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00年,在希腊安迪基西拉岛附近海域海底,考古学家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大规模古代船难(发生于大约公元前65年,考古学家称之为安迪基西拉船难)的遗存,其中包括数十座大理石雕像、数千件古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安迪基西拉机器",它被认为是全球最早的计算机(用于日历和天文等目的)。1976年,考古学家重返这一船难遗址,又找到了近300件古遗存,其中包括这艘贸易船(很可能是运粮船)上的船员和乘客遗骸。  相似文献   

2.
1863年,一个聪明的考古学家在覆盖庞培古城的厚厚的火山灰化石中发现了四个空穴,他将石膏浆灌进去做成四座复原像——在火山爆发时奔跑逃命的一家四口。如今,人们站在一座座复原像前,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庞培的居民们在被火山灰追上时的那个争人毛骨悚然的瞬间。[编按]  相似文献   

3.
一项新研究发现,造成40000年前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巨型袋鼠和其他巨型有袋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不是气候改变,而是人类。巨型袋鼠是一种长颈食树叶动物,最新考古测年技术检测发现,直到41000年前,这种动物仍然存活于塔斯马尼亚,这一时间比科学家先前的估计晚了许多,而且是在首批人类定居者抵达塔斯马尼亚两千年之后。  相似文献   

4.
徐宁 《大自然探索》2022,(11):44-46
<正>缺少食物、低温和缺氧……龟类都不怕,这是因为——巴西小姑娘阿尔梅达八岁时遗失了她心爱的宠物龟——“曼努拉”。但2022年的一天,已有30多岁的她在清理阁楼时,惊讶地发现“曼努拉”竟然就活在她家的阁楼中。这只乌龟在失踪了近30年后再次被发现,的确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5.
当工具能够反复执行同一个动作的时候,就成了机器。当机器能够利用自然的能量产生动力的时候,人类就将摆脱沉重的体力劳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完成了这个历史性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出现在英国,随后迅速波及全世界。 1711年,英国人纽考门发明了一种用水蒸气产生动力的机器。这个机器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桶和一个烧蒸汽的锅炉。桶里有一个可以自由上下移动的活塞,移动的时候活塞的边缘不会漏气。锅炉的蒸汽管通过阀门和圆桶相连,阀门打开的时候,蒸汽推着活塞向上移动,蒸汽充满后关闭阀门,用凉水将圆桶的外壁冷却…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5,(1):7-7
最近,考古学家在对英国伦敦南部古罗马遗迹的发掘中,发现了两千年前的一盒美容油膏。6厘米高、5厘米宽的铁盒子把油膏保护得非常好,甚至当  相似文献   

7.
一、法拉弟的研究单极感应——这是一个历经百余年、迄今尚未彻底解决的题课.1831年12月英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法拉弟在发现电磁感应三个月之后,又作了一系列实验,其中包括著名的铜盘实验.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 “1831年12月26日[255]在圆柱形磁体的顶部粘牢一铜盘,中间夹有纸片.顶部为一磁极,磁极被支承着,用细绳拉可使之旋转;电流计两端的导线分别联接铜盘的边缘和轴心.  相似文献   

8.
谁能代替人     
管理田地的机器翻完了两千英亩的土地。翻完最后一犁,它爬到公路上,回头看看自己的工作。活干得不错。只是土地太贫瘠了。跟地球上各地的土壤一样,由于过度的种植,或者由于原子爆炸的长远影响,这块地全给毁了。照理说它应该闲置一段时间,但管田的机器却得到另外的命令。  相似文献   

9.
<正>第二个机器时代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区别在于智能。第一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取代并倍增了人类和动物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将取代并倍增我们的智慧。未来,每5个人就拥有1台机器人。不仅工业型机器人大量进驻工厂,愈来愈多的服务型机器人也悄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制造业、生活中的重要成员。但这也引发新的争议:这些不用吃饭、全年无休、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到底是人类的帮手还是对手?它们会不会大举抢走工人"饭碗"?对此,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0.
杨正宗 《科学通报》1982,27(15):928-928
人们一直认为伽利略是发现木星卫星的第一个人。1980年,席泽宗重新提出木卫发现的问题,否定了上述传统的看法。按照席泽宗的论述,木卫最早的发现者应当是比伽利略早两千年的中国天文学家甘德。乍一看来,这似乎是一件不难作出鉴定的事。实际上,不少人在用肉眼观测时却失去了信心。原因很清楚,现代城市灯光干扰和大气污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破  相似文献   

