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     
《科技智囊》2005,(8):94-95
无人质疑德鲁克孙景华当我看到《科技智囊》第7期的封面主题——“质疑德鲁克”时,着实吓了一跳,在我看来,无论是谁,几乎都没有能力和理由去质疑德鲁克,这不仅是出于对于“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的敬重,更是因为德鲁克是从社会学与哲学的高度看待企业和管理。我甚至想说,假如没有德鲁克的出现,企业至少还要在混沌商业世界里摸索50年。  相似文献   

2.
陈飔 《科技智囊》2005,(8):30-30
当我看到《科技智囊》第7期的封面主题——“质疑德鲁克”时,着实吓了一跳,在我看来,无论是谁,几乎都没有能力和理由去质疑德鲁克,这不仅是出于对于“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的敬重,更是因为德鲁克是从社会学与哲学的高度看待企业和管理。我甚至想说,假如没有德鲁克的出现,企业至少还要在混沌商业世界里摸索50年。  相似文献   

3.
倾听德鲁克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又译为彼得·杜拉克)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其管理思想越来越得到许多中国企业家的关注和认可。我们希望德鲁克管理思想能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推进德鲁克思想的本土化进程,使中国的管理者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4.
光华管理研修中心推出MBA课程由彼得·德鲁克担任首席发展顾问并亲自参与课程设计的管理教育机构——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BCMI)联合美国SaintLeo大学,强力推出以“德鲁克管理系列”为核心,为在职管理者设计的周末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标志着德鲁克管理理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5.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对管理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在国内男一译名为“杜拉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年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6.
《科技智囊》2003,(11):280-287
部分机构合作介绍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BCMI)于1999年12月在北京成立。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与包括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德鲁克基金会等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和管理教育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亲任首席发展顾问,并亲自参与大部分核心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邵明路简历:现任光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创办光华置业有限公司、光华服务产业有限公司、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光华教育管理中心。师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攻读管理课程,亲自指导和参与创办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  相似文献   

7.
岳秀红 《科技信息》2010,(5):155-156
1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内容1.1企业创新的重要性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在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中写道:“由于企业的目的是顾客,所以企业有两个——也只有两个基本功能:创新和营销。”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德鲁克就已经把创新看作是企业的两个基本功能之一,可见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杨毅 《世界博览》2009,(8):40-42
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指出:“组织的目的是解放和动员人的能力,而不是取得对称、和谐或一致。”对于名列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而言,这一点尤为致命。  相似文献   

9.
书海导航     
《管理实践》 彼德·德鲁克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西方有关企业管理经验和理论的著作浩如烟海,而彼德·德鲁克却以其实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为世人所称道。 《管理实践》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他提出的“目标管理”理论被认为是管理学上最主要的贡献。目标管理理论对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起到了推动作用。目标管理一词至今仍为人们所常用。 推荐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追求卓越》 汤姆·彼得斯、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是当代最畅销的管理书籍,被誉为是美国工商管理的“圣经”,自1982年出版以来,…  相似文献   

10.
知识是改变事物或人的信息,是在行动中有效的信息,是着重于成果的信息;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和资本成为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资源,并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同时,知识正“日益受到公众利益的影响”,使得知识成为了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基础,成为了社会行动的准则,也成为了知识社会中一个中心的哲学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是德鲁克的知识哲学的主要内涵。德鲁克对于知识的研究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实战性。他的“知识论”对已然跨入变幻莫测的21世纪的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鲁克是一代管理大师,是他开创了管理学,并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种开创与转变是来自于一个历时18个月的企业咨询。 1943年1月,德鲁克应邀到通用汽车公司做了为期18个月的企业咨询,正是这次咨询让德鲁克写了一本划时代的书——《公司的概念》,但却在业务咨询上没有赢得客户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阐述了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核心——知识管理的二要素,提出了完善知识管理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特区科技》2011,(7):76-87
一个时代会诞生一个伟大的理论,它可以让一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泰勒的工作方法,让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德鲁克的管理学,造就了一个物质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你,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中国企业家,掌握了特劳特和里斯提出的“定位理论”,将会使徘徊于低附加值山谷中的“中国制造”,变成更富有竞争力的“中国品牌”。本期杂志对定位理论的介绍只是一些皮毛,希望以此唤起诸位对这一伟大理论的关注,开创一个伟大的中国时代。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美丽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5):113-113,123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但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人,这一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IBM公司总裁华生也说过:“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嚣,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管理是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它是企业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因而,讨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当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宋丽 《世界博览》2009,(22):79-81
彼得·德鲁克95岁的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他一生从不沉湎过去,只信奉未来。德鲁克对中国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愿望?2009年11月19日,是彼得·德鲁克先生诞辰100周年。尽管他喜欢人们叫他彼得,厌烦人家称他为博士、教授,对于称他为什么大师更是厌恶之至。不过,在德鲁克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还是不得不称他为"现代管理学之父"。正如美国领导力专家、德鲁克好友弗朗西斯·赫塞尔本在纪念活动上的开场白:  相似文献   

16.
旁观者     
旁观者注定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管理者亦是如此。——彼得·德鲁克熟悉彼得·德鲁克的人大多是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开始的,其实在此之前他早已被业界奉为管理大师。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2003年7月,94岁高龄的德鲁克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经济”是建立在创新事业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彼得.德鲁克提出了“新经济”。创业型经济80年代以来在美国、欧洲相继出现,并且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由于创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创新的作用显著,所以,发展创业型经济,是促进中部崛起的关键。本文首先从创业的含义及创业型经济的出现入手进行理论阐述,其次,分析了中部地区为什么要发展创业型经济,最后提出了实现中部崛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 1世纪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社会的主要财富。传统知识论正在淡出 :知识真理符合论与怀疑论 ;知识本体论与内在主义 ;非基础非内在主义和现象论。把知识作为对象 ,从存在论进路研究知识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 :因为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知识的社会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是信息化知识产业突飞猛进 ,四是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针对“德鲁克疑难”提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19.
《科技智囊》2003,(1):89-90
1对于家族企业的管理,德鲁克的忠告是——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 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社会的主要财富。传统知识论正在淡出:知识真理符合论与怀疑论;知识本体论与内在主义;非基础非内在主义和现象论。把知识作为对象,从存在论进路研究知识论已成为一个时代的主题:因为一是知识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二是知识的社会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三是信息化知识产业突飞猛进,四是关于知识经济的理论趋于成熟。针对“德鲁克疑难”提出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一些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