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室内沙发火灾中CO2和CO气体全尺寸实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室内家具引起火灾热量、烟气对人造成的危害,在2.4m×2.4m×3.6m的ISO9705标准燃烧间内,对单人沙发进行全尺寸火灾实验模拟,通过测量沙发燃烧产生的热释放速率、CO2和CO有害气体的生成量和产生速率等相关的室内火灾动力学参数,研究沙发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和产生烟气中CO2和CO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为火灾安全性能化设计和计算机模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聚甲醛丙烯酸甲脂和松木两种材料,采用基于耗氧原理的燃烧热释放速率测量方法,在不同的外加热流密度作用下利用锥型量热计系统对固体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进行测量;分析了外加热流密度对固体可燃物热释放速率、燃烧产物中CO2的浓度和烟气的温度的影响;发现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放热过程与它们本身的结构特性密切相关,外加热流密度对固体可燃物的热释放速率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行设计的“烟气发生装置—二次加热装置—Fourier红外变换气体分析仪(FTIR)”联用实验系统对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的CO气体进行了实时在线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木材燃烧时CO的释放明显呈两个阶段:燃烧前期的有氧热解阶段和燃烧后残炭的不完全氧化阶段.在小尺寸火灾模型中,二次加热温度T s和燃空比Φ是影响CO释放过程和产率的主要因素.证实了烟气温度偏低是导致小尺寸火灾试验中CO产率较真实火灾中偏低的重要原因,适当提高烟温可以显著提高CO产率,但过高的T s又抑制了CO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高海拔对于火灾燃烧特性的影响,采用火灾试验研究的方式分别在高海拔地区和内地进行了火灾的燃烧试验,测得了不同尺寸油盘火源试样的燃烧时间和热释放速率,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分析得到:高海拔地区火灾燃烧热释放速率相比内地较小,但是燃烧时间远比内地长,燃烧的火焰高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对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事故的重要可燃物木耳,进行了小尺寸和全尺寸实验.采用两种最常见的点燃方式,即外部辐射着火和内部受热着火,点燃木耳,以便多角度研究其燃烧特性.外部辐射着火的方式采用符合ISO5660标准的小型锥形量热计来实现,测量其热释放速率及质量损失速率.实验表明,在相同的外部辐射功率下,粉状木耳比原状木耳更易点燃,而且,木耳的点燃辐射功率存在一个临界值.同时,木耳的质量损失速率不是影响其热释放速率的惟一因素.内部受热着火的方式采用符合ISO9705标准的全尺寸多功能热释放速率实验台来实现,测量包括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房间内温度场、组分浓度等多个物性参数.质量损失速率、各点温度以及产物一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均与热释放速率曲线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不同类型面料及填料对软垫家具火灾特性的影响,在ISO 9705标准小室(3.6 m×2.4 m×2.4 m)内对不同面料和填料的软垫家具进行了全尺寸火灾模拟实验.实验中采用的样品为具有相同外形、尺寸、框架的软垫家具,测量了热释放速率、CO和CO2的生成量、CO生成率等相关的火灾动力学参数,给出了CO/CO2的质量比值、CO的生成率、热释放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填料在软垫家具火灾中是燃烧的主体,但它对软垫家具火灾特性影响比面料小.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小尺寸火灾实验中CO释放特性与真实火灾不同的原因,该文利用自行设计的"烟气发生装置-二次加热装置-FTIR"实验系统对木材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的CO气体进行实时在线的定量检测,着重考查二次加热温度对CO释放的影响方式.结果表明木材燃烧时CO的释放呈有氧热解和残炭的不完全氧化2个阶段,二次加热温度和燃空比是影响CO释放的重要因素.证实了烟气温度偏低是导致小尺寸火灾实验中CO产率较真实火灾中偏低的重要原因,适当提高二次加热温度可以显著提高CO产率,但过高的二次加热温度又抑制CO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选择胶合板作为研究对象,在ISO9705标准的全尺寸燃烧间内对其进行全尺寸火灾实验模拟,实验中胶合板以不同的方式布置在房间内:一种是仅布置在墙面上;一种是布置在墙面和顶棚上.实验测量了热释放速率、装饰材料表面温度等参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材料的点燃温度随着位置变化,范围在300~400℃之间;顶棚胶合板材料的存在会大大加速表面火蔓延,加强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促进轰燃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隧道围岩的导热是影响隧道火灾燃烧特性但常常受到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隧道导热条件对隧道顶棚近壁面区域内火灾烟气蔓延过程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全尺寸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顶棚导热和绝热两种条件下顶棚近壁面区域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和烟气层特性.结果表明:顶棚强对流烟气沿隧道纵向蔓延时,导热条件下火源下游100 m...  相似文献   

