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荆州丛林之冠”的湖北当阳玉泉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既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祖庭之一,又是禅宗北宗的祖庭.此外玉泉寺还与其它佛教宗派如律宗、净土宗、禅宗南宗等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隋唐之时,玉泉寺高僧辈出,国师云集;诸宗竞秀,蔚为大观,是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2.
出广东韶关市东南郊二十公里,便是南方有名的佛教胜地——南华寺,它是中国重要佛教流派——禅宗六祖惠能创立的禅宗的发源地,也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起点。素有中国佛教的“祖庭”之称。惠能之前,禅宗没有形成宗派,传播仅限于嵩洛湖北一带,惠能之后,禅学蔚为显学,逐渐遍及全国,远播海外。从唐代后期起,禅宗几乎代替了其它宗派,垄断了佛教,禅学和佛学甚至成了同义词。  相似文献   

3.
禅宗作为最典型的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其教旨与教义所构建。的境界学说最有代表性,其境界学说对禅宗中国化做出了贡献,使禅宗成为本土最具影响力的宗派之一。纵观禅宗所讲的境界学说,以期达到得大自在、无有障碍的境界,同时强调人的本性即佛性,佛性的开启就是如来藏(真如)的开启,这样才能有助于境界的提升。由此可知,禅宗境界突显出佛教所宏旨的本源境界,乃是对佛教境界的一种本源阐释,是对佛教境界的一种复归。  相似文献   

4.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相传在南北朝时代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相续了五代,经过六祖慧能的改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中唐以后,弹家几乎压倒了所有的佛教派别,变成佛教的代名词。禅家的基本思想是不立义宇,顿悟成怫,即通过主观心灵的直觉观照而达到物我会一的境界。作为中国占典诗歌的创作原则与审美标准的意境,它在创作主要求上客观相工融合,这和禅宗的物找合一的境界是一致的。事实上,弹上的思想启发了义学史上的兴趣说、性灵说、神韵说的产牛。诗歌意境创造中的情景交融、言外之急等特征都有着禅宗思想的渗…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中国的佛教发展最为兴盛,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三教制衡"的局面也已形成.随着三阶教、华严宗、南北禅宗、密宗的先后出现,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过程最终宣告完成.三阶教认为.全部佛法按照时、处、人的不同皆可分为三阶,佛法传播必须针对分阶的"法"、"土"、"根"起行,否则就是"对牛弹琴";华严宗的总理论是法界缘起说,法藏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是这个理论的精辟解说;禅宗以<楞伽经>为心要,以壁现法门为中心,南北禅宗的消长贯穿了中土禅宗发展的始终;密宗主张在观察诸法性空、无相之理的基础上.结合"三密修行",可以得到解脱乃至成佛.  相似文献   

6.
惠能(638—713)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的佛教义学思想把大乘空宗与涅槃性结合一起,与前人比较有很大特点,对中国佛教的面貌以及唐以后的佛教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佛教义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出“心即真如”的本体论佛教的全部理论无非是给成佛做论证。首先就牵涉到如何看待现存世界的本质问题,即本体论问题。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宗派对这一问题一直持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是我国禅宗发展的重要时间段。唐代禅宗初现,此时期出现对于中国禅宗乃至佛教拥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和著作。宋代则是禅宗统治中国汉传佛教的时期。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政治背景下,研究中国禅宗寺院建筑的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8.
禅与宋代审美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主体的审美取向往往取决于传统文化素养的生活境遇。宋代的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同样离不开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宗教,不能不对审美主体的审美取向产生深刻的影响。禅宗是宋代中国佛教的主流.因此对其影响极为深刻。我已澹然志世味蒲团纷帐只依僧禅宗--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始建于中唐,分为南宗(慧能的盲溪禅)、北宋(神秀的东山法门),经武宗会昌(845年)灭法,曹溪排成为唯一盛行的佛教主流,几乎囊括和融化了其他各宗派.所有寺院差不多都变为排院;不少其他宗板的大师转为弹师,如天台宗智…  相似文献   

