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地震构造带及近期地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新疆地震构造带的划分及特征,列举了新疆主要活动断裂的分布。着重分析了新疆地震的时空分布与迁移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新疆近期地震活动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滇西北中甸-南涧地震带M≥5级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得出该带地震真有17年轮回的时间特性,而在空间分布上则具有盛衰交替的特征,并分析了各地震活动幕中地震的时序特性及强度分布最后依此得出该带地震从1992年12月18日永胜5.4级地震开始已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大气能量锋带与地震能量锋带的分析、类比,揭示出了地震活动可能的发生机制,并阐明地震预报须跟踪监测地热变化和地热释放,方能达到预报目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地震地表破裂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估算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方法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结合最新实地调研结果,建立了地震破裂长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式和地表现代活动破裂标志,研究宁夏中卫1709年15/2级地震破裂带的规模。结果利用关系式确定的破裂带基本长度为103km,根据地表地震破裂标志确定的中卫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为110km,估算结果与实际调研结果基本吻合;该地震地表破裂带不仅跨过了黄河,延伸到了大堆堆沟一带,而且还继续向西延伸到了小洪山一带。结论地震地表破裂长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有关,所建立的关系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利用地表破裂规模估算古地震强度。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08,(6):12-12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6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以下3个。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江汉平原活动构造带的地质地貌标志,探讨了活动构造带对江汉平原地震特征的控制作用,这一工作在工程建设中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确定抗震设防指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滇构造带及其邻区的地壳结构与地震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前人资料分析了川-滇构造带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与地震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滇构造带具有同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结构相似的某些特征,地震活动主要沿安宁断裂睡小江断裂带分布,震源以永仁,渡口和会理三地所在区域最浅,向四周渐深。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地震及邻近地区地震对该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的地震构造带和地震的分布规律及其邻近地区地震对浙江省影响的研究,分析了构造活动一地震的关系,总结了浙江省的地震状况及受邻近地区地震影响的烈度,有助于预测浙江省地震及邻近地区地震对浙江省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长江三峡东段(巫峡—西陵峡)地区的地震与滑坡问题。认为,峡区存在的断裂活动带、地震活动带和滑坡活动带,在空间分布上重迭,在时间周期上吻合,在活动强度上一致,突显出区域地壳运动的一种重要特点。且以黔江—恩施—巴东和仙女山—香溪—兴山两条强震发生带最为典型;强调指出,在对库区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时要优先考虑潜在地震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地震地表破裂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估算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方法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结合最新实地调研结果,建立了地震破裂长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式和地表现代活动破裂标志,研究宁夏中卫1709年712级地震破裂带的规模。结果利用关系式确定的破裂带基本长度为103km,根据地表地震破裂标志确定的中卫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为110km,估算结果与实际调研结果基本吻合;该地震地表破裂带不仅跨过了黄河,延伸到了大堆堆沟一带,而且还继续向西延伸到了小洪山一带。结论地震地表破裂长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有关,所建立的关系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利用地表破裂规模估算古地震强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地震地表破裂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估算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方法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结合最新实地调研结果,建立了地震破裂长度与震级、震源深度的关系式和地表现代活动破裂标志,研究宁夏中卫1709年7 1/2级地震破裂带的规模.结果利用关系式确定的破裂带基本长度为103 km,根据地表地震破裂标志确定的中卫地震地表破裂带长度为110 km,估算结果与实际调研结果基本吻合;该地震地表破裂带不仅跨过了黄河,延伸到了大堆堆沟一带,而且还继续向西延伸到了小洪山一带.结论地震地表破裂长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有关,所建立的关系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利用地表破裂规模估算古地震强度.  相似文献   