10.
室内富氧可满足人们在高高原地区的补氧需求,同时也会带来额外的火灾隐患。该文模拟高高原低压富氧环境,研究低气压下(60.5 kPa)不同氧浓度(21.0%、 27.0%、 33.0%和39.0%)对室内典型织物——纯棉和涤纶燃烧过程的影响,分析了织物火焰形态、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等燃烧核心参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低压常氧环境下,纯棉和涤纶的点燃时间分别缩短了3.6%和7.8%,有焰燃烧时间分别增加了46.8%和197.0%,涤纶熔滴燃烧时间增加了3.0倍。随着氧浓度增大,2种材料的点燃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的达峰时间和热释放速率达峰时间均缩短,火焰高度有所增加,质量损失速率峰值和热释放速率峰值均大幅增加。涤纶燃烧效率提高了68.1%,总热释放量增加了1.2倍,且熔滴燃烧时间增加了3.1倍,纯棉燃烧变化则不明显。若以热释放速率峰值作为火灾危险性的判断依据,则织物在气压为60.5 kPa、氧浓度约为30.0%的条件下燃烧与在常压常氧下燃烧发生火灾的危险性相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非稳态湍流模型和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的涡耗散燃烧模型,对套室内扩散燃烧的火灾进行了三维空间数值模拟.给控制方程添加不同源项以反映化学反应净产生速率对流场的影响,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容积法将计算区域进行离散,用SIM-PLE算法求解离散控制方程.通过对套间内3种不同释热率情况下火灾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套间内火灾发展、烟气温度分布和燃烧产物浓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火源释热率的大小对烟气温度场的影响较大,对燃烧产物CO2浓度场的影响不很明显.释热率较小时,较短时间内仍能产生大量的烟气;释热率较大时,烟气层迅速形成,温度上升程度更为剧烈.此研究结果对于准确预测套室内火灾传播规律、有效阻止套室内烟气扩散和设计合理的排烟结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8,参12.  相似文献   

12.
木塑复合材料燃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锥形量热仪等评价方法,从引燃时间、释热、质量损失和发烟等方面对木塑复合材料(WPC)以及阻燃WPC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PC的引燃时间为27 s,比人工林木材的引燃时间长,与中密度纤维板(密度086 g/cm3)相当;WPC的释热速率峰值404 kW/m2,燃烧1 200 s的释热总量为180 MJ/m2,平均有效燃烧热为28 MJ/kg,燃烧释热高于人工林木材;WPC的平均质量损失速率为7 g/(s·m2),低于人工林杨木和马尾松木材;WPC的发烟总量高于人工林木材。相对于聚丙烯(PP)而言,WPC的释热速率峰值远低于PP,木材的引入降低了PP的高释热速率,且质量损失率峰值也大幅度降低。阻燃WPC的释热速率和释热总量有所降低,但发烟量增大,尤其是含卤阻燃物质。因此,对于WPC不宜选择有卤阻燃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火源功率及单室的通风状况对单室室内火灾燃烧时的温度变化及分布、烟气流动特性及气体成分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封闭情况下,热烟气以垂直流动为主,且随着热烟气的流动,室内温度逐渐升高,O2浓度逐渐降低。边界层不稳定导致的火焰振荡使热烟气层的最高温度出现在距离单室顶部70~80 cm处。火源功率越大,室内温度升高越快,升温幅度越高,火焰脉动进一步加剧,火焰偏移越大。在单室通风口打开的情况下,热烟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室内O2浓度和CO浓度变化不大,而以通风口上沿为界,温度分布呈现明显的上下2层。  相似文献   

