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室温磷光材料(RTP)是十分重要的发光材料,其光致发光时间远长于荧光材料,故其在检测、防伪、信息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室温磷光材料多为含贵金属元素的无机或有机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存在制备过程较复杂且具有毒性等缺陷.为此,本实验以天然的壳聚糖作为碳源,通过微波辅助高效制备法得到了磷杂室温磷光碳点(CDs),并通...  相似文献   

2.
室温磷光及荧光法研究pH值对包络物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有正丁醇(n-Bu)t 的β-环糊精(β-CD)溶液中,加入小分子有机物苯酚(Phenol)后,1-溴代萘(1-BrN)因1-BrN/β-CD/n-Bu/Phenol四元包络物的形成而产生强的室温磷光(RTP),实验表明pH值的变化改变了苯酚的存在形态(分子态或离子态)而导致其与β-CD作用方式的相应调整,从而对所研究体系的RTP和荧光光谱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机半导体由于具有柔软性而可卷曲成形,具有可溶加工性而采用印刷成膜,从而使得加工成本有可能大大降低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有机发光材料中n型材料不足及宽能带与高电子传输性不可同时实现的难题,我们设计与合成了一系列的宽带电子传输材料并应用于蓝色磷光器件,实现了将近100%的内量子效率蓝色磷光.针对蓝色发光材料色度不纯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深蓝色荧光材料,其器件色度坐标CIE(0.15,0.08),与NTSC标准蓝光相当接近,同时实现接近理论极限的外量子效率发光.针对器件中由于平面波导及表面等离激元等能量模式的损失,我们利用有机材料的自团聚现象在有机发光器件金属阴极上制备无规的纳米结构,把束缚能量转化成自由光子,使得顶出光效率提高到2.1—2.7倍,且不改变原有器件的发光光谱形状.  相似文献   

4.
室温磷光(RTP)法作为一种新的测定痕量有机物和生化物质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测试手段,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十年来,该方法在我国倍受关注,得到迅速发展[1].然而,动力学RTP法不论是作为分析方法,还是作为研究手段,国内外...  相似文献   

5.
为得到一种新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本文采用咔唑与溴作为修饰基团,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三蝶烯分子的电子给体-电子受体(D-A)型纯有机磷光材料Cz-Br。利用TD-DFT计算从理论上对分子的轨道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相关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在室温下目标化合物用紫外光激发后在无定形态就具有肉眼可见的延迟发光现象,在晶体形态具有较长寿命(0.212 s)的室温磷光性质,可为目前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首次采用亚硫酸钠化学除氧技术于澳代环乙烷作重原子微扰剂的β-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β-CD-RTP)体系,并建立了测定二氧苊、芴、菲、7,8-苯并喹啉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1)应用量子理论,在Marcus理论基础之上,研究了蓝色磷光体系三芳基Pt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并提出了量子效率优化方案。扭曲结构D-A分子具有局域和电荷转移杂化态HLCT性质,在理论上形成单三线态激子时也有可能突破量子自旋统计,即单线态激子的形成比例会超过25%,同时材料本身也有较高的光致发光效率,因而在电致发光器件方面可能会有很好的性能。(2)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配位碳原子的四齿配体,并进一步合成了基于这些刚性配体的铂(II)配合物,通过稳态光谱和超快光谱对铂(II)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配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电荷跃迁位置和类型变化的控制因素,探索了这些强磷光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3)在强磷光发射和长激发态寿命的金(III)和钯(II)配合物及其在光催化太阳能转换、能量上转换、双光子吸收和磷光OLED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4)在廉价金属(锌、铜和钨)配合物荧光/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电应用、不含金属的有机小分子磷光发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观察到了有机分子的电致磷光。(5)以三核吡唑基d10金属(Cu I,Ag I,Au I)配位单元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和配体设计对三核单元间的聚集态结构进行调节,实现了对其聚集体的光物理过程的调控。(6)利用晶态光功能配位超分子聚集体的协同作用、异相反应和动态孔性,进行了研磨致发光变色、异相催化和染料降解、选择性发光传感等应用研究。对于非晶相光功能配位超分子聚集体这类软物质材料,主要探索了其在纳米结构和生物体系中的抗癌活性等方面的应用研究。(7)将动态共价键引入到超分子聚集体的合成中,通过次级组分自组装的技术,成功制备了两类新型的咪唑配位超分子聚集体,首次实现了次级组分自组装合成,为合成新的光功能配位超分子聚集体提供了新思路。(8)设计和合成了16个光敏剂和催化剂。系统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光的吸收、电子的激发和电荷传递过程。在电子给体存在时,对3组分光催化制氢体系的产氢活性进行了研究。此外,对光催化化学转换研究和转换机制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研究结果。(9)发现了具有低三线态能级的蓝光磷光主体材料,为新型磷光主体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Hot exciton"机理及杂化局域-电荷转移(HLCT)态材料,有可能成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一代材料。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在夜间显示、生物传感和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具有制作成本低、重现性好、结构和发光特性易调节、发光效率高等优点,根据其发光特性主要分为传统荧光材料、热激发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TADF)材料、局部电荷转移杂化态(Hybrid locally-electron and charge-transfer, HLCT)材料等几类。