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党十六大以来的有关方针政策,各地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相继成立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为国企改革、国有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如何实现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值得每一位国资管理者深思。1国资资产管理一是国有资产存在的形态分类:①经营性资产,主要是全资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股份;②非经营性资产,主要是指国家和社会拥有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等资产;③资源性资产,国家拥有的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性资产,还包括公权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资产实"两权分离"和分级管理体制;各级国资管理部门受同级人民政府委托,履行出资人职责,建立起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本文拟从各地国资监管部门采取的国有出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着手,进而分析国有出资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如何加强和完善国有出资企业财务管理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公司治理结构的3个层次架构为理论基础,指出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各要素是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要点,而确定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式各要素的职责与权限更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难点,通过分析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现存的问题,对国资管理改革治理结构中各要素权限划分进行了探索,并以此为据,探讨了国有资产改革中的3种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企利润的增长,围绕国资经营预算的编制出现了争议.无论从大企业与国民财富的关系来看,还是从企业做大做强所需要的资金来源看,在目前财政收入高增长的状况下,国有企业的利润均应留作企业投资的内部储备金,否则国有企业无法壮大,即国有资产的经营预算应由企业来编制.  相似文献   

5.
全兴戒酒事件,其实是中国国资控股企业在经济改革大潮中国退民进的一个典型个案。 退出足球、收缩投资战线……这一切都反映全兴很早就在为企业产权机制的变革积极地做着准备。 全兴选择的MBO方案,应该是企业管理层们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产权机制,MBO的风险在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和具体规定,全兴能否成功,政策面占决定的因素。 而全兴的国资与民资在相互转换中,之所以引起国内媒体关注,还在于一些运作过程不够阳光,例如收购资金的来源、企业管理机制能否跟上产权机制的步伐,全兴高层均三缄其口,这又怎能不让股民与公众质疑?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加入产权改制,全兴的改制能否成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浅谈改革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国华 《科技信息》2010,(30):I0076-I0077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责的基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庞大,分布较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华东科技》2006,(3):44-45
职业经理人的舞台是企业的管理。在争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中国新一代职业经理人职业生涯发展中正在面对一个课题:学习老板,适应老板,还是选择老板?这一问题来自企业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老板文化”。  相似文献   

8.
申磊 《科技信息》2010,(17):J0343-J034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改革改制的推进及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产权关系级次较多的国有企业集团。但由于历史原因,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不善,财务监控制度不健全、监管责任不到位,造成会计数据失真、私设小金库、设账外账、投资失控、担保混乱等现象,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为进一步适应市场,增强国有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履行国有出资人职责,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强做大企业.就必须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内部监控,加强对权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9.
孔祥婷 《科技信息》2010,(34):I0054-I0054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明确国有资产监管主体,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职责,确定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责,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国有资产流失是改革时期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国资流失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与收购方自由谈判的产权交易中,完全架空了全民所有的性质。现有文献多数从资产定价、内部人控制、关联交易、无形资产未作评估等角度解释国有资产流失,本文则试图从国有资产实际控制权地方化的视角提供新的解释。2002年以前,"有控制权无所有权"的"责权利不对称"成为国资流失的制度原因,因为地方政府无资产能力也无法律责任承担国资的保值增值;2002年赋予地方政府"出资人所有权"的政策设计,尽管在理论上可以减少甚至消除"代理成本",然而,地方政府获得出资人所有权地位的法理基础不足,在地方政府承担多重身份的背景下,反而加速了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变卖。  相似文献   

11.
地方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国有资本的有进有退,方便国资管理部门运作国营资本,通过灵活地运用重组、出让、购并等多种形式,真正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1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其保值增值,对于减少国资流失,增加国资收益,减轻财政压力,预防和惩治腐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目前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中存在的困惑,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速览     
正NO.1国资委或建三类国资管理平台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资管理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据了解,国资监管体制的改革的下一步可能将除政策性国企如中储粮、中储棉以外的国有资产放到国资管理平台上,可能采取的路径是建立三类国资平台,即产业投资公司、国资投资控股公司、国资运营公司,数量在几家至十几家,分别侧重产业发展、资本投资、股权运作,明年将启动一至两家投资控股公司试点。此外,央企改组为投资公司的门槛目前正在研究设定中。  相似文献   

14.
黄颖  江磊 《科技与经济》2003,16(3):56-57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为地方国资经营营造了全新外部环境,引动了经营主体的内生发展需求。本文在回顾我国国资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地方国资经营所肩负的任务与使命,分析了地方国资经营主体在新形式下战略定位的选择以及支战略定位的核心要素,并讨论了实现战略定位的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创新科技》2003,(7):20-21
<正> 国资体制改革落实“准分级所有”著名学者张文魁认为,经过了地方政府的等待观望之后,新国资体制应该切实落实十六大确定的“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受所有者权益”的精神,使地方政府取得对地方所属国企改革的主导权和相应国资的处置权。我们可以把这个内容概括成“准分级所有”。“准分级所有”应该  相似文献   

16.
<正> 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明确阐述:“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  相似文献   

17.
张夕勇 《科技智囊》2014,(10):52-5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纪元,掀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也给国企改革赋予了新的使命。我国的国企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放权让利阶段(1978年-1992年),改革的重点是探索政企分开,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第二个阶段是国资经营制度创新阶段(1993年-2003年),改革的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对国企抓大放小、有进有退,通过股  相似文献   

18.
建立有效的明确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利与责任机制的前提是具备协调 有序的组织结构,针对我国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参照新加坡政府宏观管理国企的组织框架,提出建立以国有资产管理局为国资的所有者代理机构的宏观管理组织结构,然后,设计以工会作为监督力量的国资控股企业的企业内部管理组织结构,以期更有力地改善国企经营的亏损现状。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和政府的关系是构建国资营运机构治理模式的基础。本文通过委托-代理模型剖析国有资产营运机构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基本委托-代理模型,结合国有资产营运机构的特点,引入概率约束参数来反映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参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约束条件,得出国资营运机构的努力成本系数是影响营运绩效的重要因素,政府应通过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降低国有资产运营中的努力成本系数,完善与营运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双方利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消防安全责任制,即政府、部门、单位这些消防工作责任主体依法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的有效实施,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方针的前提,也是全面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的根本和保证。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还是《安徽省消防条例》都对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应当履行的消防工作职责均做了明晰和具体的规定,消防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也是新形势对消防工作社会化、法制化与规范化的强烈倒逼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