14.
阻燃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所制备的聚丙烯/蒙脱土(PP/MMT)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热分析、锥形量热、氧指数、垂直燃烧测试对其热解和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热分析表明蒙脱土片层在热解过程中显示出能量阻隔作用,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成炭量;蒙脱土片层与膨胀型阻燃剂之间的协效作用使得纳米复合材料热释放速率、CO与CO2释放量及比消光面积明显降低;将不同阻燃级别的材料制成电视机壳进行全尺寸锥形量热仪实验表明,V-0级别的阻燃聚丙烯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最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阻燃氨基树脂对胶合板燃烧时释放CO、CO2的影响机制。【方法】基于锥形量热仪研究了辐射强度30、50 kW/m2条件下桉木、桉木胶合板、阻燃桉木胶合板燃烧过程中CO、CO2的释放规律。【结果】CO2释放速率和质量损失速率均在引燃阶段和炭燃烧阶段较高,在炭化阶段和阴燃阶段较低,释放规律受辐射强度影响较小; 辐射强度对CO释放规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炭化阶段; 阻燃氨基树脂中的氨基树脂使样品表面炭化层更为稳定,抑制了热解产物的挥发,造成燃烧后期CO2的集中释放; 阻燃氨基树脂对CO的释放规律影响较大,而且这种影响又与辐射强度密切相关。低辐射强度以及IFR膨胀炭质层的阻燃作用使CO的转化率大大提高。【结论】阻燃条件下,胶合板燃烧中CO2的释放速率与质量损失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CO释放速率在阴燃阶段达到最高; 阻燃氨基树脂可抑制CO2产生,促进CO产生。  相似文献   

16.
以钛酸酯改性沥青阻燃剂BFR-Ti和阻燃增效荆硼酸锌ZB为助荆,以SBS改性沥青为母体制备隧道阻燃沥青,通过氧指数法、烟密度法、锥形量热法和热重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BFR-Ti与ZB协同阻燃SBS改性沥青的燃烧性能,探讨了二者的协同阻燃机理.结果表明,与SBS改性沥青/BFR-Ti相比,SBS改性沥青/BFR-Ti/ZB体系的氧指数略有上升,烟密度、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速率(MLR)以及有效燃烧热(EHC)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实际成炭量增加;SBS改性沥青/BFR-Ti具有显著的吸热阻燃机理和凝聚相阻燃机理的特征,SBS改性沥青/BFR-Ti/ZB是以凝聚相阻燃机理为主,兼具协效阻燃和吸热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17.
 火灾中,各类装饰材料成为助燃物引发更大灾情,其燃烧后释放的有毒烟气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本实验基于标准ISO 9705 小尺寸热释放速率实验台,利用耗氧原理分别测量厚度为1、2 和3 mm 的聚氯乙烯(PVC)桌面装饰材料试样的热释放速率,分析燃烧特性.实验结果显示,边长为30 cm 的矩形试样能被2 mL 的正庚烷引燃,燃烧的最高温度大于800℃;不同试样的热释放速率最大值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减少,分别为5.82、4.41 和2.83 kW/s,但是热释放速率总值呈递增趋势;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引燃的时间推迟,即引燃的难度增大;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黑烟和刺鼻的气味.  相似文献   

18.
以植酸(PA)、吡咯、硝酸钴和碳化钛(Ti3C2Tx,MXene)为主要原料,利用界面调控技术合成一种含P和Co元素的新型MXene基阻燃剂(CoPM),并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TPU)纳米复合材料。锥形量热测试结果表明,引入4.0 wt%的CoPM后,TPU/CoPM-4.0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烟释放速率峰值、一氧化碳产生速率峰值和二氧化碳产生速率峰值较纯TPU分别下降41.4%、15.1%、29.4%和39.6%。TPU/CoPM纳米复合材料优异的阻燃和抑烟减毒性能归因于:在凝聚相中,Ti3C2Tx发挥物理阻隔效应和催化成炭作用,隔绝聚合物材料与火焰区的热量、气体交换,且燃烧产物Co3O4和TiO2具有催化抑烟减毒作用;在气相中,PA热解产生含磷自由基捕获剂,从而中断链式燃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王霁  杨永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2):14100-14109
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抵抗被引燃和火焰蔓延的能力,降低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减小材料在火灾条件下的热危害。但是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并不是万全之策,在较高的热辐射或环境温度下,阻燃材料仍然能够发生燃烧,同时由于阻燃剂的填加,会引入一些毒性元素,加之阻燃剂的燃烧抑制作用和燃烧时环境氧浓度相对较低,使材料燃烧不完全,因此阻燃材料燃烧时毒性气体的产量可能比非阻燃材料高,给火灾中未能及时疏散的人员带来更大的生命危险。综合分析了常见材料的阻燃技术及应用领域,综述了阻燃材料火灾烟气毒性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典型阻燃材料火灾毒性烟气释放规律研究方面存在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可行的方法。以期为科学、全面的评价材料的火灾危险性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