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来报道的基于有机小分子的近红外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的特性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合成各方面性能良好的近红外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种具有二维(2D)或三维(3D)结构的共价有机多孔晶体材料,主要由碳(C)、氧(O)、氮(N)、硼(B)等元素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具有低密度、大比表面积、多维性、多孔性和高有序晶体结构等优点.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孔晶体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表面易改性,已有许多报道证实了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文章概述了COFs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药物递送、光动力疗法(PDT)、光热疗法(PTT)和联合疗法,此外还讨论了COFs在肿瘤治疗领域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菲并咪唑作为一类优秀的蓝光材料构筑基元,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热稳定性好,载流子注入与传输能力相对平衡,易修饰好合成等优点,在目前高效深蓝光荧光材料和磷光主体材料的设计上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菲并咪唑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发展现状,系统地介绍了菲并咪唑基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衍生物的器件性能,展望了其在未来全彩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激子利用机制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经历了3代更迭,最近人们又提出了几种新的方法来提高激子利用率.与此同时,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新型数据驱动技术也成为目前探索新颖高效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趋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功地从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正慢慢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瞬态核诊断是人们了解和把握核反应动作过程及其性质、机理规律的重要手段,在核反应特性研究、核能应用、国家核安全等领域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在核诊断研究领域发展的 ZnO∶Ga、Yb∶YAG 超快无机闪烁体、金属有机框架闪烁体和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闪烁体的研究状况.包括这些新型闪烁体材料的生长、辐射响应特性、X/γ 射线/中子探测、成像应用研究及光子晶体技术等,同时对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在瞬态核反应诊断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相关内容对脉冲辐射探测技术研究、闪烁探测技术研究和瞬态核反应诊断研究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归因于其结构和动态特性,枝杈型轮烷树状分子在人工分子机器和智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3类不同的枝杈型轮烷树状分子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关注其合成策略、刺激响应性以及应用探究,以期为后续新型轮烷树状分子体系的发展起到有益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用荧光偏振法、荧光法和室温磷光法( RTP) 研究外加磁场效应( MFE) 对多环芳烃( PAHs) 与溶解态有机物( 如腐植酸) 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以及MFE 对生物降解PAHs 的影响的2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结合Stop-Signal任务范式测评不同足球训练水平女大学生反应抑制能力的差异并探究其脑结构基础.34名被试按照足球训练水平分为对照组(CG)、业余组(AG)和专业组(PG),采用Stop-Signal任务评估反应抑制能力;基于体素形态学对T1结构像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并进行FDR校正;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反应抑制能力和差异脑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CG相比,PG和AG的反应时分别缩短48和44 ms(P<0.05);PG、AG较CG的停止信号反应时分别减少116和96 ms(P<0.05),PG较AG停止信号反应时显著减少10 ms(P<0.05);PG(57%)抑制正确率显著高于CG(55%)(P<0.05).2)与CG相比,PG右侧小脑Crus1、丘脑、中央前后回及小脑蚓部Ⅷ,左侧小脑Crus1、苍白球、丘脑,灰质体积显著增大(P<0.05, FDR);PG较AG右侧梭状回、中央前回、左侧扣带中回灰质体积显著增大(P<0.001);AG较CG在双侧苍白球灰质体积显著增大(P<0.001).3)小脑蚓部Ⅷ灰质密度和反应时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 r= ?0.12);停止信号反应时与右侧丘脑(P<0.05, r= ?0.41)、左侧苍白球(P<0.01, r= ?0.49)呈显著负相关;抑制正确率与右侧梭状回(P<0.05, r=0.46)、左侧苍白球(P<0.01, r=0.47)呈显著正相关.长期足球训练显著提高女大学生反应抑制能力,且反应抑制能力与小脑蚓部Ⅷ、左侧苍白球、右侧丘脑、右侧梭状回灰质密度显著相关.推测长期足球训练通过诱导基底神经节、小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来调节反应抑制能力的提升.因为本文采用了横断面研究,不能得出反应抑制和足球训练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后续还需要更多纵向对照研究,进一步确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金属双极板,因其可加工性强、导热导电性优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极板的生产成本和性能是电堆投入实际应用、扩大应用范围的关键.金属双极板在PEMFC酸性且润湿的环境中,受到的侵蚀及其表面氧化带来的接触电阻的降低对其实际应用产生了挑战.本文简述了制备双极板表面改性涂层的方法,对比了用于极板改性的多类型涂层(金属基涂层、非晶碳涂层和氮化物涂层)在膜基结合力、界面导电性、耐腐蚀性能和疏水性等方面的差别,分析了改性涂层的腐蚀机制和影响涂层性能表现的因素,探讨了涂层在结构设计、失效机制、元素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降低极板成本、提高耐久性这一极板改性研究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7.
