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文昌组和恩平组层序细分的基础上,对西江主洼主干断层的古近纪活动强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洼陷的主干剖面进行了构造演化恢复。认为:1 NE向的F1号断层是区域性的控洼断层,对沉积充填及构造演化有重要作用;2多数主干断层在文昌期活动性较强,在恩平期活动较弱;3西江主洼构造演化阶段可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拗过渡期和热沉降期,其中初始断陷期和强烈断陷期对于洼陷的形成、扩张以及沉积充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靓 《科技信息》2009,(22):I0342-I0344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缓坡带发育了大量的滩坝砂沉积,这些滩坝储集体近油源、储集性能较好、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的油气田。根据前期滩坝砂研究成果、研究趋势和研究区滩坝砂的沉积和电性特征,缓坡带樊131地区滩坝砂沉积类型主要包括湖岸滩坝沉积、三角洲侧缘滩坝沉积和开阔浅湖滩坝沉积,各个沉积类型形成于不同的湖盆演化阶段,并且受到物源、古地形及水动力的控制作用。通过构造演化和滩坝砂形态特征分析、结合地震古地形恢复和频谱成像调谐能量分布可以确定研究区各个区域滩坝砂沉积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缓坡带沙河街组物源体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骅坳陷缓坡带位于埕宁隆起和黄骅坳陷的过渡地区,地形坡度较小,显示为埋藏型低角度缓坡带。根据砾石成分、砂岩成分、重矿物、砂体分散体系和沟-谷体系分析的研究成果,对缓坡带的次级古物源口及古水系进行分解,将其从西到东分为西部物源口、中部物源口和东部物源口。它们呈东西向线状分布于埕宁隆起的北侧缓坡带,古水系的轴向垂直于主要构造线,具有线状物源的特点。此外,在该缓坡带上所发育的3条古水系以短轴的横向水系为特征,水系走向呈近南北向,垂直于主要构造线。研究结果表明,3个次级物源口和古水系不仅控制了缓坡带上砾石成分、砂岩成分、重矿物组合在东西方向的分区和变化,同时多级断阶也控制了砂体分散体系和沟-谷体系在南北方向上的空间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4.
5.
阎丽妮 《科技咨询导报》2009,(19):128-128,135
溱潼凹陷南部断阶带换带部位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溱潼凹陷南部断阶带戴南组层序中最具特色的储集体类型。结合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对溱潼凹陷南部断阶带草舍转换带沉积背景、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及沉积体平面及剖面特征进行详细剖析,认为溱潼凹陷南部断阶带转换带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牵引流沉积特征为主,局部具有重力流沉积特征。沉积砂体规模大,单砂层厚度大,由转换带部位向次深凹沉积旋回增多,砂体的层数和厚度明显加大。扇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三个相带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深水扇的发现为中国油气勘探中的重大突破,并以其宏大的规模、典型的结构及巨大的勘探前景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在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通过白云凹陷X-1气田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识别出该盆地内深水扇沉积体,将深水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三个亚相和水道颗粒流、碎屑流、水道间、近源和远源浊流等微相.对各微相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结果表明水道砂质碎屑流微相是最有利于优质储集砂体发育的沉积微相.在此基础上提出深水扇理想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揭示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浅海陆架与深水陆坡之间的沉积响应关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对陆架三角洲、上陆坡复合水道和陆坡重力流沉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海平面变化、陆架多级坡折演化、陆源碎屑供给强度以及陆架海洋水动力作用等四大因素控制着陆架-陆坡体系的发育;珠江口盆地中新统韩江组13.8 Ma形成的界面为三级层序界面,该时期低位域晚期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带主体分布在白云凹陷北坡的陆架坡折处,随着物源供给,前缘带不断进积,陆架向陆坡方向生长,在多级坡折、坡度变化以及沉积物自身重力影响下,前缘带沉积物由牵引流搬运向重力流搬运转化,在陆坡复合水道搬运通道的作用下向白云凹陷深水区内再沉积,形成低位域晚期多坡度控制的滑塌体、碎屑流-浊流深水扇沉积,构成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特殊的陆架-陆坡“源-汇”响应系统;该沉积响应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和连续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界定珠江口盆地早中新世的陆架古珠江三角洲为“背景源”,陆坡的峡谷水道为“输送渠”,陆坡内深水扇为“沉积汇”.三者形成“源-汇”沉积系统,将该系统划分为陆架子系统和陆坡子系统.相对海平面升降、区域构造运动和物源供给强度控制了该系统的发育、演化.