11.
冈子 《科学之友》2007,(8A):24-25
说起“电子人”,人们可能会想到不少科幻电影,可是英国的一位科学家却通过身体力行,将幻想逐步变为现实。原本由人类设计、制造,用以服务人类的人工智能机器最终反戈一击,控制了人类,这不仅已经成了科幻电影惯用的情节,也反映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发展所产生的忧虑。然而现在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电子人”,他靠自己的意志控制了机器--他就是前不久《新西兰先驱报》所报道的现年57岁的英国雷丁大学科学家凯文·沃里克,他是英国颇具争议的控制论专家和思想家,现在他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人”,即一部分是人,一部分是机器。 在沃里克看来,“电子人”将是电子时代人类发展的趋势,也是科学价值的体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窗     
猴脑操纵机器人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M·尼古拉利斯(M.Nicolelis)及其同事把猴脑与一个简单的机器手臂连结起来,机器手臂就会摹仿猴子的手臂的二个动作,向左或右摆动及捡取食物。他们还利用互联网控制数百里外的另一个机器手臂摹仿猴子手臂的动作。猴子的动作与机器假肢的动作几乎是同步的。该研究组的成果报道刊载在《自然》杂志上。 数十年来,在脑细胞活动与肢体运动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研究人员现在可以预言,手和手腕的活动是受神经元活动激发的。但应用这些电信号来操纵动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机器人Tadro拥有一种类似于原始生命的形态。机器蝌蚪手掌大小的圆柱形身体包含几根导线、电阻和一个可编程的芯片。由一个电动机摇动着尾巴,一个简单的塑料锥体形成一个方形翅片。在机器人头上的两侧距离中心约三分之一处有两个光传感器。就是这样。然而,当被放置在瓦瑟学院的儿童游泳池边昏暗的更衣室时,Tadro做了一些也许连最复杂的机器也不能做到的事:不像你的汽车或电脑那样受人类控制,它像一个生物一样,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游泳池上方大概一米的地  相似文献   

14.
重读《论语》重识孔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关龙 《科学》2005,57(5):38-39
两千多年来,注释《论语》的有两千多家,研究孔子人生观、哲学观、伦理观、政治观、教育观、经济观、艺术观的著述则数以万计。然而,对孔子的自然观的研究几为空白。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统治者把孔子塑造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高高在上的圣人。今天,重读《论语》,研究孔子的自然观,可以发现历代留存人们心目中的,其实是一个被扭曲了的假孔子或是半真半假的孔子。所以,笔者认为需要重评孔子。  相似文献   

15.
如果尼安德特人是愚钝无能的工具使用者.那么你能想象他们会吹长笛吗?然而1996年从斯洛文尼亚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证据恰恰表明他们可能会吹长笛。作为近年来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斯洛文尼亚科学院的一名考古学家伊·A·特克,出土了一件用穴居熊的股骨制成的看起来一支小长笛的物品。在这根4英寸长骨头的一边,有4个精确排列成一行的小孔;两个孔是完好的,另两个已经损坏了。如果它真的是一支长笛,那么就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古老,而且最早由尼安德特人创造的乐器。特克发现时,它与一些尼安德特人特有的石制工具埋在一起,正好在堆积紧密…  相似文献   

16.
克里斯托弗·佐里科夫(Christoph Zol—likofer)是第一个见证了古尼安德特人出生的现代人。2007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佐里科夫的人类学实验室里,伴随呼呼作响的马达声和飞溅的塑料,经过20个小时“无痛分娩”,一个尼安德特人新生儿的头侣’从一台复印机大小的机器单“出生”。这一现代奇迹经过了漫长的一怀孕”过程:佐里科夫的合作者们花了几年时间找到合适的尼安德特人新生儿的头骨,经过计算机断层摄影分析(CT),在计算机屏幕上把数字影像拼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头部相连29年的伊朗连体姐妹拉丹·比詹尼和拉蕾·比詹尼,于2003年7月8日因分离手术失败相继去世。消息传来,引起伊朗人民的一片悲泣,也引起了全世界所有关注这对连体姐妹命运的人们的极大震惊。7月9日晚上,她们的遗体运回伊朗家乡,以两个独立的个体分开埋葬,实现了她们生前最大的希望——摆脱对方,独立生活。异同寻常的生活经历拉丹、拉蕾姐妹29年前出生在伊朗南部罗拉斯伯的一个贫穷  相似文献   

18.
最近,科学家让一颗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犹太枣椰树(棕榈植物科)种子发了芽,这颗种子也成为世界上能够发芽的最古老的种子。此前的记录保持者是在中国发现的—颗睡莲种子,距今1300年。  相似文献   

19.
上海科技馆的“机器人世界”展区,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展项:机场服务机器人。一个机器手臂被安装在行李传送带中央,不同颜色的行李散布在传送带上。当游客选择了某一种颜色的行李后,机器手臂抬起前臂,左右摆动进行观察通过安装在前臂上的两个摄像头的帮助,机器人识别并选定目标,同时驱动机器手臂将目标提起。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还是秃子,明天毛发就疯长了。水下火山的一次喷发可能会消灭附近所有的生命形式,但不久之后,强悍的细菌出现,给海床铺上了一条约两千平方米的巨大长毛丝垫。一支科考队于2014年在加那利群岛海平面下130米的塔戈罗火山上发现了这些奇怪的白毛微生物,命名为"维纳斯的头发"。此地两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次重塑9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