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吉尼亚州动物研究所的世界珍奇动物考察队,是20世纪全美唯一的一个专业考察组织,并且是唯一的常设机构,由2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负责收集世界各国的珍奇动物资料,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再交由动物研究所进行专业化处理。这个考察队在生物学家波亚瓦特·杰斐逊博士的领导下,从1967年成立以来,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考察工作。  相似文献   

2.
探秘南大洋     
在"雪龙号"从中山站至长城站的8000多海里往返途中,大洋考察队对普里兹湾-威德尔海海洋断面进行了我国南极考察史上前所未有的海洋综合考察,内容包括海洋物理学、海冰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及渔业资源等多学科项目.  相似文献   

3.
2000年五、六月间,我有机会赴美国考察访问,从西部城市洛杉矶入境,考察了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内毕达、得克萨斯等州,还顺道考察了美、墨边境地区和墨西哥的边境城市华雷斯;然后经匹兹堡,乘车穿越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地,抵达华盛顿;最后访问纽约,由肯尼迪国际机场离境回国。这次考察历时17天,行程上万公里,尽管时光短暂,走马观花,但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4.
辉煌60年     
第一次进行西藏综合考察 1951年6月7日和25日,西藏工作队第一、第二批人员先后从北京出发前往西藏。这是中国科学家对西藏地区第一次进行多学科联合考察。分地质地理、农业气象、语言文艺、社会科学、医药等5个组,在金沙江以西,日喀则以东,雅鲁藏布江流域以及唐古拉山以南的地区进行考察。考察历时两年,发现28种矿产,初步了解了当地的气候和土地利用状况。采集了数百种土壤、植物、农作物,畜产标本及作物、蔬菜种子;还调查了当地的语言文字和社会情况。  相似文献   

5.
据最近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报道,1999年8月至10月,以э·р·穆尔达舍夫教授为首的一批俄罗斯科学家在西藏进行考察,考察结果是他们确信西藏存在着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并认为西藏金字塔群与埃及金字塔、墨西哥金字塔以及复活节岛、索尔兹伯里史前巨石和大洪水前的北极之间存在着严格的数学规律。据称,科者小组在西藏发现了100多座金字塔和各种古迹,它们明显沿光线方向定向排列和分布在海拔6714米高的主峰──圣山冈仁波齐峰周围。根据穆尔达舍夫教授等粗略估算,这些金字塔从底座到顶部的高度分别在100米至1800米不等,而著名…  相似文献   

6.
六千年前,幅员辽阔的撒哈拉还是物产丰富的热带大草原。后来它为什么变成了贫瘠的沙漠?它何时才会重现当年的旖丽风光?──罗伯特·肯齐汉斯乔其姆·帕基尔每年都会离开他位于柏林植物园对面那绿色植物掩映的办公室一两次,飞往利比亚和在瑞波里等候的朋友一道去沙漠探险。柏林自由大学的地理学家帕基尔在20世纪的后25年里几乎都是在驼背上度过考察撒哈拉沙漠的时光的。这一次,他们准备乘坐“陆地巡洋舰”从地中海出发,向南深入到沙峰高达180余米的沙漠中去进行探险考察。为了便于汽车在沙漠中行驶,帕基尔和同伴们在穿越沙丘时…  相似文献   