Because organic conjugated materials offer several advantages relative to their inorganic counterparts,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conjugated materials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active research areas in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For almost two decades,the search for organic conjugated materials has represented a major driving force for research concerned with controlling the band gap of extended π-conjugated molecules.In particular,among the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the energy levels of organic conjugated materi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ecause they can affect the driving voltage,wavelength,efficiency,and lifetime of the final device.Balanced injection and transport of electrons and holes are therefore crucial for achieving OLEDs with high quantum efficiency.In this regard,research into adjusting the energy levels of organic conjugated materials is very meaning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LEDs.To adjust the energy levels of the organic conjugated materials,Huang et al.have presented a new molecular design and synthesis route that yields p-n diblock conjugated copolymers and oligomers.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ogress on adjusting the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njugated materials that is due to synthesizing p-n diblock molecules.We discusses primarily work done by Huang et al.,but also discusses work done elsewhere over the past few years.We also point out issues that require attention,and highlight hot spots that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电致磷光器件因其在全色显示和固体照明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文中针对电致磷光器件中的主体材料,设计了基于二苯氧磷的一系列三嗪衍生物,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对三嗪衍生物进行了系统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研究发现:三嗪核决定了该类材料具有较高的三线态能级(2.84 eV~3.02eV),而其前沿轨道能级可通过二苯氧磷和咔唑修饰单元数量及其比例来逐级调控,最高占据轨道(HOMO)由咔唑决定,维持在-5.85 eV;而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受二苯氧磷影响,可以从-1.42 eV降低到-2.33 eV,从而具有独立可调的LUMO能级.综合比较发现,具有两个咔唑和一个二苯氧磷的不对称三嗪(DCzPT)比较适合作为蓝光客体的主体材料,这是因为DCzPT不仅具有高的三线态能级(3.02 eV)和低的LUMO值(-1.74 eV),而且具有较高的电子和空穴的传输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低剂量离子注入技术对VO2薄膜的结构和红外发射性能的影响,发现1×1015 cm?2注量的W离子注入掺杂时,会对VO2薄膜的晶体结构产生一定的损伤;经400 ℃退火处理后部分恢复了薄膜的单斜相晶体结构,且退火处理后,在掺杂W离子、结构缺陷和氧空位的共同作用下,掺杂量0.12%即可使VO2薄膜的相变温度降低8.9 ℃;掺杂原子数量每增加1%,其相变温度相应变化74.2 ℃;W离子注入并经退火处理后,VO2薄膜的红外发射率为0.35~0.46,其在低温区间的红外发射率相比未注入薄膜降低了0.14,这大幅度提高了VO2薄膜在低温区的红外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20.
Welter S  Brunner K  Hofstraat JW  De Cola L 《Nature》2003,421(6918):54-57
Research on new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has recently focused strongly on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with the aim of increasing the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Here we report the fabrication of a simpl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based on a semiconducting polymer combined with a phosphorescent complex, that shows fully reversible voltage-dependent switching between green and red light emission. The active material is made of a polyphenylenevinylene (PPV) derivative molecularly doped with a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dinuclear ruthenium complex, which fulfils the dual roles of triplet emitter and electron transfer mediator. At forward bias (+4 V), the excited state of the ruthenium compound is popula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red emission of the complex is observed. On reversing the bias (-4 V), the lowest excited singlet state of the polymer host is populated, with subsequent emission of green light.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excited state of the PPV derivative involves the ruthenium dinuclear complex in a stepwise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that finally leads to efficient charge recombination reaction on the polym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