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08,(7):52-53
一、改性金纳米晶的合成及批量制备 传统胶体金的合成通常采用在柠檬酸钠水相中还原四氯金酸制备,此反应过程不易控制,其形成的胶体金颗粒通常不够均一和稳定,针对此问题,在课题组原有的制备金纳米晶工作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金纳米晶形成机理,对其反应pH值及柠檬酸钠与四氯金酸的最佳摩尔比等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合适的合成条件。通过合成工艺的控制和对金纳米晶的表面修饰,获得适用于免疫层析技术的改性金纳米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低温、常压条件下,根据氧化还原原理,以KMnO4和无机酸为原料,在液相环境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锰。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调节溶液pH值和反应温度等参数来控制MnO2形貌和晶体结构。其中在低温和较低酸浓度条件下,得到层状褶皱结构的6--MnO2微球,而在高温和较高酸浓度条件下,可制备出一维a-MnO2单晶纳米棒和海胆状纳米结构。  相似文献   

3.
非晶态金属材料在结构上是一种热力学上亚稳态的非平衡结构,在一定的加热或者应力条件下将发生结晶转变,即转变为晶体相(这一过程称为晶化),从而导致非晶相原有的优异性能丧失。这使得非晶态合金的使用温度大大受到限制。一般说来,非晶态金属材料的玻璃转变温度(Tg)和晶化温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7):52-52
铝热反应Fe2O3+2Al=Al2O3+2Fe是强放热反应,绝热条件下反应体系可达3622K的高温,在非绝热条件下反应温度也在3273K上下。如此高的反应温度使生成物Fe(熔点1809K)和Al2O3(熔点2315K)均处于熔融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8,(8):54-54
场发射显示器(FED)是显示效果、功耗和工作温区等综合性能最为优越的一种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纳米线冷阴极材料的出现,使FED克服了制作成本上的劣势,从而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十五”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真空微电子研究所在863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85重点项目和陕西省攻关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包括碳纳米管在内的纳米线冷阴极阴极的FED关键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了铂纳米线阵列并用于固定尿酸酶研制了一种新型尿酸酶传感器。利用铂纳米线阵列有效的表面积和对尿酸的氧化产物H2O2直接电催化性,实现尿酸酶与电极之间直接电子传递。制成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下限。  相似文献   

7.
汽车尾气净化问题一直备受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如果能将有毒性的CO转化为无毒CO2再排放到空气中去,那么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将明显降低,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此前研究发现金-氧化物复合材料具有这样独特的催化性能,并且在室温条件下就可以促进这一反应的进行,因此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但是,在整个氧化过程中,氧分子的来源一直是该类研究的重点关注问题。另一方面,实验上发现水对这个反应非常重要,有水条件下这类材料的催化性能要比无水时好得多。但是水对CO在金-氧化物界面的氧化过程究竟如何起作用,长期以来人们也未能给出一…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七大内陆含油气盆地之一(详见图1)。柴达木盆地的第四系生物气,是盆地中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自生自储的生物成因甲烷气,产层埋藏深度多在2000米以内。作为高原盐湖相砂泥薄互层的三湖第四系沉积地层,以其沉积疏松未成岩的特殊地质条件、中浅埋深的高丰度气藏、规模最大的生物气田以及高品质的纯正甲烷而备受国内外油气勘探研究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单壁碳纳米管在1.5GPa压强下存在结构相变。研究人员推测,伴随这种结构相变,其电学性质也存在转变,由金属性转变为半导体性。中科院物理所吕力研究组与清华大学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合作者,测量了单壁碳纳米管束的电阻随压强、温度和磁场的依赖关系,发现随着压强增加,在1.5GPa附近碳纳米管束发生从金属到半导体的相变。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科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行为与性质的科学。本文在阐述熵增原理的基础上,对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演进和复杂性科学主要流派的观点进行了追溯,并对复杂性科学的主要流派——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耗散结构的形成条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西部干线公路既有桥梁检测与监测的需要,结合典型桥梁结构群特点和损伤状况,研究既有桥梁结构监测数据采集优化、损伤识别与安全评价技术。包括研究开发西部典型干线公路既有桥梁结构群监测、测点优化、数据传输及其硬件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既有桥梁结构群损伤与安全评价方法和准则。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既有桥梁结构监测设计与实施指南,完成两座既有桥梁结构群测试优化与安全评价的试验工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纳米科技重点专项《面向典型污染物检测的纳米敏感材料与高性能传感器基础研究》项目中期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该项目针对高危有机化学品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检测,重点开展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研究纳米结构材料与待测目标物的相互作用及敏感机制,为传感器的研究提供敏感材料;二是研究纳米材料表面功能化与富集分离工作机制,为传感器的研究提供特异性富集分离材料;三是研究敏感信号转换机制及超高灵敏检测方法,为传感器的研究提供设计和制造基础;四是综合上述三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研制针对六六六、汞、TNT和沙林等的高性能现场快速检测传感器,并对传感器进行应用示范。经过两年的努力,项目提出了5种纳米敏感结构构筑新方法,实现了纳米敏感结构阵列的大面积构筑;通过纳米结构表面修饰与异质包覆,实现了选择性敏感效应;发展了系列阶层多孔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制备以及毒性甄别方法;硅纳米线实现了三维可控批量制造;提出了高能效下沉式三维微加热器结构;在硅纳米线上实现了多种基团分子的简单、可控修饰;初步形成了传感器制造平台方案,研制出原型传感器,确定了示范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3.
