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实践中,笔者认识到"同伴的认同应成为学生的第一期望"、"品德的认同应成为学生的第一需要".我们通过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公众意识、团队意识、公民意识等四驱动,以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同伴认同和品德认同,以创新性的德育理念和创新性的德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品德是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归旨和追求目标,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选取陕西省咸阳市4所普通高等学校(西藏民族大学、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3662份《大学生体育品德培育现状调查问卷》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育品德整体平均得分较好,但仍有提升和进步空间.提出了学校要营造大学生体育品德培育的良好环境、教师要设计大学生体育品德培育的教学计划、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等促进策略,为高校培育学生体育品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还可以改善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一九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引导学生体会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等优良品德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当前学生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品德教学是当今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良好品德素质的养成就要从小进行培养,从娃娃抓起。小学时期是学生步入初中、高中、大学的一个重要的启蒙时期,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着决定性作用。如何激发小学生品德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已成为当今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如何更好激发小学生对学习品德课程的兴趣,对国家今后人才的素质高低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化学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系统地介绍中国在化学上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相似文献   

7.
吕宗梅 《科技资讯》2007,(33):107-108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优良品德.要施教于人,首先要严于律已.教师的仪表可以反映他们的精神面貌及品德修养.本文试图就教师仪表对学生的影响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保证高强度工作模式下人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品德心理的培养.从体育文化活动、体育行为文化、体育意识文化三方面分析高校体育文化对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作用,并给出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可有效地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学生道德意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即影响个体品德发展的水平;增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提高个体在道德领域把握世界的能力.同时指出了培养道德意应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培养学生道德动机与情感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需要与情感的选择与控制能力;培养学生道德需要与情感的迁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张伟雄 《科技信息》2010,(25):I0273-I0273,I0300
体育教育对于弘扬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育有高尚品德的一代新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体育教学内容及其组织形式、偶发事件、教师自身影响几个方面去论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相似文献   

11.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是时代发展及高职生适应社会的需要。但学生缺乏道德人格培育的主动性、学校缺乏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体系、社会缺乏科学的高技能人才职业道德人格培养发展平台则是目前高职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到经济体制转型、全球化趋势、社会文化转型等方面的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4.
此文从大学生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表现入手,由此及彼,分析了高校大学生性道德的现状,并阐述了不良性道德现象发生的原因: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是外部诱因;性道德的缺失和错误人生价值观的存在是内在动因;学校忽视性教育和家庭性教育贫乏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学生道德意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即影响个体品德发展的水平 ;增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 ;提高个体在道德领域把握世界的能力 .同时指出了培养道德意应能力的途径 ,主要是培养学生道德动机与情感激发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需要与情感的选择与控制能力 ;培养学生道德需要与情感的迁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是专业能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低下,品格养成欠缺,创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不明等.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应从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大学生个性培养、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大学生品格养成、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六个方面,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7.
品德“底线”,是保证受教育者品德健康发展的最低品德水准,道德情境中自觉恪守的无法再降的最低原则要求,也是危困情境中抵抗诱惑克制欲望无路再退的最后价值信念与道德防线。人的品德发生的应然逻辑起点、家庭伦理起点、社会现实起点,是“底线”模型建构的起点路径;在内在多层多维因素复合作用、外在多重多维条件综合制约的基础上,融通、整合而形成了品德“底线”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型;现实情境中师范生的品德“底线”具体生成、发展有四个阶段。如此,构成了品德探讨不可或缺的“底线”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道德责任:高校道德教育内涵的倾斜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责任感是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知行脱节,践行能力弱;崇尚自我,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困惑,道德评价失衡三个方面。大学生道德责任感薄弱的直接后果就是道德行为失范,为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高校应在道德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有所突破。笔者认为,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应把倾斜点放在道德责任的培养上.因为这是贯彻“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增强德育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会计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的素质在不断的下降。为了提高未来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整个社会经济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文章就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多种因素造成当代人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日趋淡漠。为此,本文旨在在集体主义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律的作用,加强他律及自律与他律并举等方面.探讨加强大学生公德建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