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旱区热红外多光谱遥感岩石地层信息提取与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3年,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与日本国地球科学综合研究所联合在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开展了成象光谱航空遥感数据的石油地质应用研究,本文以这次研究中获取的热红外多光谱遥感数据为例,探讨热红外多光谱遥感岩石地层信息的提取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核爆炸和撞击坑靶岩,及冲击试验产物等的熔体凝聚物称为冲击玻璃.它是外成冲击变质过程中的一种非晶态固体.从液相或直接从固相转变到固态玻璃,所历经的时间大致在10~(-7)-10~(-3)s范围内,比正常玻璃约低6-7个数量级.广布在地球表层的(微)玻璃陨石,它是地球表面撞击事件的产物.故玻璃陨石也属于冲击玻璃.自然界还存在一种非晶态聚集体,那就是来自地球深部岩浆上升接近地表或火山爆发时的骤冷相——玻璃质岩石如黑曜岩、松 相似文献
3.
4.
人体手臂部几个穴位与非穴位区红外辐射光谱特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用红外光谱检测装置记录到7名成人志愿者内关,劳宫和合穴等穴位区与其两侧旁开对照点红外光谱共63条,从中发现:人体红外辐射强度的个体差异以及穴位与非穴位区的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别都较大,但频谱特性的差异却不大,这表明人体红外辐射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在4-14um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不大,而在4和14um波段人体辐射与黑体辐射差别较大,这表明人体表面除了主要的热致红外辐射还存在其他原因的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逐渐暴露出了遥感图像的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图像进行处理.文章介绍了辐射校正和增强的定义、方法和目的,最后对辐射校正和增强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逐渐暴露出了遥感图像的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图像进行处理。文章介绍了辐射校正和增强的定义、方法和目的,最后对辐射校正和增强技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文章涉及红外辐射加热机理、发热量、燃气耗量的计算,燃气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修补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建立球体目标探测的随机概率模型,研究了各向异性发射体的热红外特性.运用蒙特卡洛法模拟采样成像,并将探测面阵单元格在积分时间内统计得到能量份额均值定义为灰度值,生成辐射灰度图.通过灰度图定量地表征了目标各向异性热辐射特性对红外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远场小目标,将辐射方向调控在近法向小辐射角范围内,即提高发射体表面材料法向发射率,可增强目标最亮像点信号强度,扩大"像"区域的能量对比度,在红外图像上表现为能量更加集中的信号点. 相似文献
11.
12.
三轴压缩下不同构造花岗岩的微破裂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震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一套新型的声发射测量系统,研究了三轴压缩下两种花岗岩变形过程微破裂活动的时空分布,Inada花岗岩的声发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丛集现象不明显,因而根据微破裂难以准确推测主破裂的时间和位置,而Mayet花岗岩的声发射在时间上丛集出现,在空间上沿主破裂丛集分布,因此根据微破裂可以较准确地预测主破裂的时间和位置,这种差异归因子岩石构造不同引起的变形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测定材料湿法刻蚀启动时长的红外热成像新方法. 该方法的实质是利用反应启动时必然有化学热吸收或释放, 从而引起材料表面液膜温度变化这一特点, 通过红外热成像实时监测系统, 采集液膜温度变化过程的红外热像, 从而判断反应启动时长. 实验发现, 2 mm宽线形液膜是较为理想的监测对象, 因其同时具备温度变化信息和空间分布信息, 可以将线形液膜中心作为理想的观测特征点; 由滑动液滴形成残留线形液膜可以得到超浅液膜, 温度变化灵敏度高, GaAs竖直放置, 可以避免液膜重力对启动时长的影响, 获得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 在本实验条件下, 由线形液膜的横向剖面灰度变化得到GaAs材料与H2SO4:H2O2:H2O(= 5:1:50和15:3:50)腐蚀液的反应启动时长分别约为0.2 s和0.3~0.4 s之间. 该方法的提出, 对于快速刻蚀技术以及固-液吸附等性能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傅里叶变换红外谱线增强法研究不同水合度下菌紫质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紫质是嗜盐菌紫膜内唯一的整合膜蛋白。电子和X-光衍射研究表明,它由7个跨膜α-螺旋棒组成,并已被广泛接受。近来的研究认为可能含相当量的β-结构,我们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红外光谱是常用的研究蛋白结构的一种技术。红外活性酰胺带包含各种亚结构信息,但这些谱带较宽,实测谱图是多种谱带的叠加,难于准确识别确定各组分的数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最近几年来利用空间微重力条件进行晶体生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因为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由重力导致的自然对流基本消失,液体中的浮力也消失了,由于物质密度不同引起的沉浮和分层消失,物质的混合和悬浮可以得到控制。这时扩散过程成为主要因素,液体 相似文献
16.
亚铊和硫氰酸根的络合反应已有不少研究但结果分歧较大(参阅表1)。其原因大致有:(1)有些实验配位体浓度不够大;(2)有些突验未使溶液的离子强度恒定。有的实验用硝酸钠维持离子强度而忽略了亚铊与硝酸根间的络合反应。Davis和 Nair 等分别用电导法和溶度法证明硝酸亚铊 相似文献
17.
自1988年日本Yoshizawa研制成纳米微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软磁合金以来,在研制新型纳米微晶及探讨其优良软磁性能的机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新型纳米微晶Fe(CuCrV)SiB软磁合金具有更好的性能价格比.本文报道了经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后的纳米微晶 Fe_(69.5)(CuCrV)_(9.5)Si_(13)B_8 在不同温度下的磁性测量结果,并对经540℃退火后磁性能最佳的机理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