12.
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雅砻江锦屏普斯罗坝址及其他一些水电工程区,在勘探过程相继发现了一种新的地质构造现象——深部裂缝带,并且多出现在我国强震活跃地区和强震发生断裂带上,沿断裂带历史上强震活动频繁;深部裂缝带向地下延伸超过300m,远远超出地表卸荷带的影响深度,故与强地震作用时岩体构造动力效应密切相关;讨论了根据弹性波作用下岩体的动力学响应,阐述了深部裂缝带发生的地震学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储层裂隙发育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裂隙发喧是油气运移的基本通道之一。利用地震资料预测储裂隙发育带可以应用以下3种技术;(1)叠后三维地震数据相干体分析技术,(2)叠后三维地震数据体构造属性分析技术;(3)叠前三维地震数据体的AVO及AVA分析技术。实践表明,利用多波多分量资料,叠前的AVO和AVA资料预测裂隙发育带效果会更好。尽管利用叠后资料研究裂隙发育带有较友大的难度,但在资料信噪比较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包含着丰富地质信息的三维  相似文献   

14.
淮南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浅源地震频繁,为研究地震机制,以淮南煤田地形地质与开发布局图和淮南市地质构造图所确定的活动断裂为区域构造格架,考察了东经116°45′~117°15′,北纬32°30′~32°50′范围内的地震分布,介绍了区内主要控震褶皱与断裂构造的特征,分析了构造带与地震之间的联系,认为该区内,活动断层是致震主要因素,并勾画出了矿区三大地震区块,为今后指导淮南市抗震防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广西海岸带的新构造活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认为,1.新生代以来,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所围限的断块间的差异活动,控制着区内地质和地貌的发育。与北东向断裂相比较,北西向断裂具有较新、活动性较强的特点;2.地震主要分布在地貌反差较大的盆地边缘和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3.全新世以来,断块之间在垂向上表现为整体抬升,水平方向上的活动性减弱,因此区内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山西断陷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物理背景,利用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以及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震相数据,通过tomoDD方法对1990—2008年和2012—2016年期间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山西断陷带附近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地震集中于山西断陷带内,基本上位于已知断层附近,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的东北-西南两侧。震源深度范围为0~30 km,北部区域震源深度小,震源深度超过20 km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以南地区,太原盆地两侧的地震集中区形成两个延伸深度最大的南北走向的垂直地震密集条带,推测受太原盆地两侧两个近南北走向的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太原盆地两侧近南北走向的两个活动深大断裂如果贯通,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变化剧烈,该断陷带下方的地壳普遍表现为低速,但其中太原盆地下方地壳的波速略高,其东北侧和西南侧断陷盆地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更低的波速;与此相反,其西北侧和东南侧紧邻太原盆地的两个小区域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大同西部区域下方的地壳也表现为明显的高速。这些波速特征都与地表构造以及地表热流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太原盆地东北侧和西南...  相似文献   

17.
西部山前带属于典型的地表与地下地质双复杂地区,一直为地震勘探重点攻关区域,近年来,地震勘探队在观测系统优化、接收优化以及激发方式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与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西部山前带地震采集的方法技术。本文主要从激发选点、井深优化、表层建模等方面介绍几种针对山前带的激发方式改进与优化技术,并展示了资料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准噶尔西缘山前带超浅层进行了地震采集方法研究。针对山前带超浅目的层的勘探难点,采用提高分辨率地震采集方法,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设计,最大限度地改善激发、接收效果,提高资料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最终取得了复杂山前带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采集方法,获得了较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地区面积辽阔,活动构造分布广泛,大地震频繁发生。介绍了“一带一路”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和场地调整方法,在“一带一路”地区开展了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给出了全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PGA)分布的地震区划图,并提出不同地震危险性地区防震减灾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东亚和东南亚西部、太平洋西岸、中亚南部、西亚东部、欧洲南部和非洲东部是“一带一路”地区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PGA>0.4的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应采取地震烈度九度设防。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阴山地震带内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震前的中等地震活动存在活跃平静的特点,对八五攻关成果--逼近地震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为将来有可能发生在阴山地带内的破坏性地震进行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