清初康熙年间(166l-1720),中国的科学技术曾一度闪烁起新的曙光,产生过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就。导致这种新的形势产生的原因很多,但是,深究当时中国新科学技术的勃兴根源,不难看出它实际上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文明的东新而形成的。不同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欧洲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合成路线的筛选、溶剂的筛选,催化剂的筛选、反应工艺条件(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的筛选等方面对食品乳化剂柠檬酸单甘脂的合成进行初步研究,从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1 瓦斯地质理论是瓦斯治理最重要的基础 瓦斯是在数千万年至数亿年前由煤的演化作用下形成的,它生于煤层、存储于煤层或围岩中的气体地质体,它的生成条件、保存条件、赋存和分布规律都受着极其复杂的地质演化作用的控制,从宏观上涉及到板块构造和区域地质演化理论,从微观上涉及到煤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原恶劣自然条件下的极低气压、极大日温差、强紫外线等问题,使得常规使用的水文监测设备无法工作,更谈不上长期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目前常规使用的水文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论证、测试,开展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测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提出相关水文监测自动化系统及其设备的设计,实现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要素自动采集传输与分析、站点坐标定位和标准校时,解决了高原地区无人水文自动监测站的建设问题,从而使得在暴雨、汛情等突发灾害的情况下,可提前预警,赢得宝贵时间,避免或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7.
工作区地处塔里木板块与伊梨微板块碰撞对接带部位,阿吾拉勒裂谷系东端.本次工作查明了阿吾拉勒铜、金、铅、锌、铁成矿带东段1∶5万地球化学、地面高精磁特征,提出阿吾拉勒裂谷带的东段具有良好的铜、金、铅、锌、铁成矿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为阿吾拉勒铜、金、铅、锌、铁成矿带东段整装勘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主要研究“三相流化床中催化氧化高硫高砷金精矿或尾渣提金银及综合利用”。开发了一种适合NOx催化氧化金精矿的三相循环流化床,选择并主要进行了可循环催化氧化剂(NOx)的设计、初步优化,在再生系统中完成NOx再生与循环,研究了温和条件下NOx催化氧化高硫高砷金精矿化学动力学,同时研究了O3、双氧水。利用压力传感器、电导率仪、溶解氧仪等设备结合传统的流化床研究方法和手段对本流化床进行了参数优化,进而用该流化床处理了几种典型的难选冶金精矿或尾渣,不仅提高了金银的提取率(高达90%),而且对预处理尾液进行了净化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考察,从结构分析入手,提出了核心结构,外围结构,基础结构的产业结构划分方法,从结构的功能耦合出发,揭示了工业革命中技术革命发展的阶段性以及技术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这种历史研究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栓形成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形成严重威胁人类生命。我们从生物力学角度,多方面探讨了血栓形成的机理,发展了体外血栓形成装置,计算了形成血栓的流场。首次得到了血栓成分的定量结果。在更广泛范围内探讨了流速和温度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血液有形成分的聚集过程,提出体外血栓的湿重可以作为唯一的检测指标。认为血栓和血块不同,血栓是血液处在血栓形成的激发状态下,在一定的流场中,血液有形成分聚集而形成的凝块,它有一定的结构,通常是不可自逆的,并对血栓形成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21世纪血栓形成研究必将会有重大的发展,以至完全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