数据加深对地球表面如何反射阳光和全球变暖的了解。这个长32m的白色袋鼠被平放于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内,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科学家在圭亚那新发现了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没有鼻孔、肺或腿的两栖类巨"虫"——实际上是一种蚓螈,而此前科学家仅知有—种蚓螈无肺。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最近在英国剑桥附近草坪上发现了一条很可能属于新种的奇异扁虫,它的身长仅有12毫米,身上却长着60只眼睛。扁虫是两侧对称、不分节的软体无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8.
夸克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吗?美国科学家认为,夸克有可能是由比其更小的物质构成的,如果这一说法正确.粒子物理学中的经典模型将会受到挑战。根据粒子物理学中的经典模型,亚原子粒子是由夸克组合成的,例如,一个质子就包含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家们用量子计算机探索了脱离黑洞的终极逃生路线。2022年,一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进行了一项涉及现代物理学中大部分神秘理论的实验,在量子计算机中模拟出了一对黑洞,并通过一段被称为虫洞的时空捷径在它们之间传送了一条信息。物理学家们称,这项成就是帮助理解引力和量子力学之间关系的又一个小小进展——引力塑造了宇宙,而量子力学主宰着粒子的亚原子领域。  相似文献   

10.
最近,进行水下考察的科学家在南极海底发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巨型虫(图1)。从外形上看,它简直不像动物,而像一种植物——郁金香,同时还有点像臭名昭著的罂粟,但它却是一种真正的被囊动物。科学家说,这种被囊动物是南极洲海底的早期定居者之一,以浮游生物为食,最长可长到1米。它抽吸海水,然后经过体内的一个网状结构滤出食物。至于它的“花茎”,则通过它自己的“泵压”来支撑。  相似文献   

11.
暗物质是一种理论上存在并且引起争议的物质,无法被地球上的望远镜观测到。一些科学家认为,暗物质在整个宇宙质量中的比重达到四分之三。目前,科学家利用时空导致的“波纹”探测暗物质,并首次绘制出这种物质的图像。  相似文献   

12.
肉孢子虫(Sarcocystis)生活史中具有两个宿主。中间宿主吞食了终末宿主粪中的孢子囊或卵囊而被感染;终末宿主吃食了中间宿主肌肉组织中的包囊而获得感染。猪人肉孢子虫(Sarcocystis suihominis)的终末宿主是人、黑猩猩、猕猴和食蟹猴;中间宿主是猪。世界各地人体自然感染本虫的情况不明。作者等首次在云南报告二例人体自然感染。 在有吃生猪肉习惯的云南大理地区调查两个县的三个自然村和下关市,共检查414人,有123人感染猪人肉孢子虫,感染率在9.1—62.5%之间,平均为29.7%。这些受感  相似文献   

13.
现存的一些理论也许并不完善,粒子物理学就是这样——科学家提出的用于描述自然界形成的标准模型存在着缺陷,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对质量产生的解释缺乏有力的证据。现在粒子物理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就是,弄清楚到底是何种物质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最近分离出一种促使伤口愈合的机体的特殊化合物。这种被称为“血管生成因子”(Angiogenesis)的物质是从兔的伤口分泌物的液体提取的,并由zena Werb等制成半提纯制品。微量的该因子(约千万分之一克)就能加速动物植皮的血管再生以及兔眼角膜毛细血管的形成。而在正常情况下角膜是不含血管的。  相似文献   

15.
几十年来,建筑施工人员都了解这样一个事实:白色屋顶反射太阳光线,可以降低空调使用费.目前,科学家们称:他们通过量化分析,发现白色屋顶还有一个益处--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震撼数学的基础寿华好译我学是一种语言,科学家们依靠它抢述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小到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大到遥远星系的外部空间.大多数科学家执著自然的数学结构本质,并认为科学家的任务只不过是简单地去发现这种结构罢了。数学是一种毫不含糊的事业.它穿不得半...  相似文献   

17.
砒霜的克星     
《大自然探索》2009,(11):6-6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热泉,它们要么温度过高,要么酸度太强,再不然就是充满了有毒物质,而砒霜是其中最常见的有毒物质之一。科学家曾经认为在这些极端环境中鲜有微生物生长。然而,经过十几年的观察研究,科学家最近在这些热泉里发现了一种比较原始的、具有极强抗紫外辐射能力的红藻。  相似文献   

18.
线虫是一种身长仅1毫米的微型虫,生活在土壤中,以吃细菌为生。一项新研究发现,只要闭合线虫脑中的一个开关,就可以改变线虫的性倾向。线虫的性别由其DNA中包含的染色体决定。假如是一条雄性线虫,则其体内的所有细胞(包括脑细胞)都是雄性的。科学家无法改变线虫的性别,但却能通过控制线虫的基因来愚弄线虫的神经细胞,使线虫的行为方式异性化。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经长期观察最近发现,白蚁之问的战争,可帮助它们选择出那些能够创造一个“群居”部落的蚁虫及健壮的“首领”兵蚁,并确定出它们在蚁虫部落中的地位和等级。完全群居性的昆虫,如白蚁、蚂蚁和蜜蜂等,其群体总是包含着几个重叠的“代”。它们的群体包含有专门的不育蚁这一“级别”的蚁,这些不育蚁自己不养育,其幼虫由部落其他成员养育。这种进化了的高级劳动具体是如何分工协作的,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前,某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他将6名学生召集到实验室的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密闭容器前说,这是极易挥发的剧毒物质砷烷,比氰化物的毒性还高出近千倍,但通过几项化学反应,可从中提取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