在三级层序等时格架内,低位期陆架子系统内的古珠江三角洲发育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其...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指导油田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综合运用岩芯、测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开展夹层成因与展布特征研究,及其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夹层可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3种类型,建立了夹层测井识别标准;平面上夹层可分为零星发育式、局部连片发育式和全区发育式3种类型,建立了各类型夹层平面分布标准;垂向上均质储层内部多发育单一类型夹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内部多发育复合类型夹层;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其中,局部连片夹层和全区发育夹层下部剩余油相对富集,是油田开发后期挖潜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黄土塬斜坡带的地震资料品质最差,研究程度极低。采用先进的交错网格、谱元法和高阶有限差分波场模拟算法,对斜坡带地震波激发进行了数值模拟,准确地反映了地震波场特征,从理论上优选出地震波激发参数。经试验提出一套超多井组合地震波激发技术,取得了高精度的三维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结合该区碳酸盐岩层序划分方案,探讨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岩相发育特征,以及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高位体系域发育生物礁灰岩及生屑滩灰岩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等孔隙类型。在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潟湖相、台坪相致密灰岩,偶夹台缘滩、台内滩等灰岩储层,后期往往受到成岩埋藏作用的改造发育溶蚀孔洞和裂缝。该区碳酸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是在高位体系域Ⅳ级海退半旋回暴露条件下形成的次生孔隙、受礁滩相带控制的原生孔隙及其他溶蚀作用控制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12.
根据阳江东凹邻区的录井及岩矿等资料,通过对阳江东凹的地震反射、地层关系及地层厚度等特征的分析,系统划分阳江东凹新生代的岩浆岩体类型及期次,并探讨其岩浆活动与南海区域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阳江东凹新生代岩浆岩体分为侵入岩体与火山岩体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分布在东部洼陷内,后者主要发育于南部洼陷边部及周缘隆起区;岩浆活动可划分为文昌期、恩平期及珠江-粤海期,并受区域构造运动制约。珠琼运动两幕裂陷控制文昌期、恩平期的岩浆侵入活动,而裂陷后期的白云运动和东沙运动则控制盆地NWW向的断裂活动,从而影响珠江-粤海期的火山喷发活动。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层序格架及富砂沉积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分析,并利用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等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北坡韩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体系域和富砂沉积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Qhj1层序体系域可四分为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高位体系域(HST)和下降体系域(FSST),SQhj2层序可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具有两期特征,可细分为LST1和LST2;SQhj1层序的FSST三角洲砂体和SQhj2层序的低位扇体是研究区重要的富砂沉积体,SQhj1层序FSST中的三角洲前缘近端坝、远端坝以及SQhj2层序LST1和LST2中的斜坡水道复合体、盆底扇以及低位楔三角洲前缘砂体等均为有利的富砂沉积体;SQhj1、SQhj2沉积层序发育演化受盆地古地貌、同沉积断裂及断裂坡折带、沉积物供以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番禺低隆起地区是珠江口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目前已经在该区发现了多个气田和含气构造,天然气地质储量达1200亿m3,成藏条件非常有利。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目前面临着可供钻探的构造目标越来越少的难题。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钻井、古生物、测井等资料,开展层序划分对比工作,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了研究区三级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及等时地层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对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的构成、分布特征及演化、有利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今后该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