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上半叶的英国优生运动是中上层阶级以优生学名义解决人口、经济与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优生学者试图通过宣传优生知识,推动优生立法,提高中上层阶级生育率,降低社会"不适者"生育率,进而增强英吉利民族的国民效率。虽然优生运动在英国最终失败,但它对英国中上层阶级的思维方式、社会政策以及福利国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是由实体性要素和人文性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它具有地缘性、民族性、时代性、历史性、包容性、多样性、集聚性、大众性等特点。伴随休闲时代的即将到采,城市发展在注重城市文化的实体性要素的同时。必须对城市文化的人文性要素予以更多的重视;必须坚持地缘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包容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大众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然科学家和人文思想家所做的科学传播,分别从不同角度系统阐述了科学精神。以自然科学家为主的科学传播者,在知识、方法和社会建制三个层面上,系统阐述了科学所蕴涵的求真精神,而以人文思想家为主的科学传播者,又从批判传统文化、开启民智、推进民主三个角度系统阐述了科学精神的作用和影响。由此,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开始触及到科学的灵魂,实现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从而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革新,做出了必不可少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文革"结束后,国内学界对发生在"文革"期间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进行了反思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在对相关研究成果按发表时间先后顺序写作综述的基础上,作者就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并试图挖掘其背后的思想根源。作者认为,科学主义是"文革"期间批判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运动更深层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向没有科学的国度移植科学是一种文化转移过程,从文化入手向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中国移植西方科学文化应该寻找到中西文化的衔接点顺势而行。在传统文化中顺承科学文化基因,在青少年中全面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是任鸿隽及中国科学社成员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选择,但他们错过了这个历史机遇。近代中国推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先驱任鸿隽所选择的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和横空嵌入的方式必然会发生"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6.
智力与文化:一种新的视域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呈现出文化转向运动,开始关注心理与行为的文化属性.文化成为智力的一个重要解释维度,智力与文化的关系被前所未有地关注,曾经独立的智力研究与文化研究表现出一种新的视域融合.本文以智力与文化的关系模型为起点,循着智力的内隐理论与外显理论两条研究路径,重点探讨了心理学家对智力与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认为这些研究促进了人们对智力本质的宽泛理解,为进一步的文化智力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工程与文化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上海的虹桥工程提供了一个认识和分析工程与文化互动关系的典型案例。大虹桥被赋予了国际贸易中心承载区之一的地位,与大浦东不同,它对接的目标是长三角。大虹桥是加快上海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的又一战略支点。而其体现的创新、开放、融合之意,都是新海派文化的涵盖。新海派文化给大虹桥带来了必要的精神支撑,使大虹桥的开发建设均蕴含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之意,更是有锐意创新的大思路。同时,大虹桥又进一步增强了新海派文化的新开放、新融合,推进新海派文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怀中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93-96,F0004
科技文化作为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既提升了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又增强了科学技术的文化气息,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科技文化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水平,是国家文化力构成中的核心要素,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和先导,在全社会弘扬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通过逻辑建构模式并以模式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科学.这种数学模式观扬弃了数学本体论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极端主义哲学理解,充分肯定了数学的抽象性与客观性.在模式观的数学本体论视野下,数学兼具工具与文化两种品格.数学无形地渗透在科学的每个分支里,为其提供必要的工具;数学是理性精神的化身,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切,地方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对生态环境建设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时还会阻碍生态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实施与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由于甘肃河西文化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使西部开发中林草业发展与其传统文化产生了摩擦,超越传统文化,克服陈旧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营造先进的文化环境,为林草业发展培育强劲的文化内动力,是消除林草业发展与传统文化摩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