9.
韶关作为岭南粤北的历史文化名城,唐宋以来佛教禅宗思想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并以此为起点,挺进大江南北和中华大地,成为影响全国的佛教主要宗派。后来,禅宗的影响波及欧美和南洋诸多地区。如今,禅宗文化成为韶关文化旅游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浅谈禅宗对心理治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青青 《科技信息》2009,(16):258-259
西方心理治疗踏进古老东方中国大门伊始,就存在着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在我国有“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可见中国佛教就是重心理。把影响最大并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宗派之首禅宗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应该能演绎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1.
隋唐佛教的繁荣和发展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隋唐帝王的崇佛及官僚阶层对佛教的态度和政策为佛教繁荣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佛教本身的中国化成为佛教在隋唐繁荣的文化根基;隋唐经济繁荣为佛教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民国之初,除嘉兴范古农外,浙江佛教居士中对佛学深造有得且影响甚大者,当推寓居杭州的一代儒学宗师马一浮(1883-1967).马一浮不仅于1914年组织了"般若会"这一浙江最早的学佛同好组织,而且还与杭州禅僧密切交往,形成了对中国佛学的独特理解.马一浮的"知性化"学佛取向,透过《大乘起信论》等中国化佛典,关注禅宗、华严宗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义理析取,设法融入其儒家经学义旨的探求.这一取向,因其过于学理化及个体化,限制了马一浮对佛教实践修持的理解,最终导致他复归于儒家学统.  相似文献   

13.
楚圆(987—1040)是我国北宋时期桂籍著名高僧,他承善昭禅师法绪,是我国传绪最久、影响最大的佛教宗派──禅宗临济宗的第七代传人。在三十余年的禅僧生涯中,他统领法众,弘传禅教,以卓尔不凡的禅学见解及教示弟子手段而名振禅门。他不仅在临济宗传承世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对于禅宗事业的继往开来及其“自主、创新、崇实”精神的发扬光大都有着重要影响,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深具造诣并颇有影响之一代宗匠。  相似文献   

14.
祖庭是中国禅宗发展的基地,是佛教中国化的活水源头。研究与弘扬流传千年的中国禅宗祖庭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从类别、内涵、层次等梳理了禅宗祖庭、禅宗祖庭文化的概念,提炼出禅宗祖庭文化的核心,提出以开放与宽容引导禅宗祖庭文化的当代传承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儒释道)之一的佛教,是建设中国文化自信、树立中国文化气派、完成中华文化复兴的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而其核心在于坚持佛教中国化的方向.江西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典范与代表,影响可谓至深至巨.如何具体而深入地研究江西佛教的中国化问题,说明江西佛教对中国文化的特别贡献,同时切实改变"佛教资源在江西,佛教研究不在江西"的窘况,是近年来江西学人直面的重大课题.由此,江西学人孜孜以求,呕心沥血,承担责任使命,创造出了诸多令学术界兴奋与惊叹的成绩.毫无疑问,习罡华教授围绕江西佛教禅宗文化而获得的一系列成果就是典型的说明,其撰著出版的《禅宗七祖青原行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正是他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对华严学与江西禅宗之间的关系作出较为详尽的论述。具体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性地吸收华严理事不二理论;二是华严教义的禅学化实现;三是在弘扬禅法中又兼释华严教义。这三个方面对应着三个不同的层次,三者分别从佛教理论、禅修实践及宗派互补不同角度作出了具体展示,其从逻辑上讲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王安娜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5):43-44,55
禅宗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突出人性自觉,实现了由佛教的自我内观向自然客观境界的转向,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绘画也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中国禅文化相互交融并逐步成为中国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儒家心性论的理论旨归是天人合一,禅宗的心性论是教人顿悟成佛,天和佛分别是儒家和禅宗的最高哲学范畴,而禅宗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化佛教,其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免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就心性论方面说,儒家和禅宗既有不同特点又有相通之处,其最终的归宿都是指向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本体的追求,都是通过对心性的探讨和实践,来实现生命的和谐与自由。  相似文献   

19.
禅宗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慧能的禅宗才是严格意义的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变革,具体体现在其佛性平等、自心即佛、顿悟成佛的基本思想对佛教理论的全新突破上.禅宗对中国社会乃至日美等国都有重大影响.在当今社会禅宗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禅宗既反对北方民间对释迦牟尼的狂热崇拜和偶像化,也反对南方士大夫崇尚义理,苦研佛经的教条化。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指出了“见性成佛”的佛教发展新方向。禅宗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印度式坐禅,中期中印融合的参禅,后期中国化的悟禅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