7.
测试了中国南极考察内陆冰盖考察沿线约1248 km断面上(中山站至Dome A)表层雪中氧稳定同位素组成.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δ18O-气温(T)分布梯度、δ18O-海拔(H)高度效应和年均温-海拔效应递减率分别为–0.84‰/℃, –1.1‰/100 m和1.31℃/100 m, 分析过程均通过99.9%的置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系列具有不同中心原子M的1,8,15,22-四(2,4-二特丁基苯氧基)酞菁(M1=(H)2, M2=Pd, M3=Cu, M4=Zn, M5=Pb). 分别对它们进行了在1,1,2-三氯乙烷与水的混合液及纯1,1,2-三氯乙烷中的溴化研究. 详细考察了溶剂、溴的量及时间对溴化反应速度和深度的影响. 对比研究了溴化前后酞菁在溶液及薄膜的最大吸收变化情况, 发现溴化后两者的最大吸收都红移, 但前者的幅度更大. TG数据表明随着溴原子的增多, 酞菁的热分解温度相应降低. 最后, 利用GC/MS检测了酞菁铅在1,1,2-三氯乙烷中溴化分解产物, 从价电子结构的角度讨论了酞菁溴化分解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08,(4):21-21
据国外媒体报道,令人瞩目的俄国斯“火星-500”试验计划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现在,俄罗斯科学家已将四名志愿者令人密封舱内进行为期10天的试验,以考察他们是否能依靠人造的“火星空气”来维持生存。 俄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所发言人介绍说:“在为期四天的时间里,4名男性志愿者将完全生活在密封舱内。在前六天时间里,密封舱内将维持标准含量的氧气,之后,从第7天到第10天,舱内的氧气含量将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张青松  王勇 《自然杂志》2008,30(5):252-258
从1980年1月中国派出两名科学工作者到澳大利亚南极Casey站考察,至今已有28年。经过5年(1980-1984)的学习或实习阶段,5年(1984-1989)南极考察站的建设阶段,以及1993年购买“雪龙号”破冰船,中国形成了长期进行南极考察的“一船两站”的保障能力。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实施了4个五年国家南极科学考察计划。中国科学家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为和平利用南极作出贡献”的指示精神,从1984年至今,中国已派出24次国家南极考察队,完成了一系列从南大洋到内陆高原的考察计划,在地质、冰川、气象、陨石、极光、磷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其中,他们在南极磷虾、南极冰盖、南极气候与环境、南极臭氧洞以及南极陨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无论是揭示自然奥秘,增进人类对极区的了解,或者探测南极地区自然资源,评估其开发利用前景与风险,都为中国和世界“和平利用南极”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拯救最后的白鱀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丁  王克雄 《自然杂志》2007,29(2):115-118
2006年12月13日,武汉长江边。蒙蒙细雨中,“科考1号”和“中国渔政42003”两艘科学考察船缓缓停靠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码头。38天前的11月6日,这两艘考察船载着近40位中外考察队员离开武汉,开始长江搜寻白鱀豚之旅。38天来,在近3 400 km的航程中,除了3次疑似白鱀豚的事件外,没有发现白鱀豚的踪迹。在考察结束的新闻通报会上,考察队发布了初步的考察结果:在宜昌至上海的双程考察中没有发现白鱀豚;长江江豚的数量仅有1 200~1 400头,和10年前相比,数量下降了一半。基于初步的考察结果,中外科考队员一致认为,白鱀豚、长江江豚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的事实,表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已遭受到严重破坏,长江生态与环境不容乐观。这次科学考察虽然只有38天,但是无论是考察方法的先进性,还是考察队员专业素质之高和野外工作经验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从制定计划、资金筹措和人员组织,一直到最后的初步考察结果发布历时近2年。本文将对这次长江淡水豚考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我国白鱀豚的生存状况和今后的保护方向作一较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2.
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分离青霉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Bmim]BF4 和NaH2P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青霉素G的新方法. 考察了NaH2PO4浓度、青霉素浓度以及离子液体用量对双水相形成和萃取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的pH值在4~5范围内, 在该条件下萃取过程不发生乳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9×9的大九宫格里面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得每行、每列以及每个3×3的小九宫格(加粗线条部分)都要包含从1-9的数字,并且每个数字都不能重复。  相似文献   

14.
九宫阵     
《知识就是力量》2009,(4):79-79,24
在一个9×9的大九宫格里面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得每行、每列以及每个3×3的小九宫格(加粗线条部分)都要包含从1-9的数字,并且每个数字都不能重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太行精神的内涵入手,考察太行精神的由来,从源与流、面与线、经与纬、内与外、行与知、进与出、形与质的关系方面,着重研究弘扬太行精神的路径探索,最后对弘扬太行精神的效果作出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应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CSIRO)邀请,2018年4月清华大学组织科技考察团赴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开展为期一周的科学考察。考察团从墨累河出海口逆流而上,通过学习交流、现场考察和访问农场等方式,与澳大利亚同行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的气候变化与水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尤其是陆面水文-气候、极端水文研究、水资源管理体系的最新动态,及其气候变化应对与减缓、极端水文事件风险管理等进一步了解。此次考察对认识多时空尺度的气候-陆面-水文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自然强迫和人类活动(含人为强迫和下垫面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揭示全球气候系统能量-水循环动态演变规律和极端水文事件变化成因,构建全球增暖背景下应对极端水文事件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中国适应性对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三核双膦胺(PNP)配体并进行了结构鉴定. 该配体与Cr(Ⅲ)及甲基铝氧烷(MAO)组合形成活泼的催化体系用于乙烯四聚制1-辛烯反应. 反应活性高, 催化剂寿命长. 考察了反应温度、Al/Cr物质的量之比及PNP/Cr物质的量之比对反应活性以及对1-辛烯的选择性. 研究了该体系催化下的乙烯四聚反应动力学. 在Al/Cr物质的量之比为100的条件下, 催化活性可达2.29×106 g·mol-1 (Cr)·h-1, 对1-辛烯的选择性为49.65%(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8.
从2009年5月下旬开始,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对中国水源地进行了历时4个多月的考察,一路行走体会着不同地方的水问题。当我们从漫天黄沙的阿尔金山峡谷里冲出来.出现在南疆且末加油站的时候.油箱里的残油还不足2升。  相似文献   

19.
采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锌指蛋白ZNF191锌指区蛋白ZNF191(243-368)在野生型状态及热变性、EDTA变性条件下的结构及其变化. 结果表明, ZNF191(243-368)中Zn2+ 离子与His/Cys的配位是维持锌指结构的重要因素, 它对于维持锌指结构单元中的疏水核及二级结构均起到重要作用. 拉曼光谱是考察ZNF191(243-368) 结构的一种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国外共有十余支考古队近年来过蒙古。如在韩国“亚洲研究中心”资助下,蒙古国立大学考古研究所每年与该中心进行野外考古研究。2002年在肯特省和东方省考察时,韩蒙考古队在东方省呼伦贝尔县一下子找到了12~15世纪的坟墓100-130座。经考证,这是从未发现过的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